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无限果枝类型棉花品种CN01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麦后直播棉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秋桃占53.57%~56.07%,成铃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67 500和60 000株/hm2处理产量优势明显,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茬口移栽地膜棉均有一定的增温促长效应,但作用效果随茬口的推迟而下降,麦套移栽地膜棉不仅开花早,而且进入成龄高峰早、峰值高,增产幅度达14.23%。(2)麦套移栽地棉个体成铃强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群体成铃强度以2800株/亩时最高;大麦后移栽地膜棉单株成铃数随密度提高而减少。亩总铃和产量则随密度提高而增加。(3)适宜施氮的棉田不仅进入成铃高峰早且波动小,后期仍保持较高成铃强主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棉花根系多 ,分布浅。 0~ 2 0cm耕层中根系分布数量 ,占总根量的 81 %以上 ,形成了地膜棉早发易早衰的生育特点。因此 ,防止棉花早衰是确保地膜棉高产优质的关键。生产实践证明 ,采取以下措施 ,可有效地防止地膜棉早衰。1 及时去早蕾 ,主攻优质桃去早蕾就是去掉早发棉田中棉株下部 1~ 3果枝上、6月 1 5日以前所现的蕾 ,并同时打去边心。去早蕾不仅可防早衰 ,还能减少烂铃 ,集中营养 ,调节营养物质再分配 ,搭起丰产架子 ,多坐优质桃 ,一般可增产 1 0 %~ 2 5%。但6月 1 5日以后现蕾的晚发棉田 ,不宜采取此项措施。2 揭膜追肥地…  相似文献   

5.
油套移栽地膜棉,是指油菜收割前10~15天,在油菜预留行铺膜移栽棉苗的一种套作栽培方式。油套移栽地膜棉具有生育早、发棵快、果节多、有效开花结铃期长的优势,但也存在前期易疯长、后期易早衰的缺陷。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了油套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表明,采用此技术,与油后露地移栽棉相比,  相似文献   

6.
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2008~200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开展了麦后棉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品种和密度试验,以中熟育苗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麦后直播棉生育性状、结铃动态、产量和"四桃"比例与移栽棉的差异.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在品种选择恰当的前提下,可获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相当的产量.适合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是早熟棉,生育期为100~105 d,试验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8是理想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其中中棉所68增产潜力更大.生育期在125 d以上的中熟品种因霜前吐絮率低,不宜作麦后直播棉使用.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7 500株左右,中棉所6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0 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短季棉中棉50号为材料,设2.25万、4.50万、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株/hm2 6个密度处理,在麦后移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均以第6-10果枝(占38.45%以上)和第1果节(占43.22%以上)为成铃的主体.种植密度对...  相似文献   

8.
无土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地膜覆盖(地膜)和不覆盖(对照)2个处理,就无土育苗棉花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苗在移栽后2周就进入快速生长期,解决了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缓苗期长、形成老小苗的问题;苗蕾期的长势也快于对照,现蕾、成铃早于对照,由于前期形成大的营养体,中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现蕾和成铃强度,且铃重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分别用中棉所50和中棉所68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早熟棉品种中棉所68和中棉所50于大麦后地膜精播,能够表现早熟早发、结铃集中的特性,使成铃高峰与有利结铃的气候条件较好地相遇,成铃率明显提高,铃重增加,能够获得高产;本试验中皮棉产量接近1 500 kg/hm2,并以优质铃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一、早衰症状棉花早衰是指棉花尚处于开花结铃盛期,但其根系已提前衰老。其外部表现为叶色褪绿变黄,主茎红茎到顶,其后期成铃不能正常吐絮,而且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僵瓣、干铃增加,果枝果节少、封顶早,生长无后劲,上部空果枝多,提前吐絮。调查表明,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40%,总铃数比正常棉田少30%以上。二、早衰原因1.根系早衰宽膜及超宽膜种植,造成地膜棉侧根多,根量  相似文献   

11.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千克/公顷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棉铃在发育过程中,铃壳、纤维干重及纤维素含量均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单铃纤维素合成高峰期比纤维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早。麦后移栽棉与麦行套栽棉比较,曲线变化有明显差异。麦后移栽棉在棉铃发育前期,果枝对位叶的全氮含量及铃壳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麦套棉,而棉铃发育后期则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前期慢、铃期长、铃重高的重要生理原因。麦后移栽棉与套栽棉相比,伏前桃比例小,晚秋桃比例大,但对纤维品质未构成显著影响。全株平均单铃重麦后移栽棉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棉 13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 1995年选育、1999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的早熟棉新品种 ,尤其适合油菜或大元麦收获后移栽种植。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公顷总铃 12 0万个以上的高产典型进行了调查 ,从产量结构、单株结铃性状、成铃动态 3个方面 ,对苏棉 13号的单株成铃、果枝成铃、果节成铃、时间成铃和成铃强度、成铃高峰期、成铃率等 7个指标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高效栽培技术 ,包括奠定高产生育基础、改善群体生长环境、合理肥料运筹等 3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移栽棉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和夏棉的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相当.与麦套移栽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有所推迟,子棉产量降低4.2%~4.7%,霜前花率降低0.9~1.3个百分点;但与麦后直播夏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57.3%~58.2%,霜前花率提高约19个百分点;与麦后直播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62.1%~63.0%,霜前花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此外,棉花麦后移栽,有利于小麦全幅播种和机械收获,且小麦产量比套种田小麦增产25%以上(P<0.05),同时,棉花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实现了专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育苗,有利于棉花机械移栽.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春棉和夏棉可以取代传统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  相似文献   

15.
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良荣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1998,(6):253-254,258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移栽棉花具有明显的的保墒、增温、抑草效果、棉株生育进程加快,成铃早,结铃多,产量提高一成以上,移栽地膜棉的关键技术是精细整地,科学覆膜和化除,适时适度化调,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增加后期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麦棉两熟种植棉花生育和产量特性的影响,2009 ~ 2010年在大田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以麦棉套栽处理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套栽处理棉花生育进程早,果节及成铃高峰期长、峰值高,四桃中晚秋桃比率仅3.2% ~4.7%,霜前花率88.6% ~95.7%,...  相似文献   

18.
沿江地区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春玉米营养钵苗+地膜、塑盘苗+地膜、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直播4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的生育进程、株高增长、叶片生长、群体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设计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和麦后大苗移栽4个处理,研究了中棉所72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采用地膜覆盖,结铃较早,成铃较多,产量较高,但种子投入较大;采用麦后大苗移栽,结铃较晚,成铃较少,产量较低,但小麦可以满幅播种,小麦产量高,适合在小麦主产区推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居中,种子用毒较少,仍为目前比较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广义地讲,果节包括叶片和蕾,它既是形成棉铃的基础,又是光合器官——叶片的载体。关于果节对成铃的作用前人有所研究。它是高产棉田生产上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徐州农业气象站于1978、1980、1981年与徐州农科所协作,用塑料薄膜保温育苗移栽,在亩密度3000株左右的高产试验田内定3一5点,选择生育典型的棉株30一60株,在现蕾后每2天观察记载一次。1981年还测定了田间光强和棉株的光合强度等。结果与分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