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2.
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3a(1996~1998年)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率达80%以上,且落蕾率高于落铃率。落蕾在现蕾6d后直到开花前比例较大,而落铃主要集中在开花后12d以内。蕾铃脱落的主要时期出现明显的峰值,随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中部果枝现蕾较多,脱落率也较高;同一果枝第一果节以落铃为主,第二果节以落蕾为主。栽培措施、气候条件与棉花的蕾铃脱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炎  李宁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88-2095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种质为试材,对于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显著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为材料,设6个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中早熟抗虫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基部、中部、上部果枝和内围果节的成铃数以及伏前桃、晚秋桃数有增加的趋势,伏前桃和早秋桃则在中等密度下较多;中、低密度处理的基部和中部果枝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较大,高密度处理的上部果枝成铃比例较大.随着密度增加,内围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例增加,外围果节的成铃比例则下降;伏前桃和晚秋桃的比例增加,而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明显下降.当密度为5.10万株/hm2时,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霜前花率较高,僵烂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用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进行了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一水前三天化控对单株籽棉重、皮棉重、铃数、株高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对单株平均铃重,茎粗作用不大,衣分不受影响;一水前三天化控影响中棉所23号各性状的先后顺序是:第8节位第一果位节间长度、第9节位结铃数、第10节位的节间长度、11节位的单铃重,这种影响持续到植株顶部;打顶后化控只对很少节位果节长度和铃重有显著影响。中棉所23号一水前化控的量大会减产。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的13个茄子地方种质为试材,对12个植物性状的变异和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早期果数>果形指数>果实纵径>单株总果数>单果重>果实横径>开展度>株高>茎粗>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2)株高与始花节位、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分别是极显著成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早期果数、单株总果数、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3)单株早期果数和单株总果数分别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是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1988—198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棉田在初蕾期将下部3个果枝上的幼蕾去掉,每个果枝保留3个果节,打顶时比常规整枝多留2—3个果枝,提高成铃部位,对于防治铃病效果明显:处理单株烂铃数和烂铃率分别为0.03个和0.18%,对照分别为0.31个和1.79%;皮棉平均亩产处理为118.2公斤,对照为103.1公斤,增产幅度为7—22.8%。  相似文献   

10.
以中早熟棉花品种衡棉4号为试验材料,在等行距0.8 m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棉花成铃纵向均以中下部1~10节果枝为主体,横向均以1~2节果节为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棉4号第1果枝着生位置增高,果枝上冲,株型变得紧凑,结铃也趋于集中。其中,1~5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而6~10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11节及以上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2节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而3~4节果节和5节及以上果节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逐渐降低;从成铃时间上看,伏前桃和伏桃成铃数逐渐增多。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衡棉4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310.61 kg/hm2、1271.90 kg/hm2和94.94%。  相似文献   

11.
以10个安徽辣椒优良种质为试材,对14个主要性状变异和相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横径>果纵茎>果肉厚>单株早产量>早总比>始花节位>单株总产量>开展度>开花日数>现蕾口数>株高>茎粗。总的看来,果实性状变异度较大。(2)株型高大的种质始花节位高,现蕾、开花所需时间长。品种热性用1个性状一始花节位表示即可。单株早产量和早总比高的种质多为株型矮小、熟性较早。  相似文献   

12.
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了品种生育特性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2个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70果节和成铃形成高峰早、峰值高;成铃率高,但后期果节形成和成铃量较低,群体果节量偏低,易早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表明,春棉地膜直播处理由于早发、现蕾、成铃集中的特点更加突出,后期易早衰,因而不宜应用;春棉地膜双秆处理能充分发挥品种现蕾、成铃集中的特性,且避免了地膜直播处理早衰的不足,形成较高的群体总量,具有较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麦后移栽棉在适当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其群体结构和产量可以达到一熟春棉的水平,尤其是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方式具有结铃优势强的特点,实行大麦后基质移栽具有产量形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棉花开花时间与杂交成铃呈直线负相关,r=-0.981^*^*,回归方程y=173.72-3.95x,开花时间对杂交成铃的递减率为3.95%;密度与杂交成铃的转化值亦呈高度负相关,r=-0.958^*^*,密度每增加1000,转化值的递减率为9.03%(杂交成铃的递减率则为17.76%)。此外,内围铃的杂交成铃率是外围铃的2倍,摘取幼蕾可使杂义成铃率提高22.5%。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不同密度移栽裸苗棉花蕾铃累积及脱落规律。结果表明:单株棉花现蕾数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蕾数与移栽密度成正比;单株铃数增加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铃率与移栽密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千克/公顷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用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进行了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一水前三天化控对单株籽棉重、皮棉重、铃数、株高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对单株平均铃重,茎粗作用不大,衣分不受影响;一水前三天化控影响中棉所23号各性状的先后顺序是:第8节位第一果位节间长度、第9节位结铃数、第10节位的节间长度、11节位的单铃重,这种影响持续到植株顶部;打顶后化控只对很少节位果节长度和铃重有显著影响。中棉所23号一水前化控的量大会减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杂交棉泗阳329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发现,在氮肥施用量为20 kg/667m2、钾肥施用量为25 kg/667m2时,果枝始节位最低,果枝台数最多,有利于早发及果枝形成。在此条件下,叶面指数、功能叶光合速率、现蕾数、现蕾强度、单株成铃、成铃强度均较高,这是其高成铃和提高产量的基础。在生产上应用此肥料运筹模式,有利于实现该品种高产高效,并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调查,梨棉间作能显著提高棉花现蕾数、开花数、成铃数及吐絮数,甚至能提高棉花结铃率,表现为处理结铃率较对照提高5.6%,收获后处理根及植株干物质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高产制种棉田棉花的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面积高产制种棉田为基础,结合定点调查与室内考种,研究高产制处棉田棉花的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产制种棉田的生育进程与一般高产棉生产田基本一致,果枝果节总量较少,而现蕾开花强度相对较高,最高峰时单株日开花量可达1.5个以上。结铃的时空分布特性是伏桃比例占总结铃数的70%以上,中部果枝的结铃数占总结铃数的50%左右。其产量构成,不仅与结铃数、铃重有关,而且与僵花率和虫籽率也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两种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在北疆比较其棉铃发育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棉铃生长发育快,蕾铃多,但蕾铃脱落率较高,植株自下而上果枝第一果节棉铃发育所需积温逐渐减少;早中熟品种中棉所35号和冀棉668生育期较长,比特早熟棉长7~8 d,棉铃的成铃率较高,单株平均成铃数也比早熟棉多1.2~2.5个,中部和下部棉铃发育所需积温变化不大,但自上部第6果枝棉铃发育所需积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