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是近年来的菌中新贵。从秀珍菇遗传特性、种质资源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自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等综述了秀珍菇遗传育种的现状及进展。开展秀珍菇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评价和利用研究,对秀珍菇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秀珍菇种质资源,促进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遗传研究和生产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育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历程、研究利用现状、保存等方面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引种、杂交育种、自然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天然籽实生苗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方法以及各种育种方法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探讨了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及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原材料,蕴存着各种各样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是当前或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所需要的。因此,小麦种质资源的搜集、编目、入库保存是极其重要的。解放后,小麦育种工作新的进展,多数是新的种质资源开拓应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小麦育种处于爬坡状态,与种质资源的开拓和利用不够有一定关系。因此从育种的要求,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开拓、利用极为重要。一、加强国外抗病品种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参考美国先锋的育种经验,对我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方法和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品种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龙茶是我国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种质资源集中在闽北、闽南、粤东和台湾4个地区。本文概述了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区域特征,以及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品种创新研究现状,铁观音和黄旦已成为乌龙茶类茶树育种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1.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研究,希望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郁金香植株生长势和种球繁殖质量,开展不同浓度正根源生物菌肥对郁金香生物学性状和种球繁殖的影响研究。[方法]以郁金香主栽品种‘紫旗’和‘纯金’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2种方法,分别于展叶期和摘除花蕾后施用正根源生物菌肥,正根源生物菌肥浓度设25倍、50倍、100倍、150倍、300倍和500倍6个梯度,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对郁金香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300倍和150倍的正根源生物菌肥能够明显提高‘紫旗’和‘纯金’植株的生长势,并促进种球发育,提高种球繁殖质量,灌根对郁金香植株生物学性状和种球繁育的效果优于叶面喷施。[结论]正根源生物菌肥对郁金香植株生长和种球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糯稻种质资源和品种现状进行了分析,显示加强糯稻资源保护和利用、新品种选育迫在眉睫;基于当前水稻育种技术基础,提出了糯稻育种方法和技术的新思路;通过分析糯稻产量、米质相关的研究现状,指明了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策略;展望了中国糯稻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中国糯稻遗传育种应适应当前耕作制度、市场和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科学》2017,25(3):11-18
种质创新是链接种质资源和育种的关键环节,玉米种质创新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于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外来群体、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玉米种质创新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水稻育种学和水稻种质资源学的无缝对接,常规育种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有效融合,本团队创建了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材料体系。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包括水稻核心种质概念、理想基因系统与突破性大品种对应假说、理想模型(模式)构建、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统筹、基因集的生物学意义、核心种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云数据、先进适用综合育种方法研究和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八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培育了黄华占、美香占和华占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等三套育种材料体系,育成了当前我国籼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黄华占、我国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唯一籼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我国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华占等一大批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6.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野生种,可为栽培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抗病、抗虫、耐旱、耐寒等抗逆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及气候环境变化,野生稻居群数量和分布面积正急剧减少,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损失难以估量。虽然近年来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野生稻种质的优异基因发掘、育种应用以及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综合分析目前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未来野生稻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首要任务。简要阐述了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途径、方法及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改良、引入玉米综合群体的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等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4):21-23
分析了玉米种质资源对育种的重要意义。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又互相区别。公共研究机构是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企业间的玉米种质资源合理有序交流是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源价值评价和评估体系的规范建设是平等分享种质资源的核心环节,种质资源的合理分享将有助于育种产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