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我国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20项指标,采用综合法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并且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贵阳市相关统计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耕地资源达一般可持续水平,耕地的生产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接受性可持续利用水平不同程度提高,但耕地的保护性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下降趋势.提出了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耕地资源评价已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客观准确评价可以为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14个地区为例,运用ArcGIS、SPSS和MathType软件,对研究区域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为例,从耕地的生产性、耕地的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11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值最高,2003年分值最低。2003-2012年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增长趋势,其中,2003-2007年耕地可持续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2007-2012年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各类工业废弃物治理率低和人口基数大是制约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对耕地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期为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聊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了1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认为聊城市耕地的可持续性是不断提高的,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玲玲  郑景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1-16953
选取人均产粮、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指标作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灰色评价法对各乡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乡镇存在耕地资源生产力水平低、稳定性差、经济投入不高等情况。最后,提出了实现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在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对福建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阐明了福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改善的相关对策。文章同时也指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耕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以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模型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量化评价。构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主要用于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T综=0.451,可知在子系统评价中,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处于初步协调的情况,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初步协调,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在综合系统方面,除了在2010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1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将近0.8。由此可见,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根据阿勒泰市的具体情况,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了24个指标,建立了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2005~2011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并对限制耕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性已由不可持续转变为一般可持续,经济落后、较低的粮食生产能力是造成阿勒泰市耕地不可持续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临界可持续地区与弱可持续地区的生态安全得到重视;修正可持续状态分析得出,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的耕地生态可持续程度下降或改善不明显;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预警值为0.449。该研究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和政府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节约和集约使用耕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了解耕地变化的趋势特点,从而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通过从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选取原则等方面的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农四师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7两年的集约利用程度较高,1998、2002~2005年五年的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弱,1999~2001年三年的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其变化除了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和改进的熵值法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0年"较安全"等级关联度很弱;(2)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农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挖掘耕地生态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刘宗强  陈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4-16956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参考PSR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从耕地利用压力状态和集约状态角度,建立了基于压力指标和集约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阿城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 Delphi法、AHP法、线性比例变换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建立了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四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状态,四川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利用状态,并有向可持续利用状态演变的趋势.四川土地利用与保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1-10803
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