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5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赫明涛  王军  水玉林  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845-845,854
苏玉糯 5号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 ,产量高 ,鲜食品质好。栽培时应注意与其他品种隔离 ;春播密度 6万株 /hm2 ,秋播密度 6.75万株 /hm2 ;重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 ,早施穗肥 ;春播授粉后 2 0~ 2 5天采收 ,秋播授粉后3 0~ 3 5天采收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栽培早熟丝瓜,始收期较露地栽培提早20d左右,4月中旬可采第一批瓜,市场售价达4.00元/kg左右。在大棚内可采用高密度栽培,密度可达2000~2500株/667m^2,而一般露地爬蔓栽培约为400株/667m^2。大棚丝瓜高密度栽培,能提前采收,周年生长,省工降肥,优质高产。667m^2大棚可采收丝瓜10000kg以上,产值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科学》2005,(1):78-78
浙甜2018:已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浙江地区生育期(播种至采收鲜穗)春播约85d,秋播77d左右。株型较紧凑,株高220~240cm,穗位高80~90cm,穗部旗叶较短,有少量露尖;果穗长筒形,穗轴白色,穗长20~22cm,穗粗约5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35~40粒;籽粒淡黄色,排列整齐紧密,单穗鲜重250g左右。口感甜脆、渣少。一般667m^2产量750kg。浙江春播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7月下旬,667^2栽0.32万~0.35万株。该品种需肥量较大,要重施攻穗肥,以获得大穗高产。  相似文献   

4.
"周糯一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选育的国审糯玉米新品种.株高200~230厘米,穗位高95厘米,穗长20~24厘米,平均单穗重400~550克,籽粒白色.黄淮地区春播鲜穗采收期80~82天、夏播74天,授粉后20~22天采收上市,品质达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667平方米(1亩)适宜密度为3500~4000株(彩图参见89页图4).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北温县生态区对郑单958、豫单998、晋061、晋014、晋024五个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豫单998的最佳密度是5000株/667m^2,其产量分别为637.5kg/667m^2、652.7kg/667m^2,晋061、晋024的最佳合理密度是4000株/667m^2,其产量分别为594.7kg/667m^2、580.5kg/667m^2;而晋014三个密度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1整地与施肥 早春进行旋耕灭茬,结合施基肥深松25cm,然后起垄镇压。 2品种与密度 品种选用耐密的郑单958、辽单527。种植密度:郑单958保苗4000—4500株/667m^2,辽单527保苗3500~3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春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市春播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市大豆面积的50%以上,但目前春播大豆因种植密度过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此我们配合高蛋白大豆科新3号的推广,进行了春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条件下,密度在1.2万株/667m^2时,大豆产量最高,达到173.3kg/667m^2。  相似文献   

8.
在西瓜或者青玉米的下茬.在7月25日左右,可以播种最晚一茬糯玉米,从出苗到采收鲜穗,生育期80d,在10月15日前就可采摘上市.每667m^2密度3000~4000株.由于快接近下霜期,已经不会再有其它玉米上市.每667m^采收3500穗左右,市场价每穗l元,除去投资,效益3000元,可以获得极好的经济效益.是其它茬口鲜食玉米效益的2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适当增密对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三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增加,增加一定密度后,产量不再增加,而是逐渐下降。本试验条件下,东单60在3200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产量751.3kg/667m^2;博丰109适宜密度2800株/667m^2,产量755.3kg/667m^2;辽单37的适宜密度3000株/667m^2,产量732.1kg/667m^2。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139-139
栽培要点:该品种喜水肥,适时早播,种植密度3500~400株/667m^2,施农家肥1500~2000kg/667m^2,种肥二铵10~15kg/667m^2,拔节期追尿素15~20kg/667m^2,适时预防虫害。  相似文献   

12.
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分枝习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和分枝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较低密度条件下(1~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其适宜的密度为3万株/667m^2左右;超过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主攻油菜籽140kg/667m^2的产量水平,适宜每株有效分枝数为3~4个,群体有效分枝数为10~12万个/667m^2,分枝结角果数占总角果数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2005,(2):52
1、双季黄皮苏8 黄皮红心,高产品质中等,短蔓型,叶片绿色,浅裂缺刻,薯块纺锤形,干率22%~26%,大薯率高,商品性好。栽插密度3000~4000株/667m^2,经大田示范春薯一般667m^2产4000—7500公斤,夏薯3000~4500公斤。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4.
旱塬地膜玉米播期密度施肥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方法,优化出了旱塬地区地膜玉米667m^2产量750kg以上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6-11日,密度为4000-4200株/667m^2,施肥量为N8.39kg/667m^2、P2O5 4.59kg/667m^2,经反馈验证,优化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南方大棚网纹甜瓜立式栽培过程育苗、施肥、温湿度管理、采收等关键生产技术 ,表明其适宜播种时间为 2月 2 0日至 3月 1 0日 (春播 )或 9月1 0日至 1 0月 1 0日 (秋播 ) ;采收适期为授粉后 4 5天 (春播 )或 50天 (秋播 )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大兴区庞各庄镇孙家场村孙书行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秋大棚黄瓜,7月11日进行直播,每667m^2种植密度3770株,8月15日采收,11月3日拉秧。平均产量7775kg/667m^2,产值7330元/667m^2,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生长受光照、通风等条件影响较大,笔者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沪玉糯3号”产量、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沪玉糯3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品比.密度和播期等引种试验.掌握了紫香糯1号糯玉米的生育特性和产量表现。说明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露地播期为4月中旬-6月中旬,鲜穗产量650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秦通 《北京农业》2011,(12):11-13
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不同的栽培密度关系不大;农艺综合性状以1100株/667m^2处理最优;原烟外观质量以1100株/667m^2处理的橘黄烟最多;经济性状以1100株/667m。处理最好,平均667m^2产值达到2816.05元,分别比1000株/667m。处理区和1200株...  相似文献   

20.
草莓新品种栽植密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个引进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DARSELECT)、土特拉(TUDLA)和卡图诺(CARTUNO)在我国北方和南方,4种栽培模式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表明,达赛莱克特更适合北方栽培,土特拉和卡图诺适合南方栽培。经专业化繁育的无病毒新品种苗木超过当地生产者自繁传统品种苗木的结果产量25%-48%。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不如引种地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栽培条件造成。密度试验表明,密度与株产基本上呈负相关,密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针对不同品种与栽培模式,可以初步筛选出获得最高产量(1500kg/667m^2-2000kg/667m^2以上)的种植密度,日光温室8000株/667m^2,大棚和小拱棚4400株/667m^2,露地5000株/667m^2-7400株/667m^2-7600株/667m^2,但在改善栽培条件后,还在降低定植密度与生产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