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5,(29):163-164
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文化景观作为符号在传达意义时所要进行的符号传媒介的选取类型和符号意义的关联方式,并以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为例.同时指出,只有处理好校园文化景观的物象和意象两个层面的内容,才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园景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校园景观物质环境为载体,将校园文化具体化的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分析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现状,从确立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原则,探究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方法,建立校园景观文化生态化、动态化建设系统等方面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水景设计理念及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校园水景的概述及对其形式、景观分类的探讨,提出了设计结合地域和校园文化,注重以不同的理水手法来塑造特色水景的理念。以西安市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校园水景为例,分析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水景表达方式,为高校校园水景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文首先介绍了校园文化景观的研究背景,对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要素概括为校园广场、校园景观植物、校园人工活水景观、校园景观建筑、校园景观雕塑、校园广场铺装、校园标识、校园景观小品配套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景观设计要以所在地域文化为依托,进行内涵及意境的表达,创造地域特色景观。而作为校园景观的内涵来讲,其主题应是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蒋理  许健  刘东胜  李俊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64-16465,16469
研究在对高校校园文化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及校园文化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文化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具体表达方式,以期为美化、丰富高校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高校文化品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贺莲花  刘红杰  柯善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9-4750,4808
解析了校园文化景观的内涵和功能,认为校园文化景观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对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并能对其产生激励功能和感染作用。以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为例,分析了花溪校区的环境特点和新校区的建设情况,以及校园文化景观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以组团功能为依托,凸显学校精神,展现学校风格与学科特色,进而增加校区人文关怀,激励学子并使其健康向上,延续校园文化的传承性。以期完善花溪校区校园环境建设的现状,弥补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缺陷,提升学校精神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王潇 《北京农业》2011,(18):57-58
符号学理论是一门有着极强逻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运用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看待事物的观点,能使设计更加富有文脉化和民族化,同时使纪念性景观能有效的表达出蕴含于其中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聚落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象征。在景德镇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两大产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景德镇(古代浮梁)地区文化景观的多样发展性。本研究通过对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以符号学研究的视角,来构筑古代景德镇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自觉性程度。以学生主体校园文化自觉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构建校园文化自觉的循环模型;从校园文化定位、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知觉、校园文化自省四阶段,对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的校园文化自觉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学生在校园文化自觉方面的问题、培养和提升校园文化自觉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培养学校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呼吁教师群体的积极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对南宁市的公园、广场和展览馆等园林绿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雕塑、景观小品、节庆吉祥物、建筑设计与装饰、硬质铺装、实物展示、植物造景等7种壮族文化景观的营造方式,并应用于广西凭祥市卡凤小学特色化建设规划设计的具体案例之中.方案针对卡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校园文化定位、壮族文化景观营造和特色校园文化策划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源于叙事主体的文化旨趣,即关注乡土苦难本身、探索苦难社会价值和实现苦难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保定市农民工文化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支出、文化需求意向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与特点;从文化市场的供给者、消费者、管理者3方面论述了当前农民工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于农民工文化消费特点的市场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之一,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恰当地运用于本土的社会服务中,对文化因素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对一个现实个案的分析,论述了文化敏感对社 会工作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及语言习得中,对词汇文化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引领大学的前进与发展,在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全省高校普遍重视培育大学精神,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继续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其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辐射作用:深度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为大学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提高辐射文化强省建设的品质;紧密联系“文化强校”与“文化强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提高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水平;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先进文化阵地;注重文化共同体建设,在促进自身优势与社会资源结合中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翻译中,常常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把握杂合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改变文化“杂合”中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是一个由各种文化要素组合起来的整体结构,它本身又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是湖湘学术系统和湖湘人格系统。而湖湘文化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文化诠释和历史建构的过程,从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湖湘文化处于一个不断被承传、更新、丰富、重组的建构过程。同样,现代学者研究湖湘文化也是关于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立人之本,大学是立人之所,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传播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人气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是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地基,这是形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在大学文化育人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在各自的习语上。本文首先从英汉语言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差异对习语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如何用异化译法和归化译法消 除文化障碍,传达习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本文探讨图书馆文化构成、文化育人、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