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上中西部地区的大麦理想株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27个大麦性状的遗传变异范围、遗传力估计和基因渗入的情况.对一种由14个性状组成的大麦理想株型及每个性状的育种目标作了描述.当育种目标是为提高产量遗传力时,理想株型育种可作为拓宽传统植物育种的一种方法.迄今的育种经验和研究表明,用理想株型育种是不能替代传统产量育种的.  相似文献   

2.
大豆株型育种的若干生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关于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 株型(Plant type)指的是植株在空间的态势。良好的株型对于阳光的利用、气流交换的调节,对于适应高肥、足水、密植栽培和提高产量,都是重要的。角田(1959)在讨论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的株型时,曾对大豆的株型提出过设想。1968年,Donald创“理想株型”(Ideotype)一词,对小麦的理想株型作了阐述。七十年代,他又提议把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鉴定禾谷类作物育种的两个指标。理想株型概念的引人加深了人们对株型与产量关系的认识,也引起了育种家对作物生理的关注。 严格说来,株型育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株…  相似文献   

3.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以耐密植为目标的理想株型育种是快速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玉米理想株型的概念、株型主要形态性状构成因子及其遗传规律。讨论了未来理想株型育种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理想株型的涵义及发展历史,并从茎、叶片、穗、根系等4个方面,对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理想株型必须适应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条件、建立生态适应理想株型育种指标数学模拟体系等未来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的6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豆株型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与配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株型5个品种双列杂交10组合F_1资料估算12种株型性状的平均优势率、遗传相关、通径系数、栩对遗传进度、一般与特殊配合力效应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决定大豆籽粒产量最重要的株型性状是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其余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型性状主要是通过它们而起作用。讨论了大豆理想株型应该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吉林地区大豆高产株型应是在缩短节长抗倒伏基础上增加主茎节数、适当有些分枝,冠层改良以提高有效叶面积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7.
张战  李明 《北方水稻》2003,(4):9-10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育种方法提高作物经济产量有2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法,即通过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来提高产量;另一种是间接法,即通过改进产量潜力在实际中的表现来提高产量。在Donald提出理想株型育种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把对作物高产有直接作用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用于作物改良。后来,尽管他的理想株型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它在作物育种和产量改良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人们认为在理想株型育种中存在难于识别增产性状和缺乏这些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改善产量,可供选择的策略包括F_1代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产量基因的识别与操纵(特别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组技术的利用)。此外,还应继续重视“消除缺点法”的应用,因为澳大利亚许多农作物的最高产量还低于其遗传潜力。通过控制气传和土传病害(包括全蚀病)、解决矿质营养的缺乏和毒害、建立适宜的物候学,以及谷类作物抽穗期抗霜冻等措施来改善产量,很可能会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稻理想株型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生理形态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玉米株型的研究,阐述了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几何形态株型育种、生理形态株型育种、优势利用与生理形态相结合的理想株型育种.分析了反映玉米株型的生理参数变化,指出玉米理想株型是以植株形态、杂交优势、生理、生态为综合指标的高光效性状组合类型,首先具有较强杂交优势和高光合能力的生理形态,为株型创造了良好的生理特性和遗传基础.其次具有合理光合产物的分配效率和生长发育优势,再次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以保持对环境优良的适应性,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产量.最后对理想株型育种理论及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浙江省常规早籼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浙江省1988-1997十年中审定的13个常规早籼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后,从浙江省早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就常规早籼稻高产育种的理想株型和理想性状选择,分析了株高与茎粗,大穗与结实率,穗数与成穗率,粒重与充实度,根系活力与功能叶寿命等性状间相互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静  任永泉 《北方水稻》2010,40(2):68-71
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单产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理想株型的概念、发展历史、各株型构成因子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理想株型与环境优势达到最大的统一才能使水稻获得高产优质的观点,并提出了实现这一观点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64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对粳稻品种若干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粳稻品种间株型性状差异较大、变异范围较广,粳稻品种类型较为丰富。叶长因子、株高因子、穗长因子及其组合是影响粳稻株型特征表现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粳稻株型改良应注重这几个性状的综合改良。64份粳稻品种可大致划分为8个类群,这为粳稻品种株型改良中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理想株型水稻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经济产量和抗病能力.通过探究两份新株型水稻种质的农艺性状变异和遗传特性,为水稻高产抗病育种提供优异理想株型种质资源.[方法]以两个重组自交系中发现的两份自然重组的新株型种质08yi和RIL60以及由同一自交系选育出来的常规种质08yc和RILc为材料,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株型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以64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对粳稻品种若干株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品种间株型性状差异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179~2.063,各性状变异系数为7.07%~110.22%。64份粳稻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具有不同的性状特点。同时,在株型性状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或正向或负向的相关。这为粳稻品种株型改良中亲本选择和性状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株型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株型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及典型冗余分析等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株型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型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倒2叶基角、单穗重在株型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及粒长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倒2叶基角、株高和单穗重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透明度受株型性状影响较大。选择指数模型表明米质较优的北方杂交粳稻的株型为:剑叶、倒2叶较宽,倒3叶较短且窄,株高偏矮,秆长较短,穗子较长,穗数较多且单穗重较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粒,并提高下层角果的质量,14C示踪也证明无花瓣性状促使花期同化产物向下部分枝和角果运转。无花瓣性状可用于构建油菜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主要株型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本研究以植株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别组成两个F1、F2、B1、B2和相应的P1、P26个世代,研究了7个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7个株型性状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50%以上,亦即加性效应决定了7个株型性状一半以上的遗传变异,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对这些性状遗传变异的作用也很重要,但因性状及试材不同,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在玉米株型育种中,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应以亲本选配为主。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剑叶形态QT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通过高通量测序而准确获知代换片段位置及长度的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包括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对剑叶形态性状及其与主穗颖花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与剑叶长、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颖花数与剑叶长、剑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 map,共鉴定出与水稻剑叶长、宽和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为4、4和6个,贡献率介于4.08%~60.40%。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以及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