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1病原体多头带绦虫长40~100厘米,其幼虫———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2致病过程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六钩蚴,进入肠粘膜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2.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2006年3月,我市一养羊户饲养的羊发生了本病,现将诊治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多头蚴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等有蹄动物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可因误食虫卵而感染此病。该病在宿主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如果得不到治疗,多以死亡为转归,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就脑多头蚴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5.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患畜有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人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6.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亦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可致动物死亡,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重要寄生虫病.多头蚴的成虫是寄生于犬小肠的多头绦虫,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目为100~25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内膜附有许多原头蚴. 多头绦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被羊只(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六钩蚴逸出,钻入肠黏膜血管内,其后随血液被带到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六钩蚴在羔羊体内发育较快,感染后2星期发育至粟粒大小,6星期后囊体2~3毫米.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后,多头蚴的头节吸附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7.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是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并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疾病。患病羊几乎都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2010年4月下旬,我区某养羊户发生了一例羊脑多头蚴病,现将诊治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由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羊多头蚴(羊脑包虫)为鸡蛋大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羊吃到多头带绦虫卵而感染,随着血液到达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感染羊。  相似文献   

9.
羊包虫病包括多头蚴和棘球蚴。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内;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括无头棘球蚴、人型棘球蚴及多房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肺脏,人亦可感染。多头蚴与棘球蚴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未宿主的小肠内,其孕卵体节脱落后,随粪便到体外。  相似文献   

10.
脑多头蚴病是寄生于犬小肠内的多头带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是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湟中县山区多发,发病率为5%~15%,多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采用广谱高效低毒驱蠕虫药物一吡喹酮,对绵羊脑多头蚴亦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该实验也测定出最佳治疗量。  相似文献   

11.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骆驼(有时寄生于人脑和脊髓)所引起的。羊多头蚴病分布广,危害大,2岁以下的羊易感本病。羊鼻蝇蛆病系由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羊鼻蝇蚴寄生于羊的鼻腔、鼻窦、额窦或颅腔内所引起的、呈现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1临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身体极度消瘦,打喷嚏,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对声音刺激反应弱,食欲消失,行走时步态不稳。叩诊病羊头部有浊音,触诊有痛感,头顶部皮肤稍隆起。最后病羊站立不稳,卧地不起,因极度衰竭…  相似文献   

12.
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周期性转圈运动),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多头蚴还可危害黄牛、牦牛、猪、马甚至人类。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该病多见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1病原(1)多头蚴呈囊泡状,囊状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mm。  相似文献   

13.
羊多头蚴病也叫做转脑风、脑包虫病,生产中主要是由于通过血液循环导致羊只脑及脊髓中寄生有犬类动物肠内存在的绦虫幼虫而导致的一种绦虫蚴病,大多数都是小于1岁的羊只容易感染发生.本文主要阐述羊多头蚴病的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的具体方法,同时还给出羊多头蚴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羊的脑部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羊脑包虫病.它严重危害绵山羊,特别是2岁以下的绵羊. 近年来,四川省美姑县羊脑包虫病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或狐等)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羊的脑脊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以脑炎、脑膜炎及周期性转圈运动为特征,是危害羊群的严重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省山羊多头蚴和犬多头带绦虫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河北省涞源县、阜平县和易县的山羊和犬进行绦蚴虫感染情况调查,并通过PCR技术对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p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确定多头蚴和多头带绦虫之间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山羊多头蚴与犬多头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38%和15.33%,通过DNAStar软件分析,所获得多头蚴和多头带绦虫分离株分别与四川多头带绦虫分离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8.9%~99.5%和99.5%~99.8%,确定羊多头蚴为犬多头带绦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17.
牛羊多头蚴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等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转头风"、"转圈病",是危害幼羊、犊牛的一种严重人畜共患病[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50-1454
对于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蚴,有人将其命名为格氏多头蚴,并且认为是区别于脑多头蚴的一个新的株或基因型;也有人将其命名为斯氏多头蚴或认为是脑多头蚴的同种异名。现就目前报道的寄生在绵羊中枢神经系统及山羊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头带绦虫的分类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从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进行阐述,为多头带绦虫的分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范文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0):176-177
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多头蚴是寄生于犬、狼、狐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绵羊脑内、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可造成羊死亡.本病在农牧区广泛存在,特别是犬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脑包虫又称多头蚴病,俗称转脑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肠内的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于牛、羊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