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竹退化林分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Preveynalis)是优良笋用竹种,因其所产竹笋出笋早、产量高、味道鲜美而被誉为"江南第一笋".临安是雷竹主产区,现有雷竹林约2.67万hm2,竹笋年产值达6.02亿元,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1年开始,临安陆续实施早出覆盖丰产技术,覆盖面积每年保持在4 333.3 hm2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使得雷竹笋产量显著提高,雷竹的供应期明显延长,667 m2收入普遍达到万元以上,为临安竹农增收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林地实施覆盖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林地退化、竹笋产量持续下降等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已成为当前雷竹持续丰产高效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临安市雷竹林的调查,解剖退化林分,寻找雷竹退化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力求探索出一条雷竹持续高产稳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多年来,临安区冰雪灾害、寒潮霜冻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雷竹笋用林竹株倒伏、折断、冻枯、母竹难以留养等问题,雷竹林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为了解雷竹林政策性保险实施的可行性,文章对雷竹林经营农户参加保险的意愿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对雷竹笋用林实施政策性保险的意识较强,投保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家庭收入以雷竹为主的种植大户。调查结果可为临安实施雷竹林政策性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安区雷竹林出现因经营规模小、成本上升而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适度增加竹林经营规模势在必行。为确定农户经营雷竹林的合适规模,对临安区85个雷竹农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竹林经营面积、投入的劳动力、产出效益等。结果表明,农户经营的竹林面积在1.33 hm2时,通过轮流覆盖栽培,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农户的种竹积极性。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竹林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经营程度地表覆盖雷竹林的退化程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江西两地40块雷竹主产区试验林的14项林分调查因子指标进行植被退化等级划分。结果表明:40块不同经营程度的雷竹试验林可以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大类,退化竹林的比例(90%)显著高于未退化竹林(10%);立竹平均胸径,立竹平均枝下高以及竹笋产量随退化程度的加重基本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雷竹林退化等级划分存在地域差异,江西省万年县所调查的试验林中,没有重度退化雷竹林,而浙江省太湖源镇中度和重度2种退化程度的雷竹林所占的比例高达67.86%,其中栽植年限10 a及以上的雷竹林占94.74%,覆盖年限达4 a及以上的也高达88.89%,可见栽植年限以及覆盖年限的增加均会引起竹林的退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的营养品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雷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在临安市三口镇雷竹林地设置6种不同施肥条件,同时进行覆盖与未覆盖两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混施有利于雷竹笋总糖、脂肪、淀粉的积累,而减少对灰分、粗蛋白的积累.雷竹林地采用覆盖技术后,改变了雷竹笋体内各类营养物质的分配,但对其总量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德清县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经营状况,对雷竹重点乡镇的雷竹林经营收入情况、经营现状、生长状况、覆盖面积、施肥情况、劳动力状况、竹林结构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德清县雷竹笋总产值十年内增长2.37倍,达到4.53亿元,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83倍,达到2.45亿元;雷竹栽培覆盖面积占雷竹林总面积保持在40%左右,从事雷竹林经营的农户中有35%的农户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雷竹林经营成本中覆盖材料占总成本的70%;覆盖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为3~4次;雷竹林胸径2.9~4.5 cm,立竹度为20 100~33 75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临安市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1—2013年临安市雷竹笋产业数据,选取临安市雷竹分布重点乡镇的99个农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力、覆盖技术、经营成本、施肥次数及竹林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市雷竹林覆盖笋和自然笋的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大致呈现出增长趋势,产量和产值整体表现为波动并显稍增长趋势;临安市雷竹林经营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现象明显;采用覆盖技术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6.7%;雷竹林覆盖过程中,经营成本最高的是覆盖物,为83715元·hm~(-2),占总成本的80%左右;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以3次最多;平均胸径、立竹度、竹龄,覆盖雷竹林分别为4.14 cm、19710株·hm~(-2)、2.56 a,而未覆盖雷竹林分别为3.93 cm、19170株·hm~(-2)、2.13 a,雷竹胸径、立竹度与覆盖与否相关性不大,而平均竹龄覆盖竹林基本上高于未覆盖竹林。  相似文献   

8.
今年雷竹笋收获季节刚过,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雷竹基地就传来了好消息:太湖源合作社的13个示范户每户雷竹笋纯收入超过2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林汉良高兴地说"种了一辈子的竹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临安市太湖源是雷竹笋传统产区,由于经营多年,雷竹林出现了立地生产力衰退,竹笋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了竹林的效益和竹农的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杨裕振 《绿色科技》2015,(3):167-168
分析了低产雷竹林形成的原因,包括生产责任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粗放,林农采笋留笋、挖竹留竹不合理,导至雷竹林荒芜、稀拉、萧条,雷竹出笋率低、产量低。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技术,包括加强生产责任制管理,加强日常生产管理,调整低产雷竹林分结,对低产雷竹林进行合理施肥,深翻、除杂等技术全面改进低产林,为林农创造更高效益,建立高效稳定雷竹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温变化对浙江临安区雷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雷竹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气温数据,研究了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安区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年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1.34万元/hm2;临安区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达0.21 ℃/10 a;雷竹笋产量与上年度9月、10月、12月和当年3月份气温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覆盖笋产值与上年度10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雷竹笋是江浙一带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当地农村百姓的钱袋子。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春节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雷竹笋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活动,给笋农造成很大损失。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雷竹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雷竹笋竹产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雷竹笋期早、笋味鲜甜,是我国重要的笋用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近年来,江西省大面积引种成功,得到了林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2016年的7年间,江西雷竹种植面积从不足1 333 hm2飙升至1万hm2,平均产值超3万元/667 m2,经济效益凸显。文章在阐述江西雷竹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石竹(Phyllostachys nuda)为小型优良笋材两用竹种,因笋质优良而极具市场开发价值。万市镇是浙江省杭州市石竹的分布集中区域,有着悠久的石笋加工历史,石笋产业已成为当地竹农的支柱产业。由于受到土地竞争性利用及传统粗放经营技术的限制,石笋产业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万市镇发展石笋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加快石笋产业发展的建议,以真正实现“一根竹子富一方”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雷竹是早竹的变种,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笋用竹种,作为食物资源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中,产生了若干变异类型。文章对雷竹10个不同栽培类型/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雷竹其母竹存活率、发笋率及发笋数均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优良笋用类型雷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用林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产量和产值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覆盖的主要技术为选择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毛竹笋用林,通过肥水管理,达到竹笋高产。在覆盖过程中,应注意覆盖厚度和覆盖时间,特别是覆盖时间,应在平均气温10℃以下时进行,并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即可达到提早出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雷竹笋用林最佳的首次覆盖林龄、每年开始覆盖的时间及覆盖物清除时间。结果显示:6年生林分在连续5 d最高气温降至低于20℃、地温降至低于10℃时开始覆盖、惊蛰前清除覆盖物,林分年度竹笋产量和持续产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毛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下滑等原因,致使浙江湖州一些毛竹产区出现许多因放弃管理而导致的退化毛竹林。将退化毛竹林改建为珍贵树种林基地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选取紫楠、黄山栾树、浙江樟、红豆树和榉树等5个珍贵树种对11.2 hm2近6年无人管理的退化毛竹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过4年抚育管理,各树种生长良好,对造林立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树高、胸径生长达到预期目标,退化毛竹林改造为珍贵树种林取得初步成功。研究结果为退化毛竹林改造成为高价值珍贵树种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是山东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文章以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大津口和泰安罗汉崖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中,以日照国家森林公园的淡竹生长表现最优,其次为泰安大津口的淡竹林,泰安罗汉崖的淡竹林生长表现最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淡竹林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小于7%时,淡竹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土壤含水率在13%左右时,最适宜淡竹发笋。土壤水分是影响淡竹出笋、退笋以及成竹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影响淡竹产量的重要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311-2020《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于2020年11月9日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江西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设施规划、幼林管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技术档案管理等。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区雷竹笋用林营造。文章从标准制定的背景、规程特点及主要条款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对标准的宣传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