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讨羊源性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SH1407对湖羊的致病性。将7只健康湖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只,对照组2只。用分离株SH1407对试验组湖羊进行人工攻毒,取发病死亡羊内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湖羊在攻毒后3 d开始出现症状,第4 d症状进一步加剧,表现为局部奇痒、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4只发病死亡,存活1只,死亡率达到80%。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肺淤血,轻度实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大脑、延髓神经元变性,细胞核溶解、消失,呈病理性细胞凋亡;肺脏呈间质性肺炎病变;脾脏、肾脏出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RV在肝脏、肺脏、大脑、脾脏等组织器官广泛存在,病毒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库弗氏细胞中,在肺脏中主要存在于Ⅱ型肺泡细胞中,在脾脏中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而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呈现较强的信号,说明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内脏器官病毒载量,肝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PRV大量增值,其中PRV在脑组织中大量增值导致中枢神经严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鸡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取120只20日龄健康非免疫建湖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只,研究鸡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病理演变过程。试验组皮下接种1:5稀释的鸡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WF00G株)SPF鸡胚绒尿液毒0.5mL/只,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隔离饲养,临床观察20d。于攻毒后第4d、8d、12d、16d、20d每组各取鸭4只,颈动脉放血致死,解剖观察心脏、肝、脾、肺、肾等器官的病变,取材制作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试验鸭胸腺点状出血;心脏体积增大、心肌柔软、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肺脏出血;肾脏明显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肝、脾、肺及肾等器官出血,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器溶解等。研究结果表明鸡源新城疫病毒WF00G株人工感染鸭可致鸭发病,临床症状较轻微,剖检病变和组织学病变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陕西渭南蛋鸡场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例中分离鉴定病原,并研究其致病性与分子特征,为防控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提供参考。采集并处理临床样品,通过SPF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传代分离病毒,测定分离毒株的血凝性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进行攻毒试验、组织病理观察和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检测,测定hexon基因序列并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传至第5代后鸡胚死亡出现规律性,鸡胚不同部位病毒分布检测发现肝脏、卵黄囊、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中有病毒分布,将获得的病毒命名为SX17株。血凝性测定结果表明,SX17株对鸡、鸭、鹅红细胞均无血凝特性;测得ELD50为10-3.54/0.1mL;攻毒2d后试验鸡陆续出现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均有典型变化;攻毒死亡鸡只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中有病毒分布,在肌肉、粪便、心肌、肺脏和气管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hexon基因序列比对提示SX17株为FAdV-4型流行毒株。结果表明,鸡胚分离血清4型禽腺病毒可收获肝脏、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临床病例样品采集以肝脏、肠道、心包积液和肾脏为佳,分离到的SX17株为致病性较强的FAdV-4型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强毒MDV-GA对BWEL-SPF鸡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34只1日龄BWEL-SPF鸡随机分成2组,攻毒组84只腹腔注射2 000 PFU的MDV-GA细胞毒0.2 mL,对照组50只注射同等剂量的病毒稀释液。结果显示,攻毒后27 d攻毒组鸡只开始发病并持续到攻毒后51 d,发病高峰期在攻毒后28~42 d。经过60 d的观察发现,该毒株可以引起很高的肿瘤发生率(61.90%),死亡率为75.00%。肿瘤主要出现在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肺、胸腺、皮肤、腺胃等组织,其中以肾脏、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肿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90%,28.75%,25.00%,21.43%,17.86%。其中2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44.08%;3个以上组织发生肿瘤的个体占27.38%。多数肿瘤个体同时伴有胸腺、法氏囊萎缩,脾脏、性腺肿大等症状。经过对发病鸡的肾脏作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其基本结构已经消失,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呈现典型的马立克症状。结果表明,利用2 000 PFU的MDV-GA毒株感染BWEL-SPF鸡可以得到大量的肿瘤样本,可用于探讨马立克淋巴瘤内部的基因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梅花鹿源坏死梭杆菌HNFnf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尝试建立家兔感染坏死梭杆菌肝脓肿模型。通过观察家兔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家兔感染模型。攻毒家兔7 d内全部死亡,死亡前家兔表现为采食减少、喜卧、后肢无力、消瘦等。尸体进行病理剖检可见明显病理变化,肺脏表面大量出血,且伴有结节样病变;肝脏质地较软,出现均匀的灰黄脓肿;脾脏严重肿大,呈暗紫色;肾脏多处出血斑;严重的肠道胀气,膀胱积尿。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肾脏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之间有少量的粉红色纤维素渗出;肝脏中形成明显的染色深蓝的脓肿结构,其周围有大量细胞核深染的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小叶固有结构消失,肝细胞脂肪变性;肺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红染的纤维素渗出。采取耳缘静脉攻毒方式,该细菌对家兔的最低致死量为1.2×1014 CFU。  相似文献   

6.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引起。为了解该病原的主要致病特点,采用Ⅰ群4型禽腺病毒聊城分离株(SDLC 201601)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对病死鸡进行剖检,观察主要病理变化,并采用PCR方法对各脏器进行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发现,鸡胚试验组至接毒后第8天鸡胚全部死亡,接毒6 d后死亡胚出现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变性或出血及肾脏肿大、出血等典型病变。SPF鸡试验组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死亡并达到死亡高峰,第4天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SPF鸡对照组无发病死亡;SPF鸡试验组死亡鸡主要病变在肝脏、心脏及肾脏等器官,其中肝脏的病变评分最高;死亡鸡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气管、胰腺、小肠、法氏囊、肌胃、腺胃等脏器均检测到该病毒的DNA。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SPF鸡感染性强,可侵袭各组织脏器,为全身性感染,致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1日龄雏鸡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对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果是否有干扰,试验将1日龄雏鸡分为5组,第1组商品蛋鸡不免疫,第2组SPF鸡不免疫,第3组商品蛋鸡仅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4组商品蛋鸡同时接种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5组空白对照鸡不免疫,于雏鸡8日龄时对第1~4组用马立克氏病超强毒Md5株进行攻毒,攻毒后90 d内连续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第1,2组鸡出现精神沉郁、肢体麻痹等临床症状并有部分鸡死亡,对死亡鸡只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全身器官出现肿瘤;对剖检鸡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典型的马立克肿瘤病变。而第3~5组鸡则无任何临床病症出现。说明无论是单独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或是与新流法三联疫苗同时免疫,均能对鸡只提供良好保护,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不会影响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研究猪细小病毒分离株感染初孕母猪后母猪和胎猪的病毒组织分布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试验选用妊娠35d的初孕母猪接种PPV—BQ株第15代细胞毒,以接种RPMI1640的母猪作为对照。攻毒40d后剖杀,采集母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扁桃体、子宫内膜和腹部淋巴结,胎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和小肠,进行组织病毒载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组母猪的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子宫内膜存在病毒复制,子宫内病毒含量最高;胎猪的心脏、脾脏、肺脏中存在病毒复制。对照组脏器中无病毒复制。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攻毒组母猪肺脏出现细支气管性肺炎,脾脏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心脏、肝脏、肾脏、扁桃体、子宫内膜和腹部淋巴结未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胎猪的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对照组未发现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将168只35日龄无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7组,每组24只,其中1~6组分别以不同含量的鹅源坦布苏JS804株病毒肌肉注射进行攻毒,对照组肌肉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攻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分别于攻毒后2、4、6、8、13、20 d每组随机取4只攻毒鸭扑杀,分别取每只鸭各脏器样品2份,用于套式RT-PCR检测和组织学分析。临床症状观察:试验鸭于攻毒后腿瘫、头颈扭曲、行走不稳。剖检各主要脏器均出现病变,其中以脾脏、肝脏、脑最为明显。套式RT-PCR:攻毒后8 d各脏器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以脾脏检出率最高;由攻毒检测结果确定鸭的攻毒量为1.6×106TCID_(50)。组织病理学观察:脑、脾脏和肝脏病变明显。免疫组化定位:脾脏生发中心、脑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均有棕黄色阳性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药物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相应药物1 g/kg,观察并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在攻毒后第3,6,9,12天每组处死3只雏鸭,观察剖检病变并检测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的病毒载量,并对第12天的上述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对照组出现神经症状等典型临床症状并发生死亡,而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无死亡,存活率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病毒对照组脾脏肿大、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脑膜严重充血、出血,肾脏苍白、出血;板蓝根组脾脏、心脏、大脑、肾脏的病变不明显;醋五味子组脾脏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脑膜轻微充血。病毒对照组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坏死,大脑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大脑未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其中板蓝根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