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一种无烟产业,是一种窗口性、“引爆”性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关联性强和对操作专业技能要求低的特点,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来地区经济的发展是资金匮乏、居民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凉山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本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旅游业的特点及凉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凉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凉山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快凉山旅游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庆市2008年、 2013年和2018年A级景区点位数据,从重庆市及四大片区两个视角出发,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重庆市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总体布局"西南密,东北疏"; 10年间主城片区以及渝东北片区景区分布先分散后极化,渝东南片区以及渝西片区景区不断聚集,并且聚集程度逐渐加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不断从主城片区扩散,基本形成覆盖主城片区及渝西片区的全域核心密度圈;景区分布重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略有偏移;地形地势、旅游政策、经济水平以及交通格局对A级景区的空间凝聚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价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对其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反映重庆市农业发展水平的12个评价指标,基于2013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37个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不同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区县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发展新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高,其次是都市功能区,再次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农业发展平均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方法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测算,探究粮食单产空间差异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重庆市粮食单产变动态势呈现"V"型,2007年单产水平最低。(2)重庆市粮食单产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贡献度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区域差异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3)研究期间,粮食单产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重庆市可划为3个一级、8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总增产潜力表现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全市总增产潜力为4.20×10~6 t。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不同赋权方式,测算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方法】文章以2011年为基期,引入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测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和修正指数计算模型,构建复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熵权法、AHP法分别计算指标权重,测算各区县的复垦潜力修正指数,用于对理论潜力的修正。【结果】重庆市2020年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为61 429.41hm2,潜力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渝西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小时经济圈。【结论】综合不同赋权方式计算权重,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测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瓜山地处重庆市永川区南部,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山灵水秀,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黄瓜山的实地调研,从农业管理机制、乡村旅游的开发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发现,黄瓜山以生态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协同发展,促进了黄瓜山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亟需解决,对此我们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指数模型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对象为2003年末39个区县更新调查的耕地,总面积2347627.48hm^2,通过各区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获取142319个评价单元。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以实现指标区之间和标准耕作制度间指数的可比性。就光温/气候潜力指数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β,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体现了指标区间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平均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极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数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成本和效益等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开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表明:开县各镇街限制修正系数介于0.25~0.71之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3 470.88 hm2.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毛艳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3):712-721
[目的]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明晰各省份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2—2016年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考察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考察期内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介于0.1421~0.3832,旅游业综合指数介于0.0036~0.3398,均表现为波动变化态势,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522,表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但考察期内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均不高.四川和云南属于现代农业滞后型,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为旅游业滞后型.西部地区所有省份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协调指数均小于0.3500,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二者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从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阶段来看,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属于颉颃耦合阶段;宁夏位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青海在2013和2015年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其余年份均为颉颃耦合阶段.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介于0.1193~0.3882,包含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个等级.其中,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等6个省份均属于轻度失调,贵州、甘肃和新疆均属于中度失调,青海和宁夏均为严重失调.[建议]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旅游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以此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