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氮离子注入番茄M1代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 N+离子注入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番茄单果重、座果数等性状变幅大、变异率高 ;而对发芽率和果实的品质性状影响较小。并以 4× 10 1 6N+/cm2 、6× 10 1 6N+/cm2 剂量处理 ,产量提高明显。但不同品系 ,不同性状的最佳诱变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吕杰  李冠  王新绘 《种子》2004,23(8):32-34,41
以紫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N 离子注入后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剂量为6×1016N /cm2能提高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并且两个品种种子存活率剂量效应曲线呈"马鞍型".通过对发芽率的方差分析,得出N 离子注入后,品种间和剂量间差异显著,而品种与剂量互作效应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同时不同剂量离子注入可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说明适宜N 离子注入可提高紫花苗蓿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蔡长龙  梁海锋  马睿  严一心 《种子》2012,31(8):49-51
采用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对辣椒干种子进行了N+离子注入,详细进行了干种子注入N+离子后的育种和生长特性研究,主要研究了N+离子注入后辣椒种子的出苗率、出苗时间与N+离子注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获得了致死率为50%的离子注入工艺参数,同时,得到了离子能量和注入剂量相关的致死临界曲线,该致死临界曲线类似于反比例曲线。研究表明,致死临界曲线上任一点的离子能量和注入剂量之积在2×1017keV.ions/mm2-2.5×1017keV.ions/mm2范围内,即当离子能量与注入剂量之积大于2.5×1017keV.ions/mm2时,种子全部致死,当离子能量与注入剂量之积小于2×1017keV.ions/mm2时,将有一定比例的种子存活。  相似文献   

4.
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cm2与3×1017Ar+/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5.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马齿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马齿苋种子进行了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过离子注入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率、发芽率,其中以剂量为1.5×1017N+/cm2的处理所表现的效应最显著。处理后的马齿苋植株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成活率曲线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马鞍型”曲线。低能N+注入后,对幼苗的致死率也有所降低。由此可见,一定剂量范围内的低能N+ 注入会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氮离子注入玉米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 离子束注入玉米H65和H14D种子,研究其M1代的细胞学效应,并以γ射线辐照作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不仅能够诱发M1代根尖细胞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而且还能够诱发染色体出现多种变异类型;其畸变频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注入剂量与畸变频率呈正相关。此外,离子注入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还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注入剂量与细胞分裂指数呈负相关。离子注入引起的细胞学效应与γ射线基本相似,但在诱发细胞变异频率及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类型上存在差异。两个供试品系对N 离子的敏感性为H14D>H65。N 离子注入玉米宜采用的适宜剂量范围为2×10~(16)~8×10~(16)N /cm2。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 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涛  张西西 《种子》2012,31(4):43-45
本试验设置5个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注入三色堇、角堇干燥种子,研究观测低能氮离子对三色堇、角堇种子发芽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剂量达到2000×2.5×1013 ion/cm2时,三色堇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角堇种子发芽率略低于对照;发现4个三色堇变异株和2个角堇变异株,在花色、花径、株形等生物学性状上表现出变异.  相似文献   

9.
葛娟  齐丽杰  赵惠新  李冠 《种子》2005,24(2):38-41
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Ar 注入紫花苜蓿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及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观察其随萌发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率(势)、根长及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呈独特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势)、根长,和有丝分裂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萌发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注入剂量为6×1016 Ar / cm2时,三种酶的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显示:各剂量下幼苗POD同功酶谱带数量没有变化,而仅表现为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钛离子注入对油茶种子生理生化反应及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辟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油茶育种研究方面的新途径,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钛离子注入油茶种子,研究钛离子注入之后油茶种子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跟踪观察处理油茶种子播种之后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钛离子注入剂量在6×1016~12×1016 Ti2+/cm2之间时,POD和SOD活性达到峰值,此时电解质外渗率最低。未出芽油茶种子较出芽油茶种子耐受能力更强,受钛离子注入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播种结果显示,注入剂量低于12×1016 Ti2+/cm2时,处理油茶种子成活率基本能得到保障,在中等剂量作用下还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