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从美国引入Hobbit优异种质,利用单交、回交、梯级杂交的方法成功育成适宜密植的半矮秆高油大豆品种(系)合丰42和超高产半矮秆大豆合98-1667,以及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系合辐04-4、合辐04-38、合辐04-46、合辐04-52、合辐04-60,这些高油品系脂肪含量在23.1%-24.2%,是未来高油大豆生产和高油育种宝贵种质。通过研究表明:Hobbit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矮源,也是高油育种优异大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国外大豆种质资源(SPRIT87、HOBBIT)为核心亲本,与国内当地育成的品种(合丰42号) 为改良亲本,在杂交育种遗传改良的基础上,与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品质分 析、抗病鉴定等方法,选育出合辐04-40、合辐04-46和合辐04-52等3个高油新种质,油分含量 23.95%-24.20%,产量2259.0-2779.5 kg/hm2,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1.6%-21.2%,抗灰斑病。报道高油种 质创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汕油辐1号是由汕油212通过~(60)Co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2012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该品种表现油分含量高、丰产性突出等特点,适宜广东省水旱轮作田种植,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汕油辐1号的选育过程及种植表现,从地块选择、适时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由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指导,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实施。共有10个新品种参试,设汕油523为对照种,全省共10个试验点承担本年度试验。10个参试品种有7个品种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其中,汕油诱1号、仲恺花44、汕油辐1号、仲恺花99、粤油18、粤油390比对照种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湛油53增产不显著,仲恺花332、粤油410两个品种减产未达显著水平,花育33号比对照种减产达到极显著水平。推荐粤油390、汕油辐1号、汕油诱1号和仲恺花99共4个品种参加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选用5个青贮玉米品种:白鹤、龙辐208、高油115、东青1号和中原单32,进行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最佳品种的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生物产量白鹤最高,白鹤与东青1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与龙辐208、高油115、中原单32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粗蛋白产量龙辐208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东青1号、高油115、中原单32、白鹤,其饲用品质最好,最适合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由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指导,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实施.共有10个新品种参试,设汕油523为对照种,全省共10个试验点承担本年度试验.10个参试品种有7个品种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其中,汕油诱1号、仲恺花44、汕油辐1号、仲恺花99、粤油18、粤油390比对照种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湛油53增产不显著,仲恺花332、粤油410两个品种减产未达显著水平,花育33号比对照种减产达到极显著水平.推荐粤油390、汕油辐1号、汕油诱1号和仲恺花99共4个品种参加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杨冰 《福建农业》2014,(1):77-77
"佳辐占"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育成,兼具米质优、再生能力强(低节位分蘖力强)两个特点。浦城县从2011年开始试验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获得很好效果,并将该县"佳辐占"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汕油851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99年秋以粤油193为母本、辐选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育成的多抗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并于2009年6月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2009年春,在揭西县凤江、南山等乡镇引种成功,产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种植示范表现为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主要经济性状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9.
暴雨预报的力子天气学模式和应用实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10年湖南汛期13次暴雨过程进行力子天气学分析。[方法]采用力子天气学原理,通过对2010年出现在湖南的1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合成分析。[结果]2010年湖南汛期的13次暴雨都与自组织的辐合水气流密切相关,暴雨是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爆发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的孕育区对应未来12-36小时出现暴雨的区域;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一旦消失,则未来12-36小时不会有区域性暴雨出现;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产生在大尺度南北力子偶的交汇域。[结论]南北力子偶是否存在可以作为汛期区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与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 号’或‘新台糖16 号’在广西7 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对比示范试验,综合各地平均,公顷产量:‘桂辐98-296’为103.29 t,对照为82.27 t,‘桂辐98-296’比对照增产21.02 t,增幅25.55%;蔗糖分:‘桂辐98-296’为15.22%,对照为14.13%,‘桂辐98-296’比对照增1.09%(绝对值,下同);每公顷含糖量:‘桂辐98-296’为15.71 t,对照为11.65 t,‘桂辐98-296’比对照增4.07 t,增幅34.97%;每公顷经济效益分析:蔗农植蔗增收9879.40 元,制糖企业增效16845.89 元,工农业经济效益合计增加值达26725.29元。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特别是Glu-D15+10亚基,已作为小麦优质育种的重要选择标记。但研究发现,有些品种虽然含有5+10亚基,但品质水平并不理想。而且即使同样具有5+10亚基的小麦品种,其品质也有较大差异。为了系统分析这种差别,选用Glu-Dl住点组成相同春小麦品种,在同样具有5+10优质亚基背景下研究了其产量与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产量大小顺序为:龙-4081〉龙麦26〉龙辐98N2〉龙辐970189,籽粒容重:龙麦26〉龙-4081〉龙辐98N2〉龙辐970189.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变化趋势相同:龙辐970189〉龙麦26〉龙-4081〉龙辐98N2。沉降值大小顺序为龙-4081〉龙麦26〉龙辐970189〉龙辐98N2。龙麦26和龙辐970189品质表现更好。相比较,虽然龙辐970189品质稳定性更优些,但因是早熟品种产量较低。在生产上宜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优质早稻新品种辐9959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刖研究所利用优质早籼品种舟94-13与浙辐611杂交的F1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经多代选育而成,我所于2002年引种试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及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武汉市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能源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碳足迹模型,测算近15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并分析其碳排放量、碳足迹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市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98%以上,在1996-2010年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2010年已达到1996年的1.4倍;武汉市的总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也在逐年增加,碳赤字较为严重。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主要是由武汉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为此,武汉市不仅要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同时还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次参加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共8个,通过比较试验的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有仲恺花12、湛油11、汕油辐1号、仲恺花99等,并对4个花生新品种提出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扬辐麦1号(原名扬辐麦943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1984年春用突变品系1-3058作母本与扬麦5号杂交,1985年秋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经多代选育于1993年育成的优质饼干小麦,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的影响,为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技术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直接利用桂辐98-296和台优种茎对台优宿根蔗地进行补种,观察并记载其生长过程,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台优以及宿根台优的各项农艺性状,分别测定蔗茎含糖量。结果显示。桂辐98-296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83 355.45 kg/hm2,台优补种处理平均产量为75 710.55 kg/hm2,空白对照宿根台优平均产量为69 490.95 kg/hm2,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砍收时,补种的桂辐98-296蔗糖分含量为14.80%;补种台优的蔗糖分含量为14.58%;宿根台优的蔗糖含量15.20%;桂辐98-296的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不显著;补种台优糖分含量和宿根台优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台优宿根蔗,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同时甘蔗工艺成熟期,蔗糖分含量也和宿根台优相当,因此桂辐98-296可作为台优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  相似文献   

17.
Ⅱ优辐819系南平市农科所用生物杂交结合辐照诱变手段选育的恢复系辐819与Ⅱ-32A配组育成的优质、超高产、重穗型中、晚稻杂交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2001年武夷山市兴田、武夷、吴屯等南北乡镇相继引进试种,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8.
扬辐麦2号特征特性与优质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辐麦2号(原名扬辐麦9798)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158与突变品系1-9012杂交,再采用60C0-γ射线辐照诱变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早熟、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滁辐麦6号。[方法]对滁辐麦6号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滁辐麦6号是滁州市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以麦优1号为母本、扬麦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种子用Co60-γ辐照处理,再经系统选育而成。2005~2006年安徽省区试中,滁辐麦6号平均产量为6 493.5 kg/h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9%,2006~2007年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滁辐麦6号平均产量为6 633.0 kg/hm2,比对照增产7.1%,是一个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品种,适宜在滁州市、淮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论]该研究为滁辐麦6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生产上主栽的7个常规优质稻品种油占8号、桂华占、力源占1号、柳沙油占202、柳香占、柳丰香占、佳辐占进行试验,比较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抗逆性等,旨在为适宜区域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