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的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榕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榕树主要害虫鉴定及其为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州市榕树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泉州市榕树主要害虫有6目9科,以叶部害虫为主,有4目7科,主要是榕管蓟马、榕木虱、灰白蚕蛾、榕透翅毒蛾、榕潜蝇、榕瘿蚊、盾蚧,其中榕管蓟马、榕木虱、灰白蚕蛾和榕透翅毒蛾发生普遍且严重,瘿蚊为榕树新害虫,此前未见报道;蛀干害虫零星发生,有2目2科,主要是白蚁和星天牛。  相似文献   

3.
陈晓琴  刘珍  江世宏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82-1784
为全面了解深圳市区主要干道榕树上虫害的发生情况,于2015和2016年对深圳市主要道路绿地进行了持续2年调查。调查发现,受害榕树有垂榕、小叶榕、大叶榕和黄金榕,主要害虫有榕管蓟马、灰白蚕蛾、榕木虱、朱红毛斑蛾、埃及吹绵蚧、叶蝉、螟虫、白盾蚧、榕透翅毒蛾等,前3种危害较重,而后几种危害较轻。通过分析榕树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提出了相关害虫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管蓟马群集为害,发生严重时可降低榕树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黔西南榕树管蓟马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叶榕是万州区主栽的行道树种.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害虫有褐斑白蚕蛾、榕蓟马,影响了树势和园林景观.本文就这些害虫的特征、发生及防治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部分地区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n)冷季种群动态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榕管蓟马种群的发生高峰为1月下旬,随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在一个低水平的范围内波动,至4月上旬各虫态的数量慢慢恢复;榕管蓟马在垂叶榕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具有差异性,但对分布的方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毒死蜱等3种药剂对榕管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经过二次的防治,榕管蓟马的数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榕管蓟马的虫源基数,对榕管蓟马种群全年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过二次的防治,榕管蓟马的数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榕管蓟马的虫源基数,对榕管蓟马种群全年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叶榕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叶榕害虫和天敌的种类、数量、结构组成进行调查,根据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构成、发生情况等,对主要害虫的优势种与天敌的结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蜘蛛与蓟马的关系显著,说明蜘蛛对蓟马有控制作用;而糠片蚧与蜘蛛的相关性分析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榕管蓟马危害与寄主叶片结构及营养物质的关系,田间测定榕管蓟马对6种盆栽榕树的危害,室内检测它们的叶片切面结构和蛋白质及氨基酸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对6种盆栽榕树的危害存在差异,分4个层次,第1层次的垂叶榕属高感品种,第2层次的花叶垂叶榕属易感品种,第3层次的榕树属低抗品种,第4层次的金叶榕、斑叶橡胶榕和黑叶橡胶榕均属高抗品种。6种盆栽榕树的叶片切面结构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各检测指标值因品种不同有所改变,除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宽度之外的所有叶片切面结构指标和除甲硫氨酸之外的所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指标,均与榕管蓟马的危害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栅栏、海绵组织厚度越厚,栅海比越小,蛋白质、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和缬草氨酸的含量越低,其叶片抗蓟马危害的能力越强,这些指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上述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危害与盆栽榕树品种有关,它们的叶片切面结构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均可影响榕管蓟马对寄主植物的锉吸危害。  相似文献   

12.
红带滑胸针蓟马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热带水果及园林植物害虫,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为有效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寄主、为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依此提出了相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属鳞翅目、家蚕蛾科。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在广西南宁地区主要为害小叶榕、黄叶榕、金钱榕、垂榕等桑科植物,不仅影响观赏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还破坏了绿化景观观赏效果。关于灰白蚕蛾在广西南宁地区的发生和为害方面的研究,很少有报道。另外,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南省景观植物小叶榕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ermann)及大棚甜瓜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发生危害严重的情况,对其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发现,2096啶虫眯1500倍+绿颖喷淋油200倍的药剂处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涪陵小叶榕榕木虱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榕木虱在涪陵地区小叶榕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特就涪陵地区小叶榕榕木虱的危害及防治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以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芦笋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8年对河北省芦笋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芦笋病害有8种,其中主要病害2种,分别是芦笋茎枯病和芦笋褐斑病。保定以南地区芦笋茎枯病发病重,芦笋褐斑病为害较轻 承德和秦皇岛芦笋褐斑病为害严重,芦笋茎枯病为害较轻。虫害有10种,其中主要害虫是蓟马和十四点负泥虫。蓟马主要集中在保定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负泥虫在全省都有分布,以衡水和邯郸2地较为严重。在明确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152-155
通过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对重庆合川区主要道路的13种行道树病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和危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合川区行道树主要病虫害有16种,其中植物病害7种、植物虫害5目7科9种。植物病害中以桂花、香樟为寄主植物的煤污病和以银杏、桂花为寄主植物的叶枯病发生严重,植物虫害中以小叶榕为寄主植物的蚜虫和小叶榕木虱发生严重。针对合川区行道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规律,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2022年4月至11月,在深圳市多个住宅小区绿地调查发现1种危害榕属植物的舞蛾科害虫,采集其幼虫,在室内饲养至羽化,观察各虫态形态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对其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鉴定该虫为交织桑舞蛾(Choreutis emplecta (Turner))。调查其寄主植物、发生及为害情况,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黄金榕,在小叶榕、垂叶榕和金钱榕上有零星发生;4—11月均可见该虫幼虫,9月幼虫虫口密度稍高,4—5月、8—9月和11月可见该虫成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为害灵芝栽培的重要害虫——狭头层菌管蓟马Pygmaeothrips angusticeps,并对其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蓟马的为害症状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水胺硫磷、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噻虫嗪、顺式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榕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这几种杀虫剂处理24 h后对榕管蓟马按计算的LC50值大小,其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噻虫嗪>毒死蜱>灭多威>对硫磷>水胺硫磷>辛硫磷>丙溴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