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棉子壳25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L时,菌丝体长势最强,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1.532mm/d。这是最适合杏鲍菇母种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比较研究了杏鲍菇4个菌株的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个菌株问存在遗传差异。菌株X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长速为0.69cm;菌株X2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572g/100mL;菌株X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低,仅为39.07μg/mg,菌株X2、X4和X3菌丝体多糖含量分别为84.28μg/mg、79.20μg/mg和78.99μg/mg。  相似文献   

3.
陕北羊肚菌母种菌丝体生长的pH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锦香  马浩  任桂梅 《食用菌》2004,26(6):13-14
本文报道了用不同pH值的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测定陕北羊肚菌母种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和最适pH值。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丝体生长的pH值在3.0~8.0,最适pH值为6.5。  相似文献   

4.
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富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培养时间、pH、培养基种类等因素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富硒量、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探讨了虫草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60μg/mL,培养时间5d,pH6,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蔗糖3,麸皮2,NaN030.2,KH2V040.5。菌丝生长量最高可达1.916g/100mL,有机硒含量可达509.026μg/100mL。虫草有机硒转化率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硒浓度20μg/mL,培养时间5d,pH7,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蔗糖3,马铃薯20,NaNCh0.2,KH2PO40.5。其有机硒转化率最高可达18.44%。低浓度的硒可以刺激菌丝体生长,高浓度的硒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有机硒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以加入MgSO 4 0.5 g, KH 2PO 4 1 g(/L)最好;菌丝体在碳氮比20∶1~100∶1范围内均能生长,在20∶1~30∶1时最佳;菌丝培养不必添加维生素;菌丝体在pH7、8、9时生长均较好.经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培养基为(/L):蔗糖20 g、豆粉6 g、MgSO 4 0.5 g、KH 2PO 4 1 g.  相似文献   

6.
真姬菇母种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韶菊 《北方园艺》2010,(5):181-183
分别以PDA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改变培养基中各成分的含量并确定真姬菇菌丝体生长需要的最适碳源物质和适宜氮量,测定真姬菇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于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粉2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MgSO41 g,KH2PO41 g,蛋白胨1 g。  相似文献   

7.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菌种‘天野一号’及新型肥料fl-1为试材,研究了新型肥料fl-1对杏鲍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肥料fl-1对菌丝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浓度对茵丝的促进作用效果不同,当稀释600倍时,对菌丝促进作用显著,日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长势较好,说明新型肥料fl-1以稀释600倍时用于生产杏鲍菇菌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沼液做滑菇母种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沼液、沼液与农副产品下脚料的不同组合对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沼液(沼液1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适合滑菇菌丝生长,而在10%沼液里加入10%的不同农副产品下脚料并没有促进菌丝生长,但在10%沼液里加入10%的豆粉,促进了菌丝体干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无公害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营养丰富,菌盖及菌柄组织致密结实,菌柄雪白粗长,质地脆滑爽口,口感极佳,并有杏仁香味,且孢子少,保鲜期长,有"平菇王"、"干贝菇"等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1]。但由于杏鲍菇菌丝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1℃~26℃,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20℃,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低于8℃子实体难以分化,高于20℃子实体  相似文献   

11.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4种食用菌进行一级液体富硒培养,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富硒菌丝体进行总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LC-UV-AFS)对富硒菌丝体中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液体培养中添加50mg.L-1Na2SeO3条件下,杏鲍菇无论生物量、总硒含量还是硒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9.8g.L-1、5 086μg.L-1和22.3%,灵芝次之,分别是6.7g.L-1、4 426μg.L-1、19.4%。硒形态分析结果揭示,在杏鲍菇菌丝体蛋白酶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比较低,不足提取液总硒30%,而其他三类食用菌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达到80%以上,且在4种食用菌菌丝体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灵芝是食用菌中最具潜力的富硒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三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干品)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以棉籽壳、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72mg/g、13.06mg/g和13.03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23%,42.27%和43.36%,鲜味氨基酸(Glu,Asp)占氨基酸总量的24.84%、25.88%和25.48%,甜味氨基酸(Ser,Gly,Ala)占氨基酸总量的16.27%,16.77%和17.04%,以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蛋白质、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比较接近,以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锌和硒含量在三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中无明显差异,但钙含量差异显著。在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中,VC,VB1和VB2含量相差无几,但VB2含量略低于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VC含量亦低于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进行了红栓菌对硒的耐受力及其菌丝体多糖对硒富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栓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硒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率最小,菌丝体干重和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mg/mL和29.8mg/g同时进行了红栓菌多糖富硒的发酵务件优化:pH5.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28℃,200rpm培养3d,在发酵起始加入硒溶液,菌丝体多糖及多糖中硒含量分别达到27.3mg/g和816.7μg/g,多糖对无机硒的转化率为34.2%。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20,(5)
紫陀螺菌是一种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探索紫陀螺菌菌丝体的生长条件及生长特性,试验采用8种不同的平板培养基培养紫陀螺菌菌丝体。结果表明:紫陀螺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有差异,但生长规律基本相同。即接种后1~10 d内长速较慢,11~30 d长速明显加快,其中21~30 d长速最快,30 d以后长速明显变慢。综合紫陀螺菌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8种供试培养基中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蛋白胨2 g,琼脂20 g,加纯净水1 000 mL,pH5.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16.
对褐菇菌丝体主要的生长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褐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在pH5-9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pH6.0-7.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对氮源的选择上无差异,较适合菌丝体生长的维生素为VB6和VB1,添加氯化钙能促进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棉籽壳栽培大白口蘑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白口蘑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大白口蘑和杏鲍菇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67g/100g和12.72g/100g。其中,必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甜味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5,47%、21.06%、16,77%和43.24%、24.84%、16.27%。大白口蘑和杏鲍菇的蛋白质、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28%、2.91%、53.74%、8.76%和15.4%、0.55%、52.1%、5.4%。铁、钙、锌和硒含量在大白口蘑和杏鲍菇中分别为33.21mg/100g、49.34mg/100g、37.08mg/100g、0.05mg/100g和2.9mg/100g、14,2mg/100g、38,01mg/100g、0.023mg/100g。VC、VB1和VB2含量在大白口蘑和杏鲍菇中分别为24,5mg/100g、0.248mg/100g、2.12mg/100g和25.3mg/100g、0.193mg/100g、1.43mg/100g。由此可知,大白口蘑和杏鲍菇是两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大白口蘑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15,(1)
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测定了杏鲍菇菌丝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KH_2PO_4、MgSO_4、ZnSO_4·7H_2O、FeSO_4·7H_2O四种矿质元素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KH_2PO_4的最适质量浓度是1.0 g/L,当质量浓度达到5.0 g/L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gSO_4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5~3.5 g/L;FeSO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15~0.3 g/L;ZnSO_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是0.3 g/L,高于0.45 g/L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B_1A_2D_1C_1,即MgSO_4 1.5 g/L,ZnSO_4·7H_2O 0.30 g/L,FeSO_4·7H_2O 0.15 g/L,KH_2PO_40.5 g/L。  相似文献   

19.
以银丝草菇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银丝草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1、蔗糖10 g.L-1、酵母粉2.5 g.L-1、蛋白胨2 g.L-1、KH2PO4 2.5 g.L-1、MgSO4.7H2O 1.5 g.L-1、VB1 8 mg.L-1,pH自然。培养温度28℃,周期168 h,其菌丝体生物量可达11.54 g.L-1。  相似文献   

20.
用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液体培养基,选用了天然基质大大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含量,而且所得的菌丝体气味鲜香、色泽明亮。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512、装液体积少于三角瓶的1/2、pH5.7-6.2、接种10%、玻璃珠10个、培养时间为7d。最佳配方:蔗糖1%,玉米粉4%,豆粉0.6%,MgSO40.3%,KH2PO4 0.15%,VB1片、青霉素少许。最终其多糖得率达到1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