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在75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745 kg/hm2,增产率29.3%;在60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615 kg/hm2,增产率28.8%;在450 kg/hm2施肥水平下,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增产1510 kg/hm2,增产率33.9%.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相似文献   

3.
在玉门市下西号乡的大麦上喷施巨丰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1次300倍巨丰465 kg/hm2处理的成穗数较对照增加37.05万穗/hm2、株高增加7.5 cm、穗长增加0.6 cm、穗粒数增加2.74粒、千粒重增加1.87 g,不孕小穗减少3.63个/穗,大麦产量可达到9 121.74 kg/hm2,较对照增产17.3%。  相似文献   

4.
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可促进小麦生产发育,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502kg/hm2,最佳施肥量为934.5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高扬程灌区种植玉米施用锌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使用锌肥能增加玉米穗长,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种植玉米施用硫酸锌22.5 kg/hm~2,比不施用硫酸锌增产909 kg/hm~2,增产率7.9%。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份小麦覆膜播种后群体与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年对2个类型冬小麦品种进行了覆盖地膜穴播和露地条播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覆膜后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成穗数分别比对照提高76万和110万/hm2,穗粒数分别提高4.5和4.0,千粒重分别降低0.3和2.6g,产量分别增加1331.6和1124.5kg/hm2,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2.1%和26.6%;地膜显著的增温作用,使地膜小麦阶段发育持续时间发生了变化,生育期比露地缩短8~14d;在地膜小麦生产中,应优先选用中矮杆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锌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泾川县试验观察了锌肥不同施用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3 1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 400.0 kg/hm2,增产率11.9%;其次是施用量22.5 kg/hm2(推荐施肥量)处理,玉米折合产量为12 633.3 kg/hm2,较对照增产866.6 kg/hm2,增产率7.37%。同时锌肥可使玉米叶色加深,生长势增强,穗粗、穗长增加,秃顶率、秃顶长下降,穗粒数、百粒重增长,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钛剂浸种玉米种子对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用复合钛 5 ml加水 2 .5 kg配成溶液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较对照发芽率提高了 9.0个百分点 ,幼苗根数增加 1.5根、根干重增加 0 .12 g,茎叶干重减少 1.5 7g;穗行数增加 2 .4行 ,穗粒数增加 5 7.2粒 ;玉米产量增加 12 0 0 kg/hm2 ,增产率为 13.7% ;生育期缩短 3d。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硫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每公顷施19.5 kg硫肥产量迭7 312.5 kg/hm2,每公顷施40.5kg硫肥产量达7465.5kg/hm2,比不施硫肥分别每公顷增产259.5 kg、412.5 kg,增产率分别为3.7%、5.8%.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袁彩勇  袁生堂  王健  孔宪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82-12383,12404
[目的]为徐淮地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种子参加了2004~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稻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及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徐淮11号在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375.0kg/hm2;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682.0kg/hm2;在迟熟中粳稻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439.5kg/hm2。淮稻11号在大面积示范试种中的一般产量为9750.0kg/hm2。淮稻11号分蘖成穗率和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有效穗数为28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120~130粒,千粒重高达28.0~29.0g,结实率为90.0%。淮稻11号的糙米率为84.3%,整精米率为72.0%,垩白率为10.0%,垩白度为1.0%,碱消值为7.0,直链淀粉含量为18.4%,胶稠度为76mm,透明度为2级,综合品质评价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并为其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玉米滴灌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滴灌技术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对玉米滴灌技术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较露地滴灌种植增产12.9%,增收1917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kg/(mm·hm^2),提高25.6%;比常规灌溉种植增产21.5%-27.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0.45-50.98kg/(mm·hm^2)。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比双行靠种植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机械垄种比平种和双行靠播种出苗提早3d,成熟期提早5d。机械垄种比对照增产鲜薯3796.3kg/hm2,增产幅度13.6%;机械平种比对照增产鲜薯3379.6kg/hm2,增产幅度12.1%。机械垄种比对照增加收入3037.1元/hm2,比机械平种增加收入333.4元/hm2,机械平种比对照增加收入2703.7元/hm2。机械垄种比对照增加纯收入1687.1元/hm2,增幅为26.2%,机械平种比对照增加收入1353.7元/hm2,增幅为21.0%。  相似文献   

15.
施磷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子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驻玉309为试材,设P205施用量0(不施用磷肥,CK)、37.5kg/hm^2、75.0kg/hm^2。和112.5kg/h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肥施用量在37.5-75.0kg/hm^2。范围内,可以提高根系的吸收性能,延缓叶片衰老时间且降低衰老速度,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为75.0kg/hm^2。时,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以及籽粒品质较好,玉米产量最高为7313.0kg/hm^2。  相似文献   

16.
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在15%多效唑施用总量750 g/hm2条件下,以分枝期300 g/hm2+初花期450 g/hm2处理效果最好,大豆增产17.1%,达显著水平;苗期75 g/hm2+分枝期150 g/hm2+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225 g/hm2处理增产13.7%,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450 g/hm2处理增产11.4%,但较对照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全程化控方法均能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株粒重,但对百粒重影响较小。采用全程化控技术具有控制大豆旺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拔节期不同测墒补灌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3×3完全均衡方案和裂区设计,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拔节期60%(W1)、70%(W2)和80%(W3),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施纯氮0 kg/hm2(N0)、195 kg/hm2(N195)和255 kg/hm2(N255),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结果]拔节期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补灌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氮处理组合中,以W2N195产量最高,而以W1N255产量最低。[结论]随着补灌量的增加,相应地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降低施氮对千粒重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Q优6号在贵港种植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优6号在责港市示范推广主要表现为:株型较好,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生育期稍长,约130d;丰产性好,比对照品种特优63增产21.4%;米质较优,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抗性中等。通过实施优选田块;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适时移栽,适当稀植;科学用水,好气灌溉;配方施肥,提高肥效;综合防治,减少病、虫、草害等高产栽培技术,中心示范片平均产量605.8kg/667m^2,最高单产753.1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用有机生物菌肥“激抗菌肥1号”浸水稻种子,水稻秧苗素质好,分蘖早,分蘖成穗多,穗大、粒多、粒重,增产49.5kg/667m^2,增加产值94.5元/667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