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土壤水分对玉米根际磷素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黑土玉米根际磷素转化的影响,采用根箱土壤栽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不同施磷水平下东北(罴)土玉米根际、非根际磷素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玉米根际磷素转化的影响强于非根际,适宜的土壤水分能够促进磷素的转化,提高根际磷素的有效性.合适的水分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根际铝磷(Al-P)含量,降低根际闭蓄态磷(O-P)含量.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与40%的处理相比,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增加18.4%.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根际Al-P的含量.土壤pH值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升高,根际pH值升高的幅度低于非根际.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黑土长期定位试验,查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积累及有效性。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长期定位施肥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在剖面上分布特征的 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 势,而且在同一土层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0-60cm土体内 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土壤剖面中施肥各处理有 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长期施用有机肥 是导致土壤磷素向下层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自交系12SG188(高淀粉含量)和99038(低淀粉含量)为试材,采用石英砂盆栽方法,研究了磷素和水分对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及植株体内磷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淀粉玉米自交系12SG188生长期内植株根系数量、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磷吸收效率均高于低淀粉玉米自交系99038。无论水分胁迫与否,随供磷量的增加,两个玉米自交系植株总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水分胁迫对99038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12SG188更大。12SG188磷的总积累量的增加量低磷水分胁迫处理大于低磷正常水分处理,且大于99038低磷水分胁迫处理。99038磷的总积累量的增加量高磷正常水分处理大于高磷水分胁迫处理,且大于12SG188高磷正常水分处理。可见,12SG188玉米自交系较99038具有较高的磷素吸收效率,较99038更耐低磷耐旱。12SG188高磷正常水分条件下木质部汁液磷总运输量和韧皮部磷的再循环量最高,99038低磷水分胁迫条件下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磷的总运输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免耕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微区模拟方法,研究了免耕条件下麦田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可显著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春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免耕对氮素矿化的影响较大,但在夏季温度升高之后,对氮素矿化的影响就大大减小。免耕能够增加麦田土壤速效磷含量,但是不利于磷素移动,增加了磷素在土壤表层的聚集。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势与施磷水平下的旱稻田土壤速效磷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旱稻生育期内3个施磷水平下2种水势处理的旱稻田土壤速效磷变化.结果表明,供磷水平不同,旱稻生育期内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值在旱稻生育期内的出现时机存在明显差异.稻田水分状况对旱稻田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有较大影响;保持较高的稻田水势有利于促进旱稻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利用;旱稻栽培应在适度保障较高水势的同时,合理协调土壤的磷素营养.  相似文献   

8.
冻融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非生长季节的磷循环,而且频繁冻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以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冻融环境,探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对磷素吸附行为,将待测样离心过滤后取一定体积液体测其浓度,分别计算出1,2,3,4,5次冻融循环中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将吸附数据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深度与冻融周期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将20 cm和40 cm深度的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控制为70%、75%、80%,经过5个周期的冻融后,分别测定土壤内的速效磷含量,并探讨磷素在河岸带土壤中发生的吸附和垂向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衡浓度0~30 mg·L-1范围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溶液浓度大于30 mg·L-1时,吸附达到平衡,对速效磷的最大吸附量为714.26 mg·kg-1;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5次冻融结束后的土壤对速...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胁迫对赤红壤磷素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模拟酸雨实验,研究酸雨胁迫下赤红壤不同磷素形态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原位模拟酸雨影响下,一定强度(pH≥4.0)的酸雨胁迫能有效促进有效磷的释放,而当pH<4.0强度酸雨胁迫时有效磷的释放随pH值降低逐渐受到抑制。随酸雨酸度的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磷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见一定强度酸雨胁迫能促进溶磷微生物和磷酸酶活性,而当高强度酸雨胁迫时土壤微生物活动逐渐受到抑制。无机磷组分中Al-P、Ca-P和Fe-P含量均随酸雨酸度的增强而降低,土壤O-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相关分析发现,有效磷含量与微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此时土壤有效磷变化与有机磷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有效磷含量与各种形态无机磷(Al-P、O-P、Ca-P和Fe-P)含量之间也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表明土壤生态系统磷素转化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44-7847
[目的]为探索建立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邓州小麦科学施肥。[方法]在小麦上开展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小麦氮、磷、钾丰缺函数;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丰缺函数为依据,确定耕地肥力水平;以氮肥用量试验,确定不同有机质水平下的氮肥用量;以磷、钾丰缺函数,确定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临界值;以3414试验处理4、5、6、7小区产量与对应磷肥用量建立磷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下磷肥用量;以3414试验处理8、9、6、10小区产量与对应钾肥用量建立K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钾肥用量。[结果]综合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初步构建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对指导邓州市小麦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傅民  谢富明  李彦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2):3075-3083
【目的】 研究不同滴头流量在滴灌条件下对风沙土中水磷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相同灌水量不同滴头流量(0.3、0.9、1.2 L/h)单点源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滴头流量为0.3 L/h时,土壤湿润范围由0~15 cm深度向30~45 cm深度逐渐缩小,土壤中有效磷分布较均匀。滴头流量为0.9 L/h时,各深度土层土壤湿润范围一致,滴头下方15~30 cm深度土壤有效磷浓度峰值为800 mg/kg,高于滴头流量为0.3 L/h时。且有效磷含量水平方向上分布范围较1.2 L/h流量时广。在相同的滴头流量下,磷肥随着水分入渗向下迁移,有效磷含量主要聚集在15~30 cm深度内;随着滴头流量增大,磷肥向土壤深层迁移量增大。【结论】 在灌水量为225 m3/hm2、磷酸二氢铵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土壤中有效磷浓度较高。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分布符合滴头正下方浓度较高,随水扩散后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长期轮作连作条件下的大豆、玉米、小麦土壤磷组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不施肥情况下,土壤全磷以轮作区降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小麦连作区降幅最大,土壤磷组分以大豆连作区土壤中的Ca2-P降幅最大;在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土壤全磷以大豆连作区增幅最大,而土壤有效磷以轮作区增幅最小,土壤磷组分以轮作土壤中的Ca2-P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间,不施肥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6.6%、106.6%、24.3%、18.2%、32.2%,而施肥处理其分别为22.7%、82.7%、41.4%、23.8%、19.5%,施肥可使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变异性降低。平均来看,土壤硝态氮的变异性最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性较小。在不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和速效钾均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仅在分蘖期较高,速效氮和有效磷没有明显的高峰和低峰期。在施肥条件下,铵态氮出现3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硝态氮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峰期,速效氮和有效磷在分蘖期较高,速效钾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幅度较小。但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数字农业示范田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棉田土壤含水量与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并存储在服务器里面,分析石河子总场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规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异规律。【结果】(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随着灌水量增加和棉花生育期推进,上层0~30 cm比下层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0~20 cm土层土壤补偿水比较充分,各个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土壤各层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加深滞后时间相对延长;受棉株逐渐长高变大以后遮阴等造成的影响,7月以后各土层温度逐渐持平,波动不大。(2)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出中等程度变异;(3)土壤速效钾的块金值在25%~75%(块金值为0.497)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土壤全氮、速效磷指标的块金系数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应用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指导棉田灌溉,较往年没有任何减产减质的情况下,棉花灌溉在全生育期内比以往灌溉次数下降了1~3次,节约水资源约20%左右。研究区域内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呈现中等程度变异特征,全氮、速效磷表现为极强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肥田萝卜根分泌物对活化酸性土壤中低品位磷矿粉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肥田萝卜分别置于全磷、低磷、无磷的营养液中生长10d后,收集根洗液并加入已培养60d的酸性土壤样品中浸提。测定结果表明,不论土壤中是否加入磷矿粉,低磷营养液中培养的肥田萝卜的根洗液(含根分泌物)浸提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都最高,高于用无磷及全磷根洗液浸提的,也高于用去离子水浸提的。土壤加入磷矿粉培养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效磷的浸提量,其中用低磷根洗液浸提的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增加最明显。用低磷根洗液浸提的酸性土壤有效铁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 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磷、钾与土壤酸度的影响,采集吉林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培养场的土壤,并测定长期施肥土壤的养分含量及p H、交换性H+、交换性酸等指标,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与酸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对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缓效钾的影响较大,而对土壤全钾含量影响不大。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与土壤交换性H+和阳离子交换量相关性显著,随着氮素的增加土壤交换性H+减少,阳离子交换量有所增加;土壤全磷与土壤酸度不相关;土壤中缓效钾与土壤交换性酸、土壤p H相关性显著,土壤缓效钾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大,全钾的影响相对较小。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酸度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