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述了杉木连栽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连栽引起了杉木林地生态环境恶化,如炼山和全垦使得养分和水土流失,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由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的改变使得次生代谢物质如酚类大量积累,使杉木产生自毒现象.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松的自毒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茬降解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自身或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现象(孔垂华等,2002;彭少麟等,2001).这种作用在自然界中比较广泛,对森林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农业及林业生产等均有重大影响,是一不可忽视的化学生态因子(林思祖等,2002;Halpern et al.,1997).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铝毒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铝毒是酸性条件下抑制林木生长、造成森林大面积衰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世界各国针对铝毒害机理及植物的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然而目前研究者对植物铝毒报道多限于农作物, 对林业铝毒的综述性报道还不多见.文中从森林土壤铝毒产生的原因、铝毒害机理、林木响应机制、铝毒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铝毒的研究进展, 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林业铝毒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开展林业铝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自毒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物种樟科植物米槁天然更新不良的原因,为解决米槁天然更新困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种群保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米槁主要凋落物组分(叶片、果皮、种子、细枝)处理其盆栽幼苗,测定在不同凋落物组分与浸提液处理下幼苗的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组成、土壤营养元素(N、P、K)含量、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种子萌发法,通过青海云杉枝、叶和伴生树种浸提物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以揭示青海云杉自然更新不良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枝、叶浸提物对其种子萌发均存在自毒作用,且随着浸提物浓度增高自毒效应加强,相对而言,叶浸提物的自毒效应更大,说明其自毒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经凋落并释放自毒物质从而影响其种子的萌发,造成自然更新不良;自然伴生树种山杨、白桦,青杄枝叶浸提液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他感抑制作用,而圆柏在中高浓度时表现微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可导致人工林大面积死亡,会因此产生碳排放,由碳汇变为碳源。对现有人工林进行可持续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碳同化效率,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趋势,增加林分碳储量,提高森林适应性,是当前和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人工林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现有针叶人工林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0%以上,但每公顷平均碳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因此森林增加碳汇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现有针叶林的碳密度方面。然而,有关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以及针叶树如何通过调节碳分配模式来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不同时空尺度下针叶树碳源和碳汇的内涵和确定标准,其次讨论碳水化合物在针叶树体内运输途径以及生长、储存和防御等方面的分配模式,进而分析影响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外界因素和内在调控机制,最后结合碳水化合物分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及利用培育措施提高针叶林碳汇能力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空尺度演绎视角下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2)极端气候条件下多环境因子对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综合作用机制;3)针叶树碳汇林培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汞毒生物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在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然而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导致汞毒对大气、水体、土壤严重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关注汞毒在人类生命代谢活动中的作用机制,有计划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各种汞资源,及时治理各种汞毒污染物和选择匹配的汞毒预防措施是最有效的汞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洁 《新疆林业》2006,(1):28-28
不同植物或相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除为争夺阳光、空气、水分等而发生斗争外,还会发生植物之间的化学战,这就是植物的他感作用,即各类植物之间(包括微生物之间的生化作用),一种植物将其次生代谢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这些化学物质能抑制或促进其他植物生长或发芽的现象。植物他感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营林树种选择、林木病虫害防治及林业生产中,在提高林业效益,促进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害虫对转 Bt毒蛋白基因植株产生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为延缓害虫对 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1)培育双价或多价 Bt毒蛋白抗虫品种 ;(2 )寻找能使 Bt毒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 ;(3 )使用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以减轻对害虫持续的选择压 ;(4 )将 Bt毒蛋白基因转入叶绿体基因组以解决原核与真核细胞对遗传密码子偏爱的不同 ;(5 )通过突变等技术改变 Bt毒蛋白一级结构 ,从分子水平延缓害虫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锰是植物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会对植物产生毒害。锰毒作为酸性土壤上主要的植物生长限制因子,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土壤锰有效性、植物锰毒症状、锰毒害生理过程、植物耐锰机制和对应的锰毒修复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经营现状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现有的天然次生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参与意见,即增强资源与环境意识;实和行森林分类经营;利用天然林环境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停止皆伐,栽针保阔;采取长轮伐期作业,培育大径材;进行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滇西北区域林地变更成果、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数据,采用影像判读确定滇西北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4 494 278.26 hm2,占滇西北土地总面积的76.96%,其中暖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占比最大为23.10%,在滇西北各县均有分布;香格里拉市分布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和高寒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香格里拉市;纳入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占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面积的77.3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被类型蛾类及植物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紫金山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蛾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进行了调查,运用jaccard相似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种类、蛾类种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植物及蛾类的相似性之间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紫金山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分布特别是草本植物分布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蛾类种亦丰富,有蛾类28科494种,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与蛾类种、数量呈正相关,生态环境及植物群落的差异是导致紫金山蛾类群落结构差别的主要因素;紫金山蛾类多食性种较多。紫金山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亲缘关系较近,验证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是由针叶林衰退的基础上自然演替或是人工干预发展而成的,最后将演替成含有常绿成份的落叶阔叶林,各植被类型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竹林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14.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慈利县重点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利用慈利县 2013 年森林 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湖南慈利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监测的数据以及研究成果,对慈 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按大小 排序为涵养水源(23.70 亿元 / a)>生物多样性保护(12.36 亿元 / a)>固碳释氧(6.68 亿元 / a)>净化 大气环境(2.46 亿元 / a >保育土壤(2.07 亿元 / a)>林木营养积累(0.30 亿元 / a),涵养水源功能是森 林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量约占总价值量的 50%。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分,栎类、灌木林生态服 务功能价值量相比于其他树种组较大,而针叶类树种虽然面积相对来说较小,但是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并不低,可以考虑将部分阔叶林分改造为针阔混交林,以提升慈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慈 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47.57 亿元 / a,相当于当年慈利县财政总收入 9.01 亿元的 5.28 倍,表明公益林在改良生态环境、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鳞翅目蛾类昆虫群落的结构状态和功能,评价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于2007~2008年对紫金山主要植被类型蛾类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整体时间动态的蛾类昆虫进行了多样性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共有蛾类13总科28科355属494种,阔叶林蛾...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商品竹林立地生产力持久发挥和稳定,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功能效益,促进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在分析现行竹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按照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原则,明确了实施竹林复合经营的必要性,介绍了商品竹林复合经营的概念与目标,阐述了竹林植物型复合经营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经验,提出了超高产复合经营植物材料选育、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效益发挥评价等竹林植物型复合经营的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High Andean cloud forests are home to a diversity of unique wildlife and are important provider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people in the Andean regions. The extent of these cloud forests has been widely reduced through conversion to pasture for livestock, which threatens the forests’ ability to support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impacts on woody plant biodiversity and four ecosystem properties (wood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juvenile timber tree abundanc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moisture) from converting forest to pasture can be mitigated if some woody forest vegetation is maintained within pastures. Woody vegetation in pastures was found to conserve those woody plant species that are more tolerant to exposure and grazing, but conservation of the high montane cloud forest community required areas of forest from which livestock were restricted. The sampled sites clustered according to woody plant species cover; these clusters represented a gradient from pasture with patches of shrubs to mature forest. Clusters differed in both wood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number of juvenile timber trees whereas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were observed to be similar among all cluste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t habitats may have some equivalent ecosystem propert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esence of woody vegetation in pastures may reduce some of the impacts of converting forest to pasture, bu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bstitute for protecting large areas of fores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woody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high Andean cloud fores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库的变化规律,揭示林火干扰对森林生物碳密度的影响机制,为林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以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试验分析为主要手段,定量测定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森林生物碳库(植被碳库和凋落物碳库)碳密度与碳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林火干扰对亚热带2种典型针叶林的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有影响,均表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中度和重度林火干扰则显著降低了植被碳密度(P<0.05).相同林火干扰强度下,植被各组分碳密度的变化均表现为乔木最大。乔木碳密度在不同林火干扰强度下均呈现为对照>轻度林火干扰>中度林火干扰>重度林火干扰,而草本碳密度则呈现与乔木碳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林火干扰显著影响乔木和草本碳密度,亦对灌木碳密度产生了影响。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对凋落物碳密度的影响有所差异,但不同林火干扰强度均显著减少了凋落物碳密度(P<0.05),并随林火干扰强度的增加其减少幅度增大。[结论]林火干扰减少了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