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省新乡市和焦作市市区为例,选取2008~2012年的数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当地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新乡市和焦作市近年来城市土地集约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论:新乡市及焦作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在最近五年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体集约利用程度都不高,相对而言,新乡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略高于焦作市。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郑州市2008-2012年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及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GA-BP网络模型,评价5年内郑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1)GA—BP网络能够提高网络收敛速度,优化网络结构,算法具有有效性;2)郑州市近五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其中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度分值分别为0.610 7,0.644 3,0.661 8,0.701 2,0.705 8;中心城区、县级市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差距,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需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合理规划,进行土地资源利用挖潜。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成都及1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四川省实际,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整体偏低,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出低-高-低的特征;地形、城市地均GDP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谈兵  龙兵  宋成舜  李聪秀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53-15455,15458
以高原城市——西宁市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西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9 ~2008年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度由0.259 7增加到0.775 0,年平均增长率为12.90%,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历了粗放利用、基本集约利用和较为集约利用3个阶段;社会发展是影响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对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青海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通过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工业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提高的,2010年为0.8051,年均增长2.06%,但其内部城市单元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2002-2010年城市圈土地利用平均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2010年为0.1008万t/km2,年均增长10.42%,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高度正相关,总体上处于未脱钩状态,但已有明显脱钩趋势,说明城市圈土地利用正朝着高水平、低排放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测算兰州市土地集约度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兰州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兰州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基本集约到较集约的3个阶段;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明显的关联性,集约度与建设用地、林地负相关,且与建设用地负相关性较高;与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园地呈现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减弱。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优化耕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度。  相似文献   

8.
进行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了解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原因,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对于挖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莱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区,采用物元模型评价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莱州工业园区的土地开发程度、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集约度高,而用地结构状况集约度一般,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强度集约度低。整体来看,莱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但其集约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立足企业内部潜力挖掘、提高园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用地投入产出强度、提高用地效益,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物元分析方法客观地反映了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较好地用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吕枫  刘杨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85-3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当前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清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213-215
以鞍山为例,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4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高的Ⅰ型;市辖区、立山区、海城市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较高的Ⅱ型;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属于集约度中等的Ⅲ型。为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监管、提高用地准入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全域为研究区,从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生态保障因素3方面构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2001—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土地利用不集约情况下集约度日益下降;2005—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在2015年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达到峰值。(2)在15年的研究时间中,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Ⅳ级优化为Ⅱ级。2001—2010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Ⅳ级,即土地利用不集约;2011—2012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为Ⅲ级,即土地利用基本集约;2013—2015年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Ⅱ级,即土地利用集约。(3)综合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在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支出、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罗新茂  何宏伟  柯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14-18116
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利用度4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湖北省各指标的数值为标准值,对研究区域各指标值进行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钟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湖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投入强度不够是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应加强对钟祥市城市土地的投入;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产出水平较低,尤其是城市工业用地效益远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钟祥市城市土地利用持续性较高,但与湖北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正确认识其内涵,建立科学的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土地管理决策的必要前提。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要素直接和间接投入的双重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任何能够增加土地投入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城市土地利用行为或措施均应纳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范畴;同时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城市建成区、城区用地类型区、宗地3个空间尺度,由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的指标共同构成,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土地不同空间层次的区位特点和不同用地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呼包鄂城镇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3年、2006年、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运用熵值法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并通过GIS手段对其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呼包鄂城镇群市区及旗县的城镇土地集约度系数和城镇化水平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差距;2000—2010年呼包鄂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系数多处于协调阶段(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与基本协调),但总趋势逐年恶化,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提出几点促进呼包鄂城镇群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科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该研究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15个副省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排名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各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春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值为0.260,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14位,集约度等级属欠集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方法对重庆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将重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级.总结出重庆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异特点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异结构.最后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探寻更优的城市空间架构.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96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聚类法对评价结果分级。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差距较小,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为均衡;湖北省县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形成中部高、东西部两侧略低的格局,主要原因是受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14个市(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提高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0-2005年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土地利用水平对土地集约度的贡献较小;从时间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整体上通过简单的增加投入来获取高产出的粗放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所改善,土地集约利用向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空间上讲,山东省17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城市中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贡献率有所不同.最后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耒阳市为例,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对其城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耒阳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在2005~2009年间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都处于较为集约以上的利用等级。根据耒阳市实际情况提出确保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