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取皮 冬季(12月至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又是貉皮成熟的时期,取皮是冬季养貉的中心工作;另外,此时貉已进入冬眠期,加强保温,安全越冬,做好配种准备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1 影响貉皮质量的因素 1.1 产地 产于黑龙江省的黑河、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等地的貉皮,其张幅大,皮板肥厚,毛绒长而密,尾短而毛绒紧,呈青灰色,光泽油亮,质量最佳;产于龙江、泰康、克山、尚志、延寿、宁安等地的貉皮,其张幅较小,皮板肥壮,色泽光润,但毛绒略薄,质量稍差。产于吉林省东部的貉皮,其张幅稍大,毛绒足,呈青黄色;北部和中部及其他地区的貉皮,其张幅略小,色泽深浅不一。产于辽宁省的貉皮,其张幅较小,毛绒较空疏,呈青黄色。产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貉皮与辽宁省产的大致相同。产于江南各省的貉皮,比北貉皮毛峰短,底线耷,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饲养管理,根据貉的繁殖状态,将1年划分为不同的饲养时期。成年公貉准备配种前期为10~11月份;准备配种后期为12月份至翌年1月份;配种期为2~3月份;恢复期为4~9月份。成年母貉准备配种前期为10~11月份;准备配种后期为12月份至翌年1月份;  相似文献   

4.
为了区别北极狐和貉毛皮,采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北极狐、南貉和北貉皮毛纤维横切片进行毛纤维组织结构观察。观察发现,貉毛皮的绒毛鳞片翘角大,呈刺状伸出毛干外,鳞片高度大;而北极狐绒毛的鳞片紧贴毛干,呈环形排列。因此,对于北极狐皮和貉皮的鉴别可通过其毛纤维的显微结构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每年9月秋分节气之后,气候逐渐由炎热变凉爽,白昼时间迅速变短,夜晚变长,在这种光周期条件下,乌苏里貉生殖器官即开始发育(当年出生的青年貉)和再发育(二龄以上的成年貉)。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种貉准备配种前期,种公貉睾丸到11月可发育增长到16~18毫米大,12月到翌年1月;为准备配种后期,睾丸进一步迅速发育;1月底至2月初。睾丸直径可长至25~30毫米,睾丸质地松软而具弹性。阴囊明显、下垂,附睾中已有成熟的精细胞。种母貉的卵巢及双角子宫,9月下旬随着秋季光周期的变化而开始发育,子宫逐渐增厚、变粗;到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卵巢已产生成熟的滤泡。  相似文献   

6.
用生料喂貉     
<正>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先锋小学养貉科技示范户林龙俊,用生料喂貉2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1984年饲养一对野生貉,1985年春产仔9只,出售6只,1986年饲养3只公貉,6只母貉,母貉全部产仔,共产仔48只,平均产仔8只,  相似文献   

7.
<正> 胜利农场位于乌苏里江流域,是乌苏里貉的重要产地。该场十分重视发挥野生貉资源的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捕养结合,发展家庭养貉业,取得了明显成效。1983年全场只有7户养貉,种貉26只,其中4户当年收益。1984年家庭养貉发展到36户,种貉104只,收益千元以上的有8户。1985年全场家庭饲养的种貉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貉在我国各地市县乡镇发展很快,国内貉体型较小,品种退化,为了提高毛色质量,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乌苏里巨型貉人工改良本地貉,效果很好。改良后的貉体大,毛皮美观,售价高。但巨型貉与本地母貉之间自然交配很困难,因此,大量生产大型貉皮要靠人工授精。种公貉要求饲养管理条件较高,必须喂给全价饲料,才能保证种公貉健康和取得优质精液。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每个环节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受胎率。3年来,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我市人工养貉中,母貉叼仔吞仔现象屡有发生。据1988年初步统计,全市因母貉叼仔吞仔死亡约占所产仔貉的35%。例如:某家饲养母貉1只,产仔7只,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河北省遵化市汤泉乡元果庄村耿某饲养乌苏里种貉134只。2004年12月17日,耿某对全群种貉进行附红细胞体病预防注射,每只种貉肌肉注射2mL血虫灭(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同时由饲喂冬毛生长期料改喂准备配种期料。当晚喂料时,全群即发现剩食。次日开始有14只种貉先后发病。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排干硬黑色粪便。发病种貉中,两年以上种貉发病5只,死亡1只;当年新选留种貉发病9只,死亡3只。从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来看,当年新选留种貉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两年以上种貉。2临床症状全群种貉突然厌食,病貉表现腹痛、磨牙、不…  相似文献   

11.
<正> 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养貉户李广义,1986年养了8对貉(乌苏里公貉8只,母貉6只,当地野生母貉2只),8只母貉共产仔貉54只,断奶后成活54只,实现母貉全配、全准、全产,仔貉全活、全壮,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在芬兰毛皮动物饲养场里饲养的965只经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是4.37只;821只初产繁殖母貉,胎平均产仔2.67只。经产母貉空怀率为20.3%;初产母貉为35.7%。接受多次交配和一次交配的经产母貉,产仔数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初产母貉受多次交配的比一次交配产仔数稍多。1975年全国貉胎平均产仔为3.09只;1976年为3.30只;1977年为3.58只。  相似文献   

13.
家庭养貉每年春4—6月产仔一次,每胎产仔貉6—12只,多者20只左右。但几年来仔貉成活率极低。仅1985—1987三年调查,仔貉成活率54%左右。部分养貉户仔貉死亡达90—100%,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并影响了养貉业的发展和养貉积极  相似文献   

14.
1985年7月,柳河县蚕种场发生了貉佝偻瘸,发病的貉全部是断乳后的仔貉。蚕种场1985年共养貉41头,其中两个月龄仔貉20头,发病16头,发病率为仔貉的80%。仔貉发育不良,毛色浅,体质弱,食欲差,精神萎靡不爱活动,消瘦,被毛蓬乱,腹部增大下垂,前肢呈X状,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出现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养貉专业户暴发巴氏杆菌病进行了详细调查,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1985年9月份,肇东镇养貉专业户王某养貉37只,其中成母貉8只,公貉4只。当年生育成种貉25只。于  相似文献   

16.
一、选好种貉。貉的性成熟需9~10个月,且一年只繁殖一次,所以选当年出生的貉时,要选5月1日前出生的,这样才能保证到次年2月达到性成熟。不然得到第三年才能繁殖。要选择驯化一年以上,本地所产的貉作种,这样可以减少因远距离运输、环境突变对貉造成的不利影响。 2.母貉的发情鉴定要准确。母貉属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因此必须掌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各白貉皮养殖场大肆炒作白貉皮,白貉皮已经成为特养业的一大热点。在炒作下的白貉皮价位持续走高,2006年,在河北省肃宁县尚村镇,白貉皮交易价格已达到  相似文献   

18.
貉子养殖场通过一年的饲养繁殖,已经掌握了所有公貉的配种能力和母貉的发情、产仔、母性和奶汁分泌情况.同时又因为经产母貉一般在第二至第四年产仔量最高,所以在第一年产后、取皮之前,根据记录档案对所有经产公母貉进行一次挑选,逐步培育出优良的种貉.  相似文献   

19.
<正> 1 发病情况河北省遵化市汤泉乡元果庄村耿某饲养乌苏里种貉134只。耿某对全群种貉进行附红细胞体病预防注射,每只种貉肌肉注射2毫升血虫灭(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同时由饲喂冬毛生长期料改喂准备配种期料。注射后当晚喂料时,全群即发现剩食。次日开始有14只种貉先后发病。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排干硬黑色粪便。发病种貉中,两年以上种貉发病5只,死亡1只;当年新选留种貉发病9只,死亡3只。从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来看,当年新选留种貉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两年以上种貉。2 临床症状全群种貉突然厌食,病貉表现腹痛、磨牙、不安。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体表皮肤及可视粘膜苍白,排黑色干燥或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市养貉业生产发展迅速。1987年末统计,貉存栏达五万对,比1986年增加一倍多。目前养貉普及全市各县,饶河、宝清两县已形成生产基地。貉的产品是貉皮,当前主要是出口外销。在1987年,由于有些地方为争创外汇,相互抬价抢购皮张,平均每张貉皮由上年的200元上升到280—300元,从而使养貉生产热上加热。由东北到关内,许多人想通过养貉致富发财。有的省、县将养貉列为开发项目,积极扶持发展。山东、河北,辽宁、吉林以及本省部分市、县纷纷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