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介绍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情况,对在电子病历中嵌入临床路径管理进行了试点研究,对临床路径的概念及指导原则进行了分析,对实施过程中系统集成方法、组织管理模式、路径表单个性设计及变异因素及路径的进入、退出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后台通过定义好的匹配规则来自动完成临床路径表单的对照,从执行到管理更加高效、科学,使临床路径工作步入正轨。临床路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兽医临床诊疗,分析了牛日射病及热射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理、主要临床症状和基本诊断方法,通过典型病例总结了牛日射病、热射病的兽医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3.
张爱勤 《农技服务》2011,28(6):836-837
阐述了鸡新城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并就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兽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近期研究任务和创新目标,从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遵循国际通则,突出中兽医药特色、多维综合评价、推进中兽医优势病种研究以及科学顶层设计与临床实际执行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中兽药临床疗效评价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结果显示,中兽医药独特的治疗特点决定了中兽药临床疗效评价需要遵从本身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立足中兽医临床优势,解决好临床实际问题,科学、客观地回答"中兽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团队教学和以培养临床技能为导向相结合的心脏外科学临床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方法组成临床教学团队,规划临床教学内容并具体分工,针对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实施临床分层带教,进行临床教学调控。结果临床学习目的明确,学生普遍提高了对本专业临床学习的兴趣,参与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明显提高;团队带教增加了临床工作和临床带教的灵活性,年轻临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以团队教学和以培养临床技能为导向相结合的心脏外科学实践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教学内容、临床带教评价系统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护理临床带教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革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执行带教老师专职制,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临床教学环境,优选教学内容,着重强化“整体护理”意识,加强师生互动,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以及完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风平  汪国胜 《农技服务》2009,26(5):117-118
介绍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研究的新变化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74-5876
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对禽流感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药科学家,多年来研制出了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制剂,运用于临床外科手术、外伤感染、机体各部位与各系统的消炎、杀菌、抗病毒,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兽医临床使用中,无论是肌注、静注或局部应用都发挥了理想的疗效和防控作用。凡家畜的炎症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都是由微生物的侵入与繁殖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有效衔接了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兽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经验,提出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分为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兽医常用临床治疗技术、兽医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4个模块针对性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是诱导雏鸡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病原之一。应用PCR方法从安徽某鸡场送检病鸡肝组织中检测并鉴定CAV,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插入pcDNA3.1(+)载体,并引入含Kpn I (GGTACCCAG)酶切位点的9 bp外源性标签,获得顺次连接的双拷贝CAV基因组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鸡MDCC-MSB1淋巴细胞并拯救出CAV感染性克隆毒株。经动物试验,感染性克隆毒株在接种1日龄健康雏鸡后15 d,对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影响较小,胸腺病变不明显,表明其感染能力减弱,为进一步分析CAV致病机制和筛选疫苗候选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I型(A/PMV-1)。新城疫(N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而故名,新城疫(ND)1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邯郸县某肉鸽养殖场暴发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腹泻,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为鸽新城疫,经鸡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含CAV标准毒CuX-1株VP3突变体的pTCAVM阳性质粒为基础,通过重叠PCR在基因组位点nt682、nt808、nt829处进行定点突变,构建pTCAVM1、pTCAVM2、pTCAVM3突变体;在此基础上,对上述3个位点进行组合定点突变,构建成功pTCAVMa、pTCAVMb、pTCAVMc突变体;此外,成功构建克隆出3个位点均发生突变的pTCAVMd突变体。所有的突变体都保证VP3定点突变位点的碱基变化,同时不引起VP2蛋白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发生变化,保证了突变体和原始病毒抗原性的一致;将得到的突变体转染易感细胞MSB1,获得具有复制特性的病毒,将病毒接种1日龄的SPF雏鸡,发现病毒可以在鸡体内复制,并引起CAV感染的病理学变化。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多株感染性克隆毒株,为研究CAV病毒致病性以及开发鸡贫血弱毒活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鸡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就目前我国养鸡业而言,其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万计,早已成为禽类死亡率极高的重要传染性疾病。就诱发鸡球虫病的因素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中国和澳大利亚分离的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Ⅰ型卵磷酯酶C和胰酶处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制备的血凝抗原能凝集鸡红细胞,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提供了方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M(41)、H(120)、H(52)、Gray、Connecticut、T、GIBV等7个毒株进行了血凝性的比较,以H(120)毒株血凝价最高,其次是M(41)、GIBV、Gray,而H(52)、Connecticut、T等毒株血凝性低或无血凝性。作者还对影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试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豫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与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法]从豫北某蛋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中采集气管分泌物、肾脏等组织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NDV干扰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HN07的纤突蛋白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病毒,经连续鸡胚传代后,出现侏儒胚和蜷缩胚;血凝试验中,尿囊液无血凝性,而经胰酶处理后有血凝性;NDV干扰试验中,分离的尿囊液明显干扰NDV的增殖;病毒回归试验中病毒可引发接种鸡37.5%死亡;RT-PCR检测试验中,扩增到了约为1.7 kb的目的片段。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测定基因具有IBVS1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而且分离株HN07和HD株S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3.6%。[结论]分离的病毒株HN07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群都可以发生,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致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免疫防治、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传染性肿瘤病,给养鸡业带来一定损失。在临床上,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及脑脊髓炎有相似处,该文主要叙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以及与上述4种疾病的类症鉴别,为临床上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与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To compare the helper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avian viruses for propagation of recombinant 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AV), AAV-293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the AAAV vector pAITR-GFP contain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gene, the AAAV helper vector pcDNA-ARC expressing the rep and cap genes, and the adenovirus helper vector pHelper expressing Ad5 E2A, E4, and VA-RNA genes. 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F) or chicken embryonic liver (CEL) cells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the AAAV vector and the AAAV helper vector, followed by infection with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avian adenovirus, 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CELO) virus 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Infectious rAAAV particles generated by the two strategies were harvested and titrated on CEF and CEL cell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viral titer was obtained with the helper activity provided by the pHelper vector than by MDV or CELO virus. Furthe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AAAV-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expression was overtly enhanced by MDV or CELO virus super infection or treatment with sodium butyric acid, but not by IBDV super infection. Thes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MDV and CELO viruses could provide weak helper activity for propagation of rAAAV, and rAAAV- mediated transgene express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super infection with the helper viruses.  相似文献   

20.
用ELISA检测传染性囊病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接毒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接毒组与对照组细胞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谱上均呈现梯状条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降解DNA量,发现感染IBDV7h后,接毒组细胞降解DNA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各接毒组间降解DNA量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各株IBDV均诱导CEF发生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