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现行蚕品种间雌雄间微茸的发生以及外、中、内层微茸的分布情况作全面调查,以便生产上对微茸发生多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微茸,为丝织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此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988年春期由本校蚕种室提供现行蚕品种的12个原种及12个交杂种。即春用品种原种有: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6个;春用品种交杂种有:杭7×杭8及反交、菁松×皓月及反交、浙蕾×春晓及反交6个。夏秋品种原种有: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兰天、白云6个。夏秋品种交杂  相似文献   

2.
蚕品种在养蚕生产中与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准确认识和选用优良的蚕品种是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四川农村大量推广了绫_(3*4)×锦_(5*6)、781X(782·734)、日_3×中_(5*6)、菁松×皓月、浙蕾X春晓、(春·蕾)X(镇·珠)、苏_5×苏_6、杭_7X杭_8等优良品种.尽管当前推广的蚕品种类型较多,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但就其遗传本质、血缘关系来说,多属于近缘姊妹性的多丝量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仍保持在七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据生产单位反映,蚕品种净度有所下降.为了探明影响净度的主要因素,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蚕桑科与本校合作于1988年春、秋两期进行了部分蚕品种的净度与蔟中温湿度关系的试验,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 春用蛋品种:杭7×杭8、苔松×皓月、浙蕾×春晓、华合×东肥;秋用蚕品种:浙农1号×苏12、新杭×科明、诸花×朝霞、芳山×星·明.方法 春期和秋期分别将4对春用蚕品种的熟蚕和4对秋用蚕品种的熟蚕放在高温、多湿、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从育种、鉴定(包括省实验室共鉴、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蚕品种鉴定)、大面积中试到1998年正式推广,长达十几个春秋,跨越三个五年计划.江苏省第五代家蚕品种由5对新品种组成,即本省育成的春用品种苏·海×瑞·春(5·4×24.46)、春·蕾×锡·方和中秋用品种苏·菊×明·虎(9·7×10·14),引进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品种苏·镇×春·光和中秋用品种871×872.以上5对品种均经过全国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合格,可以在我国主要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蚕区已更换了3—4次蚕品种,即1950—1966年无论春秋都用川一×华+为主,还用部分春用种华九×云汉;1967—1972年春苏去_(17)×X苏_(16),秋华+×306与东_(34)×603;1973—1983年春华合×东肥与川蚕三号,夏秋苏_3×苏_4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苏宇号);1984年至今,春781×782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七字号)为主,少量菁松×皓月和其他将推广的新品种,今后的趋势,七字号将逐渐减少.夏秋用种较多,如苏字号、781×7532、  相似文献   

6.
陈秀芳 《四川蚕业》2002,30(3):13-15
<正> 1概况 我省从1997年秋季起至今秋已连续5年9季对58对(次)品种在室内8个、农村8个基点同时进行了区域化比较鉴定,其中春用参鉴品种21对(次),夏秋用品种29对(次),秋用品种中春、秋兼用型2对。参鉴品种主要来自全国主产蚕区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参鉴品种有7532×781、苏3·秋3×苏4·苏12、洞·庭×碧·波、限1×限2、锦5·6×湘  相似文献   

7.
1996年春期在临安蚕种总场进行春用蚕品种比较试验。供试蚕品种是菁松、皓月、浙蕾、春晓,春·蕾、镇·珠及其正反一代杂种。对比结果:春用一代杂种均属体强丰产多丝量品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各杂交组合各有所长。菁松×皓月最大特点是丝质特别优良,解舒率高达77.45%,然产虽量及其杂种优势率较低;浙蕾×春晓产茧量居中,然杂种优势率较高,丝质也优良,解舒率73.85%;春·蕾×镇·珠产茧量最高,杂种优势率较高,然丝质较差解舒率仅64.41%。  相似文献   

8.
<正> (一) 随着蚕桑事业的日益发展,家蚕品种也在不断更换。从我区情况看,目前春蚕品种还比较理想,有苏5×苏6(正反交)、东肥×华合(正反交)两对当家品种。1981年,全区春蚕发种量苏5×苏6占50%以上,东肥×华合(正反交)占30%左右,东肥·671×华合(正反交)占10%多一点。1982年春蚕的发种量:苏5×苏6(正反交)占80%,其余为东肥×华合(正反交)。蚕农对春用品种基本是满意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夏秋蚕的品种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张种产量低、产值低、茧质差。我区历年来夏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一般在40斤左右,张种产值:苏_3×苏_460多元;苏_3·秋_3  相似文献   

9.
1998年秋季对四川现行推广使用的夏秋用品种 :753 2× 781、锦 5·6× 753 2·湘辉、夏芳×秋白以及引进品种广西的 753 2·湘晖× 93 2·芙蓉 (简称 :两广二号下同 )、中蚕所的 871×872、绿萍×晴光、浙江的芳草×晨星共 7对品种 ,安排在全省 8个室内鉴定点 ,每个点每个品种至少饲养 8区 ( 8个重复 ,3 2 0 0头蚕 ) ,每个品种提供缫丝样茧 2 40 0粒 ,统一在成都试样中心缫丝。 8个点的综合成绩如表1 ,根据各点成绩概评如下。表 1  1998年秋四川蚕品种区域化鉴定成绩汇总表组合名五龄经过(DT)全龄经过(DT)四龄蚕万头产茧量(kg)四至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添氟对若干桑蚕现行一代杂交种进行耐性比较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杂交种对氟的耐受力差展很大,夏秋蚕品种的耐氟性显著高于春用种。在测试品种中,耐氟性排序为:秋丰×白玉〉丰1×54≌华峰×雪松≌薪杭×科明〉春蕾×菁松×皓月≌浙蕾×春晓。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本省夏秋蚕主要当家品种之一是东34×苏12,到八十年代初逐步由浙农1号×苏12替代,这两对杂种都具有好养、稳产、高产的特点,对稳定本省夏秋蚕产茧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两种杂种的共同原种都是苏12。苏12原种丝质优良,特别解舒较好而且稳定,作为春制秋用种,各蚕种场有  相似文献   

12.
<正> 1997年秋季对我省现行推广使用的夏秋用品种:7532×781、苏4.苏12×苏3.苏4、湘晖.7532×锦5.6、夏芳×秋白、黄鹤×朝霞以及从湖南引进的洞庭×碧波、限1×限2共7对品种安排在全省四个室内鉴定点,其中三台、泸县两个点饲养以华系为母  相似文献   

13.
夏秋用限性蚕品种秋·西×夏D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兴家  李奕仁 《蚕业科学》1999,25(4):208-212
以具有限性斑纹但经济性状较差的C3 1、J3 1和现行体质强、茧丝优的芙蓉、湘晖为亲本 ,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 ,经多代选择 ,育成了具有斑纹限性的夏秋用蚕品种西蓉和夏D ;通过配合力测定 ,组配成三元杂交种秋·西×夏D。鉴定结果表明 ,该品种体质强健 ,产量与苏 3·秋 3×苏 4相仿 ,茧丝质性状优良 ,茧丝长 1 0 61m ,解舒丝长 72 7m ,净度 95 4 5分 ,综合经济性状优。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九六年全省冷库出库报表统计,各市(地、州)九六年分品种使用情况概略分析如下: 一、按用种季别分析: 1.九六年全省出库使用品种主要有12对,即 781A·B×782·734、菁松×皓月、绫3·4×锦5·6、881×882、日 3× 中 5·6、苏 3·秋 3×苏 4·苏 12、7532×781、黄鹤×朝霞、绫 1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997-1999年三年桑蚕品种“九五”攻关南方蚕区联网鉴定广东点的试验成绩。以“苏3·秋×苏4”为对照种,参加鉴定的品种有“953×954”、“317×854BP”、“芙·10×7·11”、“781·881×782·882”、“云·山×东·海”、“501·502×116”等6对早秋品种。  相似文献   

16.
苏·镇X春·光是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通过鉴定的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元杂交春用品种.我县地处浙西山区,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的小气候适宜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近几年我县当家春用种为浙蕾X春晓、菁松X皓月,由于该两品种在农村推广饲养时间较长,且受桑园立地条件,蚕农饲养水平的制约,多丝量蚕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稳定表现,蚕农迫切需求好养、高产、优质的替代品种.为此,笔者于1997年春蚕期进行了新品种“苏·镇X春·光”与“菁松X皓月”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饲料育进行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人工饲料育对21个家蚕品种进行了调查,收蚁24h疏毛率最高的是菁松×皓月,达到9988%,最低的是春·蕾×锡·,为7807%,大部分品种收蚁48h疏毛率达到98%以上。分析供试家蚕品种的蚁蚕疏毛率、杂交率的检验结果和饲料成本认为,菁松×皓月、春·蕾×镇·珠、苏·镇×春·光、鲁7×9202、781×782·734、871×872等适合用人工饲料育进行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检验。  相似文献   

18.
1995—1997年三年春期在本所实验室对生产上大量使用的四对春用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其试验结果:繁育系数的排序顺序为781A×B>锦5×锦6>菁松>881>782×734>882>绫3×绫4>皓月;一代杂交种健康性排序为:菁松×皓月>781A·B×782·734>锦5·6×绫3·4>881×882;万头收茧量排序为锦5·6×绫3·4>881×882>781A·B×782·734>菁松×皓月;茧丝长排序为锦5·6×绫3·4>881×882>781A·B×782·734>菁松×皓月;解舒率排序为菁松×皓月>781A·B×782·734>881×882>锦5·6×绫3·4。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或省外引进经济性状优良的蚕品种,经适应性试养鉴定,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是推产优良蚕品种的有效途径。我国省区问相互引种,无论是夏秋用品种或者是春用品种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我省育成的抗高温强健性品种“东34”与“苏12”配成的一代杂交种“东34×苏12”,曾先后引入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作为夏秋蚕当家品种而大面积推广。在春用品种方面,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省从安徽省引入“华合×东肥”,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为加快我省蚕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91年结合桑蚕新品种品比鉴定工作,从外省引入优良蚕品种在曲  相似文献   

20.
现行蚕品种的杂种优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指父母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多方面表现出强大生长势的现象。特别杂交第一代,具有两项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性状各个体间表现高度的一致性;二是比两亲具有更强大的生长势,如生长发育快,体大量重,抗逆性强,繁殖力高,产卵多等。1978年我们曾对本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品种的杂种优势率作过调查。由于蚕品种的更换,1988年又对本省现行春用品种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夏秋用品种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蓝天、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