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山公社共有苹果树4.7万多棵,全是解放以后发展的。其中1.7万多棵结果树,大多数是农业合作化高潮期间栽植的,现在正处在盛果期。幼树都是1965年以后发展的。 近几年,根据农业“八字宪法”,针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加强了果树管理,使苹果产量逐年提高。1972年实产198万斤,比1971年增产80%,全社平均株产达到115斤。(1971年产110万斤, 1970年产100万斤,1969年产70万斤, 1968年产40万斤)原来考虑到1971年伏季多雨,1972年春花期又连续阴雨,以后又是严重的春旱,加上三次大风,估计1972年苹果产量不能高于1971…  相似文献   

2.
龙海县九湖公社是我省荔枝的主产地,栽培历史千年,全社荔枝面积1.42万亩,21万多株(平均亩植14.6株),其中投产树1.21万亩,17.5万株,总产18.1万担。平均亩产为1495斤,株产103斤,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为九湖社员重要收入之一,全社人均荔枝1982年364斤,1983年426斤,户收百担以上有376户。现有兰竹、乌叶、早红、绿荷包等10个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3.
三道沟公社戏台大队第一生产队位于兴城县西部山区。全队69户,350口人,120名劳动力,耕地面积430亩,50%是山坡薄地,很适宜发展果树生产。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以秋白梨、国光苹果为主栽品种的百亩果园。全队现有果树4,389株,其中梨树共1,921株。水果最高年产量41万斤。1978年水果总产量319,989斤,其中梨产量195,523斤,  相似文献   

4.
晋中地区为我省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区水果的栽培面积为16万亩,株数591万株,产量9900万斤,其中苹果287万株,年产6600万斤。初步规划,到1990年全区水果面积将发展到32—40万亩,总产达到1.4亿斤,其中苹果20万亩;到2000年,全区水果面积  相似文献   

5.
砀山梨漫话     
砀山盛产桃、杏、苹果,葡萄,石榴,柿子、沙果等,是有名的水果之乡闻名遐迩砀山酥梨,就生产在这里。今日之砀山,大小果树已发展到240多万株,水果年产量在一亿四千万斤左右,而砀山梨产量则占9千万斤,在水果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的果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果树总株数近15亿,面积达3000多万亩。1978年全国水果产量已达120亿斤,收购量达90亿斤。其中苹果、梨、柑桔三大水果占48.8亿斤,其它水果也有较大发展。但是,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生产与供销、鲜食与贮藏之间的尖锐矛盾,北方果树中的苹果和梨尤为突出。由于苹果和梨的成熟期集中在八、九、十三个月内,成为果品上市的旺季,但因贮藏设备和贮藏技术落后,此时大量果实腐烂损耗,而在春节之后,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们地区二十八年来,果树从小到大,由少到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区已有10万亩,226.7万株果树,大小果园903处,其中:国营23处,社办15处,大队495处,小队370处。一九七六年产量1875万斤,商品产量1400万斤,外调756.4万斤。如今不仅有苹果,还有梨、葡萄及核浆果;品种也很多,如黄太平、大秋、金红、红玲、东光、香水梨、苹果梨等等。这是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排除各种反革命修正  相似文献   

8.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丘陵地带,抚河上游的盱江贯串境内,以产蜜桔著称。全县现有桔园2,500亩,桔树26,000余株。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技术不断革新,产量连年提高。据统计全县密桔总产量1955年为141万斤,1956年210万斤,1957年245万斤,1958年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总产量达到486万斤,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57年增产将近一倍。其中城关镇果园社260亩桔园,总产量由1957年的86万斤提高到140万斤,比1955年产量提高4倍。全社平均亩产超过5,000斤,  相似文献   

9.
海城县东四公社哈达大队果树队,于1956年利用沙丘废地建立了26.6亩山楂园,共491棵,株行距为6×6米。由于加强了综合性技术管理,山楂产量逐年提高。1981年产量为6万斤,比1980年总产3.9万斤,增产36%。平均株产为122.2斤,最高株产为251斤,获得了山楂的丰产丰收。其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0.
旅大市旅顺口区长城公社周家人队,是一个城市郊区粮、菜、果的混合队。这个大队的粮食亩产已经过了“长江”,果树平均亩产达到了5000斤。果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全大队现有597亩果树,其中有440亩结果树。果树总株数为18932株,其中结果树株数为10431株。一九七五年全大队果树总产量为1524781斤,平均亩产为3465斤;一九七六年总产为2084116斤,平均亩产为4737斤;一九七七年总产为1884009斤,平均亩产为4282斤;一九七八年总产为2146970斤,平均亩产为4880斤;一九七九年予计总产为220万斤,平均亩产5000斤。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省果树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已有果树四十万亩,七百五十万株。但是,现有结果树三百五十万株,年产水果仅有三万多吨,平均单株产量不足十八斤。因此,如何提高现有苹果大树的产量就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柑橙生产基地县,种植柑橙果树达一百二十多万株。由于管理粗放,落花落果严重,产量很低。据1979年统计,全县柑橙座果率不到1%,结果树株产不到10斤。为了提高柑橙座果率,增加产量,我们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于1980年4  相似文献   

13.
长巨果树队有苹果树22,000棵,其中20~38年生的结果树2000多棵(1981年前)。过去果树产量低而不稳,1972—1974年平均年产果30万斤左右,亩产2521斤,株产尚不足百斤。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地区坡地苹果园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县地处辽宁西部,属中温带,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带,年降水量500mm左右。春季十年九旱;7—8月降雨集中,易水土流失;9—10月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中晚熟品种果品质量。张家堡乡是本地山区乡镇重点水果生产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该乡报恩寺村是本地有名的山区水果专业村,全村980口人,有各种果树30余万株(其中苹果16万株,以‘寒富’为主,约13万株),水果产量350~500万kg,产值800~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万元。所有果树全部栽在80%的山丘坡地上。2009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证书,注册了"红翠寒"牌商标,山区果农迅速走上致富路。其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泰安市夏张公社梨园大队,地处山区丘陵,共有420户,1768人,劳力650人。土地总面积4200亩,其中果园1060亩,占25%,有水果、干果树2.1万棵。 这个大队自然资源和条件比较好,但多年来生产上不去。从1957~1979的23年里,没卖给国家一斤粮,年年吃统销,社员分配年人均口粮没有超过500斤,人均收入没有超过37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大队根据党在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1981年把果园包干到户,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加大了生产的技术措施;当年果品总产达到35万斤,比包干前的1980年增加了15万斤,到1982年总产81.3万斤,比80年总产20万斤翻了…  相似文献   

16.
<正> 林县是一个核桃老产区,全县共有核桃树75万株,其中结果大树20万株,过去均为粗放管理,不修剪.近几年由于实行科学管理,对大树进行更新复壮修剪,核桃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例如本县任村公社有8万株核桃结果树,自1977年推广科学管理以来,每年修剪2~3万株,产量由40万斤提高到60万斤.该公社桑耳庄大队有一株老核桃树,树势衰弱,大部分枝条干枯死亡,产  相似文献   

17.
“控穗”——促进荔枝结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自1958年以来,福建荔枝栽培面积成倍扩大,目前已达17.5万亩,居我省六大果树的首位。但当前全省有近10万亩8一15年生的适龄树不能正常结果(以下统称适龄不结果),平均亩产只有10余斤,株产不到1斤。这是荔枝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屯乡位于盖县东南部的一个偏僻山区。为了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他们积极发展果树生产,贯彻了以果为主的多种经营方针。全乡现有果树46.3万株,其中苹果树22.3万株、山植树12万株、葡萄12万株。果树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党委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去年把果树全部承包到户。形成了家家承包果树,人人关心果树生产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形势越来越好,1983年水果产量由  相似文献   

19.
吴村大队有沟坡地果园150亩,栽植水果树共3150株,其中苹果树1551株,梨树772株,桃树832株,树龄10—15年生。过去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吃的是“大锅饭”,记的是“大概工”,给果园生产带来严重问题,年产果品只有10万斤左右,产值不到15000  相似文献   

20.
我地区有发展山楂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楂生产有较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山楂生产又有了较大发展,截止一九八三年山楂发展到250多万株(其中结果树60万株,产量为533万斤),占果树总株数的50%。山楂已成为我地区果树的主栽树种。为使山楂生产向深度发展,实现管理科学化,从1982年开始,我们在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山楂大面积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地区有关部门成立了开发领导小组,直接指导有五个县,十七个山楂主产乡参加的开发试验工作。试验株数共70703株,计划三年内(1982~1984年),以1980~1981年平均产量为基数,每年递增15%,三年累计增产52.25%。二年来,我们在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下,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1982年,铁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