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辛集、高邑两县市发生东亚飞蝗危害。这是自建国40年来首次发生。 辛集市8月23日在玉米田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后,查出有蝗面积11450亩,虫口密度每平方米5-10头的9100亩,50-100头的1500亩,100-300头以上的850亩。最高单株玉米上有蝗65头,单叶有蝗30余头。地面群居型蝗蝻漆黑一团,看不见地面。严重受害面积上千亩,其中有800亩玉米被吃成光秆,减产30-50%,损失玉米49000公斤。 9月12日高邑县玉米田也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发生面积9800亩,中心发生地1100  相似文献   

2.
东亚飞蝗的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主要受残蝗面积、密度和降水条件的影响;库、湖蝗区的宜蝗面积主要受库、湖水位的影响。同时,东亚飞蝗的发生期主要受蝗卵发育期温度条件的影响。利用上述因子分别对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及密度、3龄盛期进行预报,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时效性强,对指导防治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介绍了东亚飞蝗发生程度及对不同发生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主成分分析选出秋残蝗最高密度、夏蝗达标面积、秋残蝗面积、夏蝗发生面积等4个主因子。这4个因子能在84.56%的程度上反映东亚飞蝗的发生程度。聚类分析将东亚飞蝗20年的资料,在卡方距离近1.68处聚成3大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对东亚飞蝗进行分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旱,雨量少而不均;耕作制度的改变,机耕面积大幅度下降,撂荒地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土蝗生存繁殖的生态环境。我省土蝗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的逐年加重,局部达到暴发成灾、猖獗危害的地步.土蝗在目前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土蝗发生的危害情况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河北省曾有土蝗发生危害的记载,发生危害地常是我省的内涝飞蝗区。随着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八十年代以来,土蝗危害日趋严重。1985年全省发生663.7万亩,1986年为1083万亩,1987年上升为1437.6万亩,1988年高达1913.52万亩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东亚飞蝗发生日趋严重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有 5次大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通过对东亚飞蝗近年来严重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残蝗面积、残蝗密度、年降雨量、淀泊水位及生态环境是影响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严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藏飞蝗是川西北草原主要的生物灾害之一,近年来平均危害面积在7.5万hm2左右,且呈现出逐年加重趋势。为加大对西藏飞蝗的防治力度,试验应用瑞·苏生防剂、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3种生物农药分别对西藏飞蝗进行小区和大面积防治试验,比较3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对西藏飞蝗的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在89.99%~92.12%之间,大面积防治效果在86.50%~92.41%之间,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可作为防治川西草原西藏飞蝗的选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由于持续干旱、水库及洼淀大面积脱水,今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的岗南水库、衡水湖、岳城水库、白洋淀周围发生严重,面积达40余万亩。 据省、地、县植保站调查,岗南水库发生6.4万亩,一般每平方米4—7头,最高达300—500头;衡水湖发生10余万亩,平均每平方米1头左右,其中每平方米10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8.
张洪亮 《植物保护》2000,26(4):51-51
山东菏泽地区的菏泽、郓城、鄄城、东明 4个县市 ,紧挨黄河滩 ,面积 4 4万hm2 ,常年发生蝗灾 1 3万hm2 ,是山东省重点蝗区之一。90年代以来 ,因黄河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自然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东亚飞蝗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1994年发生 2 1万hm2 ,1996年发  相似文献   

9.
郭尔溥 《植物保护》1965,3(3):99-99
河北省海河流域大平原,适于飞蝗滋生,这里包括沿海、内涝、河泛、洼淀等四种类型的蝗区。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大力防治,连年控制,蝗情基本上趋于稳定,虫口显著下降,形成面积大、密度稀,点片发生的特点。因此,在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上,从1963年起,也有了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是为害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青稞Hordeum vulgare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高原害虫,具有发生面积大、繁殖能力强和为害重等特点,在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沿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均有过多次暴发的历史记录,给当地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全面了解西藏飞蝗的发生规律及其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西藏飞蝗的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和防治措施等内容,同时对西藏飞蝗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综合防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