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高山区旱育秧与半旱秧田育秧的对比试验,发现旱育秧有利克服高山区单季稻育秧期间的不利气候因素,有利培育矮壮秧苗。由于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增穗、增粒,因此增产效果较明显。文章总结出高山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是:育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鼠雀危害。大田期间调整施肥比例为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明显不同于低山平畈地区的旱育秧大田管理,对高山区夺取单季稻高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单、双季晚稻旱育秧的操作程序和浇水方法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先干床播种,后沟灌渗透浇水的简易操作方法育苗,比当前常用的操作方法育苗省工1 倍以上,而且还能提高旱育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地区都有专门的农业基地,其中水稻的种植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所谓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就是将传统的水育栽培更换为旱地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不仅仅能够促使水稻的增长更迅速,还能够保证水稻的产量。本文我们将针对寒地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为主题展开分析,对旱育秧栽培技术的关键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促进我国水稻旱育秧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态旱育秧与常规旱育秧栽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信  杨超  冉茂芳 《农技服务》2010,27(2):185-185,188
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与常规旱育秧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旱育秧平均单产达11592kg/hm2,比常规旱育秧(平均单产10183.5kg/hm2)增产1408.5kg/hm2,增长13.83%,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0.01极显著水平。生态旱育秧适宜在沿河县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7.
晚稻旱育秧与普通育秧方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旱育秧发根力强,其发根具有很强的暴发力,返青快;二是根系发达,秧苗白根多,根毛多,移栽后吸肥力特强;三是分蘖力强,分蘖速度快,能迅速搭起丰产苗架;四是旱育秧苗体矮壮,成穗节位低,茎秆粗壮,抗逆力强。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温州农区水稻旱育秧田常见杂草有31种,稗草和马唐是优势种群,杂草群落因早晚稻及地域、土质差异不甚相同。稗草出苗最早,播后6-10d(早稻)或6d(晚稻)出现高峰;马唐出苗较迟,高峰在播后12-20d(早稻)或6-10d(晚稻)出现;野苋菜和碎米莎草出苗最迟。早稻旱育秧田有2个总草出苗高峰,分别为播后10-12d和16-20d,稗草长叶速度快于水稻,最终植株高于水稻;晚稻旱育秧田仅出现1个总草出苗高峰,即播后6-10d,稗草与水稻同步生长,稗草植株不超过水稻。农思它和龙杀防除旱育秧田稗草和马唐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安全;丁草胺对稗草和马唐及阔叶草也有较好防除效果,但对秧苗安全性差,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探索罗平县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以期为罗平县相应稻区的水稻旱育秧丰产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时、省工、节约费用的栽培技术.肥床旱育的高产栽培模式早已形成,其在制种上应用的最大优点就是解决了长生育期组合的茬口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时、省工、节约费用的栽培技术.肥床旱育的高产栽培模式早已形成,其在制种上应用的最大优点就是解决了长生育期组合的茬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旱育秧是水稻栽培上一项高产,高效新技术,实施该项技术除了掌握育秧关键技术外,大田栽培是重要环节,通过对汕优016早季旱育秧大田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配套高于栽培技术体系,并分析了各栽培因子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达到既高产又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旱育秧与沼渣培肥、沼液浸种、旱育保姆拌种消毒和沼液喷苗等有机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苗床的选择及整理、育秧技术和大田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介绍了独山县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栽培是吉林省水稻栽培普遍应用的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田、节本增效的优点。尤其是近几年春季气温整体偏暖,水稻育秧时间普遍提前的情况下,实行早整地、早育秧、早插秧,有利于抢农时、抢积温,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本文针对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并该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栽培水平,推动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软塑盘旱育秧摆秧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软塑盘旱育秧摆秧栽培密度试验,得出会泽县娜姑镇的水稻软塑盘旱育秧的最佳摆秧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早杂旱育秧吸氮特性、群体建成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全生育期单株吸氮量均高于水育秧,在分蘖期叶片含氮率占全株的71.9%;分蘖发生多,群体发展迅速,群体发展迅速,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其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7.0;旱育秧的实际产量略高于水育秧。讨论了旱育秧进行一步高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6-199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杂交晚稻旱育秧在适宜播种量下,产量与生产上推广的小苗两段育秧相仿,比水育秧增产7.09%-8.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杂交晚稻协优46和珍伏88应用旱育秧技术,其适宜播种量分别为每平方米播芽谷10-15和15-20g,约相当于每666.7m^2播干种子4.5-6.5kg和6.5-8.5kg。  相似文献   

20.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