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引进的杨树菇菌种做了15种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表现最好的为PDA 麸皮煮汁培养基;其次是PDA 豆粉煮汁和综合PDA;再次为豆粉煮汁、PDA 玉米粉煮汁、麸皮煮汁、PDA 高梁粉煮汁、麦芽汁培养基;松针煮汁、玉米粉煮汁、PDA也可选用,但效果不如上述培养基;蛋白胨、高梁粉煮汁、粪草煮汁、麦芽汁 淀粉四种培养基不太适合杨树菇菌丝生长,应淘汰。  相似文献   

2.
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不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用真菌,而且是一种药用菌.在福建的闽西北地区,村民有用杨树菇干子实体治疗胃冷、肾炎水肿的习惯,疗效甚佳.据文献记载,在南欧公之前50年就开始进行杨树菇的人工栽培,1950年Kersten用大麦皮和碎稻草栽培过杨树菇,1974年法国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隐花植物研究所,R·Caillenr和A·Doip对杨树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1980年铃木敏雄等人对杨树菇的生育条件进行研究,1981年捷克的I·Jablonsky用玉米作培养基对杨树菇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进行研究,为杨树菇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我国尚无有关杨树菇研究报告,但杨树菇资源丰富,福建、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省虽已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尚未形成批量生产,我们于1993年列题进行人工栽培研究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183团地处额尔齐斯河岸,河边水草丰美,草地上野生的菌类繁多,其中杨树菇色泽金黄、口感好、菇头嫩、柄脆、香味浓,有利尿、除湿、健脾、止泻之功能,食疗兼优,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杨树菇属中温型菌类,春秋时节野生于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寻找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从山地松林上采集野生松乳菇,设计5个母种培养基和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以及室内、室外和半人工模拟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5个母种培养基均适宜松乳菇菌丝体的生长,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葡萄糖20.00 g、琼脂20.00 g、蛋白胨2.00 g、硫酸镁1.90 g、磷酸二氢钾3.75 g、VB112.5 mg、水1 000 ml。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88%、松木屑10%、糖2%。人工栽培和半人工模拟栽培均可观察到菌丝体的生成。该研究为松乳菇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野生杨树菇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鲜品售价15~20元/kg,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杨树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蚕蛹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KH2PO4和1g/L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20mL/L,接种量100mL/L,pH6.5,摇床转速180r/min,在(25±0.5)℃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8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0.03g/mL。  相似文献   

7.
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杨树菇高效栽培技术试验.通过杨树菇不同品种引种的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以意杨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栽培的杨树菇品种及其相应的培养料配方,同时探讨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珍稀食用菌白色杨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杨树菇又名白色茶薪菇、雪莲菇等。菇形美观,味纯清香,口感佳。子实体富含菊聚糖、菌蛋白、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等功能。主要源于野生,近年来在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地有种植,市场前景广阔。2001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内乡、邓州等县引种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杨树菇既是新一代高档的珍稀食用菌,也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菌。  相似文献   

10.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11.
以1株野生大球盖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佳碳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硫酸钾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  相似文献   

12.
<正>杨树菇盖肥柄脆,外观怡人,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即可鲜销,又可干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具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汉沽通过三年研究,栽培成功,并开始商品化栽培。其栽培技术如下:一、杨树菇生长特性杨树菇为粪伞科,田头菇属,原生长在南方,属中高温型菇类,发菌最适温度20-25℃,出菇10-28℃,以14-25℃最佳。昼夜温差大,菇质肥厚,色泽艳丽,产量高。杨树菇菇柄营养成分高,  相似文献   

13.
对大球盖菇、金福菇和鲍鱼菇3种珍稀食用菌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的最适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黄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小麦-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金福菇的最适母种培养基是燕麦粉-麦芽糖-酵母-琼脂培养基,鲍鱼菇的最适母种培养基是麦芽糖-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该项选育研究应用自然生态标记法和酯酶同工酶为遗传标记,选择种性特殊、与现有栽培品种差异较大的滇As-99和常规栽培品种杨树菇3号为亲本材料,应用田头菇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择具有双亲本杂交优势的原生质体杂合子单核体作为受体亲本,以滇As-99的单核体为供体亲本,进行单孢对称杂交,选育出优良品性稳定和更优于双亲本的杂种第二代(F2) 田头菇新品种"滇A3×s".该菌株酯酶同工酶呈典型的杂合态,菌丝体培养特性与高产亲本杨树菇3号相似, 子实体外观、品质和栽培特点与野生驯化种滇As-99相似.该品种平均单产比亲本提高60 %~80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广,在10℃仍能结菇,耐储运,商品性好,遗传性状稳定,是一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棉籽壳和发酵棉籽壳为主料制作成母种培养基,并以PDA培养基为对照观察10种食用菌在其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10种食用菌在棉籽壳和发酵棉籽壳母种培养基上长势良好,都好于或接近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其中金针菇、平菇、香菇、杨树菇、灵芝、真姬菇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好,鸡腿菇、巴西蘑菇、大杯伞、榆黄蘑在发酵棉籽壳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好.在食用菌生产上棉籽壳母种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PDA培养基,是-种既方便又经济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杨树菇发展前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类珍品杨树菇,因自然发生在杨树上而得名,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菇、茶菇、柳环菌、朴菇、柳松菇等.它为中温性菌类,自然发生季节在5月~6月和9月~10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其人工栽培面积,随着人们对杨树菇营养、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其产销形势呈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杨树菇液体菌种的碳氮营养需求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最佳碳氮源,以及最佳碳氮比组合,为进一步大规模开展杨树菇深层培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杨树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碳源以可溶性淀粉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较好的碳氮比组合是可溶性淀粉2%和牛肉膏0.5%。  相似文献   

18.
杨树菇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柳菇、柳松茸、柱状环锈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自然界于春秋两季多发生在杨树、柳树、榕树、小叶榕等枯干、伐桩及林间地上。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63%,远高于香菇和灵芝,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南 《吉林农业》2001,(9):28-28
杨树菇,是近年才驯化栽培成功的珍稀食用菌,其柄脆、盖肥、营养丰宫,畅销国内外市场。过去只靠采集野生菇,现人工可进行种植。种植要点如下。 配料装袋:配方一:阔叶树木屑76%、麸皮15%、米糠5%、石灰3%、石膏1%。配方二:棉籽壳60%、木屑18%、麸皮20  相似文献   

20.
李国锋 《山西农业科学》2014,(6):560-562,572
分别比较了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维生素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玉米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上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生长情况,从菌落边缘、菌丝密度、颜色以及菌丝的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别设计了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棉籽壳、麸皮、豆饼为辅料的不同配方培养料,进行了鲍鱼菇和秀珍菇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是培养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添加不同的辅料对鲍鱼菇和秀珍菇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添加棉籽壳和麸皮的培养料能使鲍鱼菇BH,BS菌株和秀珍菇C,D菌株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