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农林交错地带土壤动物及农田土壤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4年4-5月,利用对角线五点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果园内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以及鉴定分类,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在0~20cm土层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西藏农牧学院实习果园中共获得土壤动物194头,隶属4门6纲14目,4门分别为软体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6纲分别为腹足纲、线虫纲、寡毛纲、蛛形纲、唇足纲、昆虫纲。优势类群为寡毛纲正蚓目及昆虫纲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常见类群为柄眼目、咀刺目、蜘蛛目、蜈蚣目、双翅目、革翅目、半翅目、同翅目,无稀有类群。优势类群占总数的74.87%,构成西藏林芝地区春季果园大型土壤动物的主要类群。鞘翅目(幼虫)所占比例最大,为27.75%;咀刺目和蜈蚣目所占比例最少,均为1.05%。环节动物门的丰富度指数较高,为0.325 6;节肢动物门次之,为0.202 7;软体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丰富度指数均较小,分别为0.064 5和0.047 2。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与丰富度指数一致。在0~20cm土层,土壤动物的类群、个体总数及其所占比例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在5~10cm土层以上3个指标均较大。【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果园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基本呈聚集分布状态,类群数量分布基本均匀,但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及多样性,以期为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及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分属于4门9纲26目;小杆目、蜱螨目、膜翅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83.26%;颤蚓目、姬马陆目、蜘蛛目、鞘翅目、双尾目、缨翅目为常见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14.60%;稀有类群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2.14%;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逐渐减少,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且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枣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选取陕西榆林地区清涧县和佳县枣园作为研究样地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314只,分别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3门4纲12目。结果表明:弹尾目和鞘翅目成虫为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57.54%,是该区土壤动物的主体;膜翅目蚁类、鞘翅目幼虫、蜘蛛类、螨类、腹足类等为常见类群。上述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在不同土层中基本上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并且表聚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2013年7—10月,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15 808只,隶属于3门,7纲,20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鞘翅目2类,稀有类群为寡毛类、缨翅目、等翅目、石蛃目、鳞翅目、革翅目6类;优势度方面,海拔最高的样地最大,海拔最低的样地最小;各样地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9月对该区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 967只,隶属4门11纲22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为棘(虫兆)科、等节(虫兆)科和矛线科,共2 180只,占采集土壤动物总数的54.95%;常见类群为长须甲螨科、菌甲螨科、蚁科、厉螨科、圆(虫兆)科、罗甲螨科、莓螨科、步甲科、疣(虫兆)科和铗(虫八)科10类,共1 291只,占总数的32.54%;其余为稀有群落,共38类496只,占总数的12.5%。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群落均匀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2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性植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其多样性特征及季节动态规律,为指导喀斯特地区开展甘蔗科学种植和充分发挥喀斯特土地潜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逐月12次对广西喀斯特地貌下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全年捕获土壤动物5090只,隶属于3门10纲20目23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3.08%)、蜱螨目(18.84%)和泄管纲(15.99%),常见类群为双尾目(2.24%)、膜翅目(1.93%)、双翅目幼虫(1.69%)、颤蚓目(1.59%)和蜘蛛目(1.12%)。甘蔗园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结论】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和泄管纲3类,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多度较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耕作活动的双重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样带法对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林牧过渡带不同生境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过渡带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共获得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 134只,隶属6纲18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成虫、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石蜈蚣目和地蜈蚣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在3个地带中的森林带的种类最高(17类),且对土壤环境响应敏感的稀有类群数最多的出现在植被丰富、土壤疏松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最高的森林带(8类),初步认为这些稀有类群对指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具有巨大潜力。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DG指数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更能体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群落聚类及排序结果显示,9种不同生境的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可以分为3大类:森林类、森林-草甸类和草甸-草原类,同时土壤pH值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影响较大,而土壤温度对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不同月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结合人工捕捉法和网捕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冬青稞田间节肢动物取样鉴定、数量统计、计算类群比例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结合性指数、PCA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节肢动物1973头,隶属于2纲12目76科。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和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为优势类群,分别占节肢动物总数的16.73%、40.40%。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毫蚊科Trichoceridae、毛蚊科Bibion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寄蝇科Tachinidae、半翅目猎蝽科Reduvi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长蝽科Lygaeidae、姬缘蝽科Rhoplidae、蜘蛛目Araneida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为常见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98%、1.27%、1.06%、1.37%、3.35%、3.75%、3.65%、1.77%、1.27%、1.42%、1.57%,2.94%。稀有类群有62科,占节肢动物总数17.47%。4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5月节肢动物数量最多,6月丰富度指数最高。不同月份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不同。[结论]蚜科和瓢甲科是优势种群,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由优势种群、常见种群、稀有种群构成。不同月份节肢动物数量有差异。5月个体数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