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量结合除草剂对杂草抑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随着小麦播种量上升,看麦娘和菵草的发生密度呈下降趋势,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112.5~225.0 kg/hm~2播种量下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降低24.64%~77.73%。相同播种量下,不同剂量化学除草剂对看麦娘发生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与相同播种量、不使用除草剂相比,5%唑啉·炔草酯EC 60 g/hm~2,a.i对看麦娘和菵草抑制作用分别为52.46%~74.44%和44.55%~75.44%。相同除草剂使用剂量下,随播种量增加,杂草受抑制作用也呈上升趋势,其中5%唑啉·炔草酯EC30 g/hm~2,a.i,小麦播种量150.0~225.0 kg/hm~2时,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看麦娘密度显著下降28.43%~50.00%,菵草密度显著下降70.80%~83.70%。可见适当提高小麦播种量可通过改变小麦-杂草生态竞争关系,抑制杂草发生密度,提高化学除草效果,而且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配合使用5%唑啉·炔草酯EC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没有显著不利影响,150.0 kg/hm~2小麦播种量时,使用5%唑啉·炔草酯EC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剂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87.5 kg/hm~2小麦播种量时,是否使用除草剂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促进化学除草剂使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麦播种量对杂草群落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也是各种害虫的寄主,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该文分析小麦绵农6号不同播种量对农田杂草发生种类、发展规律及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农田杂草的生态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麦田杂草群落主要由看麦娘、荠菜、猪殃殃、蔊菜、短辐水芹、碎米荠和野薄荷等构成,其中看麦娘、荠菜、猪殃殃和野薄荷等为主要杂草.在低播种量B1(4.47g/m2)时,杂草生物量较高,增大播种量B4(17.88g/m2)可抑制麦田中杂草数量的发生.适宜的小麦播种量B2(8.94g/m2)和B3(13.41g/m2)能抑制麦田杂草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田间菵草、看麦娘、猪殃殃、大巢菜等顽固性杂草的发生和危害,运用不同除草药剂品种组合,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进行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田杂草2次出草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可取得较好的防效。推荐第1次于播后15~20 d(秋后冬前)用50%苯磺·异丙隆可溶性粉剂2.25 kg/hm~2+15%炔草酯可溶性粉剂600 g/hm~2兑水525 kg/hm~2喷施,第2次于冬后开春的2月下旬用5%唑啉草酯乳油1 800 m L/hm~2兑水600 kg/hm~2喷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6个不同播种量播种春小麦,以探究播种密度对春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小麦出苗期没有影响,而播种量过大时会推迟小麦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播种量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不大,而对穗长、分蘖数和穗粒数有一定影响;在播种量为240 kg/h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达6 528 kg/hm2。因此得出:播种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提高小麦产量,而确定最合适的播种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兴化市钓鱼镇省长示范方麦田采集的日本看麦娘种子与笔者保存的敏感型日本看麦娘为材料,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与大田除草剂配方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对ALS类除草剂——啶磺草胺与甲基二磺隆、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炔草酯和精唑禾草灵的抗药性情况,并筛选出可有效治理麦田杂草的除草剂配方。结果表明,采集的日本看麦娘种群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炔草酯和精唑禾草灵产生了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6.00和5.17,但该种群未对供试的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田间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配方处理中,7.5%啶磺草胺141 g/hm~2+40%唑草酮30 g/hm~2混用能够有效防除日本看麦娘,药后60 d的株防效和干质量防效分别为91.6%、93.9%。相对于不除草对照,不同处理的产量都显著提高,尤其是7.5%啶磺草胺+40%唑草酮处理,产量达到了7 210.05 kg/hm~2,与人工除草处理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雀麦对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及与组成小麦产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雀麦每增加1万穗/hm~2,小麦减产2.12 kg(回归关系式y=4481.7-2.12x)。根据危害损失和生产实际,将雀麦发生程度区分为0、1、2、3、4、5六个等级,提出了不同类型麦田雀麦发生量和应采取的防除策略;初步确定了麦田雀麦防除指标为50.8穗/m~2或10.3株/m~2,为因地制宜开展雀麦防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与吡氟酰草胺悬浮剂或唑嘧·双氟桶混使用对稻茬麦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125 g/667 m~2与6%唑嘧·双氟悬浮剂20 mL/667 m~2桶混使用对对日本看麦娘、猪殃殃及总草的防效高于90%,对日本看麦娘和总草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对猪殃殃的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100、125、250 g/667 m~2与500 g/L吡氟酰草胺悬浮剂30 mL/667 m~2或6%唑嘧·双氟悬浮剂20 mL/667 m~2桶混使用处理,小麦的理论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药剂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9.
基于DSSAT模型河北省冬小麦优化栽培管理方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DSSAT模型在河北省麦区得到应用并制定相应的最佳农田管理措施,本研究利用DSSAT模型模拟了小麦生长中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和晚播均会减少成熟期最大干物质量,当播种日期在10月9日时小麦最大干物质量和产量均达最高;播种密度为450株/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低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下降明显,高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也出现轻微下降;施氮量大于24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增长速率降低,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变化不明显;每次最佳灌溉量在60 mm。因此,通过模型拟合确定的试验区合理播种日期为10/5—10/21,播种密度为450株/m~2,合理施氮量为240 kg/hm~2,每次灌溉量为60 mm。  相似文献   

10.
马骥 《农技服务》2009,26(12):65-65,76
颍上县麦田杂草大部分地区以阔叶杂草为主,其中猪殃殃、播娘蒿、宝盖草为优势种,沿淮稻麦区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0%~25%。温湿度是影响小麦田杂草密度的关键因子。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单一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改变了麦田杂草群落结构。麦田除草可大力推广综合控制技术,同时,根据田间不同的草相推广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麦田杂草的安全药剂,本文选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和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开展麦田杂草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四叶期、五叶期施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麦田看麦娘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很高,差异不明显;施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 000、3 750 mL/hm~2,对麦田看麦娘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9%以上,效果良好;在孕穗期和气温高于20℃后施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有药害,不宜在该时期用药。  相似文献   

12.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太湖地区麦田草害逐年严重.据郑晓明等调查,本区麦田杂草有21科53种.其发生量以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最多,占70%,其次是繁缕,占15%,蓼草占5%,其他杂草占10%.据三麦苗期调查,一些高产社队麦田,每平方公尺有看麦娘100株左右,折合每亩60万株.杂草严重麦田每平方尺高达300株以上,折合每亩180万株,相当于三麦基本苗的3~6倍.抽穗期调查,一般麦田每亩杂草鲜重850~1100斤,严重田块高达2000斤以上,相当于一季生长较差的绿肥鲜草量.杂草与三麦争水、争肥、争光,助长病虫为害,致使一般草害田麦子每亩减产40~50斤,严重田每亩少收80~200斤.全区近650万亩三麦,发生草害麦田约100万亩,估计由于杂草为害,每年减收三麦达3亿斤左右.麦田草害已成为影响本区三麦生产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防除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的替代农药,提高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于2012年12月在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开展了7.5%啶磺草胺混用50%异丙隆、33%二甲戊灵等不同药剂防除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的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7.5%啶磺草胺12.5mL+50%异丙隆150g+助剂0.05%、7.5%啶磺草胺12.5mL+33%二甲戊灵333mL+助剂0.05%、50%异丙隆150g,对菵草的株防效在90%以上、鲜重防效在89%以上,对看麦娘的株防效在92%以上、鲜重防效在95%以上;每667m~2施7.5%啶磺草胺12.5mL+助剂0.05%,对菵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在82%以上,对看麦娘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在93%以上;每667m~2施33%二甲戊灵333mL、8%炔草酯40mL、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20g对菵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在66%以下,对看麦娘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15.
50g/LTraxos(大能)乳油防除麦田日本看麦娘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50g/L Traxos(大能)乳油防除麦田日本看麦娘的效果,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g/L Traxos(大能)乳油可以较好地防除麦田日本看麦娘杂草,对小麦安全,掌握在冬前或早春杂草齐苗后至六叶期前使用(草龄小效果好),用药量900~1 200mL/hm2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稻前冬牧70黑麦秸秆还田5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杂草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收获后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的增产和稻田杂草的抑制效果明显,以4 500 kg/hm~2秸秆施用量最佳,此时水稻产量为10 678.5 kg/hm~2,杂草密度为0.16株/m~2,比不施秸秆的水稻产量提高471.0 kg/hm~2,杂草密度低0.51株/m~2。  相似文献   

17.
正麦田杂草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每年给小麦造成减产近50亿kg。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麦田杂草有2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生长期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杂草发生种类、数量均有很大差异,其中黄淮麦区多以阔叶杂草为害为主,如播娘蒿、芥菜、麦瓶草、猪殃殃、麦家公、黎、扁畜等。笔者根据黄淮麦区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从3月份至小麦收割期间,田间杂草密度一般为20~500株/m~2。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正>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现有耕地2.1万hm~2,人口26万,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1.4万hm~2,麦田杂草发生约1.30万hm~2,发生范围包括8个乡镇、127个村,发生密度一般为5~6株/m~2,50株/m~2的高密度面积3.70万hm~2,其中禾本科杂草发生0.43万hm~2,一般密度6~  相似文献   

19.
<正>一、麦田杂草麦田杂草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发生程度可造成减产10%-15%,严重发生程度可减产30%-50%。小麦返青期后,冬前没有进行除草的麦田,杂草恢复生长。麦田杂草种类主要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两类。阔叶杂草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猪殃殃、麦家公为主;禾本科杂草以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为主。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要进行锄划,人工除治行间杂草。还能提高地温、保水保墒、促进小麦群体发育。  相似文献   

20.
阜阳市麦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麦田杂草大部分地区以阔叶杂草为主,其中猪殃殃、播娘蒿、宝盖草为优势种群,沿淮稻麦区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麦田杂草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0%~25%。温湿度是影响麦田杂草密度的主要因素,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单一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改变了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麦田除草可大力推广综合控制技术,同时,根据田间不同的草相,应推广使用不同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