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围缯作业在我省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捕捞集群性鱼类的先进工具。近年来,由于大黄鱼等资源急剧衰退,大围缯渔船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有的连年亏损。因此,如何解决大围缯渔船的出路,已引起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如何调整大围缯作业、改进捕捞技术等方面来寻求出路,本文则从微观经济的观点来探讨大围缯渔船的发展前景。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大围缯的兴盛与回落 大围缯作业曾是我省海洋捕捞业的骄傲。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该作业征战我国四大海区,由于其围捕集群鱼的效率高,兼有围、张、拖的作业性能,又能有效捕捞近海上、中、下各层鱼类,以高产、高效闻名遐迩。 自从1957年我省第一对大围缯机帆船下水投产后,大围缯迅速发展,以其高效低成本,发展遍及全省。1976年是大围缯作业的鼎盛时期,全省共有779对大围缯,年产量达12.6万吨(占当年海捕量的37.9%)。连原来没有大围缯作业的闽南地区也发展到83对,1981年产  相似文献   

3.
我省现有大围缯机帆船1,066对,居全省各种流动作业之首。近年来,由于渔场划区管理和大黄鱼、带鱼资源衰退,大围缯仅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围捕大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休渔时间长。因此,如何延长大围缯船作业时间,提高利用率,增加产量,解决机围淡汛出路,这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著名的高效能渔具。这种作业,由于具有围、拖、张的渔法特点,因而作业技术性要求较高。从鱼群探测、渔场海况了解、鱼类生态习性掌握、网具使用与调整、起放网操作技术等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渔民说:“要有真本领和硬功夫”。  相似文献   

5.
福建闽东渔区均以传统大围缯作业为主,但近几年随着其主要捕捞对象的资源衰竭,它的作业工具随之也起了变化,转向以拖为主。从1985年开始,闽东地区将大部分围缯船改造成为大马力小渔轮或新造铁壳渔轮,其经济效益均较理想。作者根据本渔场的实际,设计加工各种新网具,并随船到海上进行指导操作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围缯作业(简称机围)是福建近海主要先进的大型流动作业。六十年代末,全省大围缯基本实现机帆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约7.5万吨左右,占全省海捕总产量的25%。素以技术先进、产量高、贡献大而享有盛名的闽侯县闽江乡,1968年46对机围年产2.1万吨,平均对产460吨,1965年该乡红旗村第44生产队首创机围年产超万担。  相似文献   

7.
机帆船对网,福建称“大围缯”,江苏、上海称“大洋网”,属双船有囊围网。为闽、浙、江和沪等三省一市沿海群众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渔事     
海洋捕捞: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2月,投产机帆船控制在3,000左右,产量25万~40万吨;闽东、闽中渔场大黄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1月,以大围缯作业为主,捕捞大黄鱼和带鱼,投产机帆船,闽东渔场200对,闽中渔场400对,产量约5万吨。  相似文献   

9.
<正> 大围缯作业(下称机围)是福建省近海主要的先进大型流动作业,60年代末,全省大围缯基本实现机帆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约在7.5万吨左右,占全省海捕总产量的25%.素以技术先进,产量高,贡献大而享有盛名的闽侯县闽江公社,1968年46对机围年产21万吨,平均对产460吨,1965年该公  相似文献   

10.
“大围缯”是福建的一种高产作业,年产量一般部有三千担,高的达五千担,比浙江对船作业高出好几倍。大围缯为什么产量高?首先从渔船方面看:1.船型大。围缯渔船的载重量是500~600担,大的有一千担,比浙江对船大二到四倍。船大能耐浪,能往深达四十寻以外的海区和南自福建北迄江苏等几省洋面作业,比一股对船的作业范围要广得多,苏北吕泗洋是小黄鱼的产卵场,渔汎季节,鱼羣密集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傅文栋 《海洋渔业》1996,18(4):172-173
1990年,我县大围缯作业全面转向单拖作业,但由于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处于徘徊状态,刚发展的单拖作业又出现了滑坡现象。为了提高生产效益,稳定单拖作业,1992年起,我县推广“网板拖虾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把网板拖虾技术介绍如下: 一、渔船、渔场条件及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机帆船大围缯是我市主要捕捞作业,由于黄鱼、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市捕捞生产的发展。为了开发利用经济价值高的大中型虾类,近年来,我们把捕虾作为海洋捕捞的重点来抓,通过引进消化,研制多种不同规格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在渔区进行多点捕虾试验,筛选出一种与本市现有渔船设备、渔场条件、捕捞对象相适应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共发展对虾三重流刺网483个单位,产量28.66吨,产值276.98万元,为我省对虾人工育苗提供了5317尾成熟的亲虾,降低了虾苗成本,促进了对虾人工养殖的发展。现将对虾三重流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灯光鱿鱼缯捕捞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灯光鱿鱼缯是莆田市湄州岛渔民捕捞枪乌贼(俗称鱿鱼)的一种海洋捕捞渔具。它通过灯光诱集和网具围捕两个步骤达到捕获鱿鱼的目的。因其光强大、诱捕区域广、集诱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而被当地渔民所推崇。现将该渔具捕捞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渤海:全年禁止拖网作业。2、北纬35度以北的黄海海域,每年7月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和帆张网作业。3、北纬26度至北纬35度海域,每年6月16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桁杆拖虾暂时除外)和帆张网作业(包括大围缯、对网、大洋网)。4、北纬26度以南的东海海域,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拖网、帆张网和大围缯作业。5、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围网和掺缯作业。6、定置作业每年休渔不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市、区)规定。此外,拖网渔业…  相似文献   

15.
定置渔业是我省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形式,年渔获量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三分之一强。定置渔业中以桩张网居首位,有板缯、冬幺盂、小缢等作业方式,分布于全省沿海各海区。在桩张网作业中,打桩是捕捞技术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打桩所使用的工具还是沿用传统的打桩杆。不仅劳动强度大,桁位定位困难,成本也较高,且受海洋环境的严重支配,  相似文献   

16.
废弃渔具(ALDFG)像幽灵一样长期在海洋中飘荡,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被网具缠绕而死,对渔业资源造成持续危害,形成“幽灵捕捞”现象。废弃渔具类型主要包括陷阱、刺网、拖网等。通过探讨造成幽灵捕捞的原因,总结了幽灵捕捞的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容易形成幽灵捕捞的渔具种类,介绍了ALDFG的结构与捕捞作业机理,阐述了陷阱、刺网、拖网等的幽灵捕捞过程,并对各种渔具造成的幽灵捕捞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目前对幽灵捕捞渔具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减少幽灵捕捞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发源于闽江口一带。据传包括大围缯前身的“百袋网”在内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双船作业的有囊围网。网具由一囊两翼组成(图1),翼网很长,身囊网很短,网口高而宽大。120~150马力使用的网具、翼网长达440~560米左右,身囊网55~70米,网口伸直周长360~460米。这种网具在40~60米水深的渔场作业,上纲能浮于水面,下纲能紧贴海底。作业以围为  相似文献   

18.
仲霞铭 《海洋渔业》1990,12(5):209-210
<正> 底拖网是海洋捕捞生产的主要作业工具之一,历史悠久。由于拖网渔具具有作业主动灵活,捕捞效率高等优点,历来在国内外渔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拖速与网口扩张的矛盾是渔具设计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海洋渔业工作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于生产的宝贵经验。其中,广为人们熟悉的疏目拖网是从改进  相似文献   

19.
笼壶类渔具是根据捕捞对象习性,设置洞穴状物体或笼具,诱其人内而捕获的专用工具。这类渔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捕捞对象有甲壳类、贝类、头足类、鱼类等,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底拖网、底延绳钓难以作业的底形起伏的海域,笼壶类渔具也可进行作业,而且具有渔具成本低、操作安全、渔获物鲜活等优点。为合理利用湛江市丰富的东风螺资源,我们开展试验推广东风螺笼捕技术工作。由于其主捕东风螺,渔获选择性强,有利于近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调整以及合理利用、开发、保护鱼类资源,同时东风螺笼捕捞作业因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捕捞操作简单易学而深受群众的喜爱,推广获得成功。现将东风螺笼捕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网是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以捕捞集群性鱼类为主。而在围网作业中,大多是灯光围网作业,主要围捕蓝园鲹,金色小沙丁、鲐鱼等趋光性的近底层鱼类。对表层鱼类却没有有效的渔具捕捞,使这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1984年开始,我们结合万山围网舂汛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设计了表层鱼围网,经过不断的改进,已显示其较好的捕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