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围缯是我省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形式之一,是捕捞大黄鱼、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较先进的作业渔具。广大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在渔场、渔期、渔具和渔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多年来调查研究、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调查报告,对机帆船大围缯渔业捕捞技术与经验作初步的探讨。因水平限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出。  相似文献   

2.
大围缯作业在我省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捕捞集群性鱼类的先进工具。近年来,由于大黄鱼等资源急剧衰退,大围缯渔船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有的连年亏损。因此,如何解决大围缯渔船的出路,已引起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如何调整大围缯作业、改进捕捞技术等方面来寻求出路,本文则从微观经济的观点来探讨大围缯渔船的发展前景。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十一月渔事     
海洋捕捞: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2月,投产机帆船控制在3,000左右,产量25万~40万吨;闽东、闽中渔场大黄鱼汛开始,汛期11月~翌年1月,以大围缯作业为主,捕捞大黄鱼和带鱼,投产机帆船,闽东渔场200对,闽中渔场400对,产量约5万吨。  相似文献   

4.
一、大围缯的兴盛与回落 大围缯作业曾是我省海洋捕捞业的骄傲。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该作业征战我国四大海区,由于其围捕集群鱼的效率高,兼有围、张、拖的作业性能,又能有效捕捞近海上、中、下各层鱼类,以高产、高效闻名遐迩。 自从1957年我省第一对大围缯机帆船下水投产后,大围缯迅速发展,以其高效低成本,发展遍及全省。1976年是大围缯作业的鼎盛时期,全省共有779对大围缯,年产量达12.6万吨(占当年海捕量的37.9%)。连原来没有大围缯作业的闽南地区也发展到83对,1981年产  相似文献   

5.
1、渤海:全年禁止拖网作业。2、北纬35度以北的黄海海域,每年7月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和帆张网作业。3、北纬26度至北纬35度海域,每年6月16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桁杆拖虾暂时除外)和帆张网作业(包括大围缯、对网、大洋网)。4、北纬26度以南的东海海域,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拖网、帆张网和大围缯作业。5、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围网和掺缯作业。6、定置作业每年休渔不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市、区)规定。此外,拖网渔业…  相似文献   

6.
大围缯作业(简称机围)是福建近海主要先进的大型流动作业。六十年代末,全省大围缯基本实现机帆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约7.5万吨左右,占全省海捕总产量的25%。素以技术先进、产量高、贡献大而享有盛名的闽侯县闽江乡,1968年46对机围年产2.1万吨,平均对产460吨,1965年该乡红旗村第44生产队首创机围年产超万担。  相似文献   

7.
张其永  洪万树 《海洋渔业》2015,37(2):179-186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种类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大黄鱼资源丰富,东海区年产量达10×104t以上。内湾性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其生殖群体有春夏季产卵的春宗和秋季产卵的秋宗生态群体之分。1956~1961年闽东和浙江渔场发展敲罟作业,敲罟禁捕后又大力推广机帆船大围缯和对拖网渔船作业,严重的过度捕捞破坏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群体资源,致使产卵群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当前资源已经衰退枯竭,趋于濒危物种。本文叙述了官井洋大黄鱼地理种群归属、生活史类型、产卵群体的分布洄游以及资源的兴衰演变过程,并提出一些修复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的对策,以供海洋渔业界讨论。  相似文献   

8.
“大围缯”是福建的一种高产作业,年产量一般部有三千担,高的达五千担,比浙江对船作业高出好几倍。大围缯为什么产量高?首先从渔船方面看:1.船型大。围缯渔船的载重量是500~600担,大的有一千担,比浙江对船大二到四倍。船大能耐浪,能往深达四十寻以外的海区和南自福建北迄江苏等几省洋面作业,比一股对船的作业范围要广得多,苏北吕泗洋是小黄鱼的产卵场,渔汎季节,鱼羣密集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机帆船对网,福建称“大围缯”,江苏、上海称“大洋网”,属双船有囊围网。为闽、浙、江和沪等三省一市沿海群众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围缯作业(下称机围)是福建省近海主要的先进大型流动作业,60年代末,全省大围缯基本实现机帆化,产量逐年上升,年产量约在7.5万吨左右,占全省海捕总产量的25%.素以技术先进,产量高,贡献大而享有盛名的闽侯县闽江公社,1968年46对机围年产21万吨,平均对产460吨,1965年该公  相似文献   

11.
<正>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发源于闽江口一带。据传包括大围缯前身的“百袋网”在内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双船作业的有囊围网。网具由一囊两翼组成(图1),翼网很长,身囊网很短,网口高而宽大。120~150马力使用的网具、翼网长达440~560米左右,身囊网55~70米,网口伸直周长360~460米。这种网具在40~60米水深的渔场作业,上纲能浮于水面,下纲能紧贴海底。作业以围为  相似文献   

12.
福建闽东渔区均以传统大围缯作业为主,但近几年随着其主要捕捞对象的资源衰竭,它的作业工具随之也起了变化,转向以拖为主。从1985年开始,闽东地区将大部分围缯船改造成为大马力小渔轮或新造铁壳渔轮,其经济效益均较理想。作者根据本渔场的实际,设计加工各种新网具,并随船到海上进行指导操作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围缯是福建的传统渔业、著名的高效能渔具。这种作业,由于具有围、拖、张的渔法特点,因而作业技术性要求较高。从鱼群探测、渔场海况了解、鱼类生态习性掌握、网具使用与调整、起放网操作技术等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渔民说:“要有真本领和硬功夫”。  相似文献   

14.
闽江人民公社是由7个高级渔业社合并起来的,有大围缯帆船52对,机帆船3对,常年进行生产。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57年冬至58年秋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94,121担,比上年度同期增产12.8%;其中一中队(原全国模范单位卫星渔业社)产量达26258担,比上年度同期增产47.1%;平均单位产量4,471担;一中队六小队的单位产量高达5,364担,为全省大围缯作业最高纪录。闽江人民公社为什么能高举红旗,年年增产,季季丰收呢?(一)党的领导,政治挂帅是  相似文献   

15.
鳗鱼延绳钓(以下简称鳗钓)作业,在福建省平潭县富有悠久历史,约200年前平潭渔民就从事这种作业。近年来,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大围缯渔业频临危机,随着沿海渔区贯彻落实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促使该县传统的流、钓作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钓船由1.5—2吨扩大  相似文献   

16.
傅文栋 《海洋渔业》1996,18(4):172-173
1990年,我县大围缯作业全面转向单拖作业,但由于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处于徘徊状态,刚发展的单拖作业又出现了滑坡现象。为了提高生产效益,稳定单拖作业,1992年起,我县推广“网板拖虾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把网板拖虾技术介绍如下: 一、渔船、渔场条件及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7.
机帆船大围缯是我市主要捕捞作业,由于黄鱼、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市捕捞生产的发展。为了开发利用经济价值高的大中型虾类,近年来,我们把捕虾作为海洋捕捞的重点来抓,通过引进消化,研制多种不同规格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在渔区进行多点捕虾试验,筛选出一种与本市现有渔船设备、渔场条件、捕捞对象相适应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共发展对虾三重流刺网483个单位,产量28.66吨,产值276.98万元,为我省对虾人工育苗提供了5317尾成熟的亲虾,降低了虾苗成本,促进了对虾人工养殖的发展。现将对虾三重流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大黄鱼和带鱼的幼鱼繁殖成长,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4月22日起,在东海和黄海设立两个幼鱼保护区。具体位置和时间如下: 一、大黄鱼幼鱼保护区位置:以下列各点顺次连结的直线所围的海域:  相似文献   

19.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1):33-33
1~9月,福建宁德口岸出口水产品6.16万t、2.8亿美元,分别比增69%和98%,出口货值近翻番增长。水产品出口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出口水产品品种呈多样化发展。从原有主要大黄鱼及少量带鱼、河豚鱼品种扩展到罗非鱼、大黄鱼、河豚鱼、带鱼、鲭鱼、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2004,29(9):45-46
门00 :下工OC条重〕500条重)5007.5‘6+54力1901201氏O30.01工刃安康鱼鹰爪虾16014.0疆鱼鱼新鳃卿鳗鳗鳗鲍鳍帽海海海银银银3_5110鱼鱼鱼蛤鲤缩缝文〕500250感鲜条重<5003Q.020.0带鱼带鱼大黄鱼大黄鱼乌鳗蓝园够蜘昌花妒花妒北京蟾鱼四道白市场锯缘青蟹(膏蟹)邸3.56.05.8、2。二0砧刀 2?;0 6宜.0280.01专5.0污5力抓。 12.0 交至O 650 30,O _丫甲 8污.03面 33泊 注叹O翻p鱼草鱼鲤鱼匈奎鱼大黄鱼大黄鱼带鱼带鱼马鱿鱼马蚊鱼 8.010.011.628办4仅06仪030.0j卜息,O13.019二011心9.07.6冲华绒鳌蟹个勤50活牛蛙/马蛟鱼乌绞鱼马鱼交鱼带鱼带鱼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