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园冬套芥菜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是缙云农业的主导产业,在我县的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广大蚕农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蚕又生产相对效益下降,如何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总体效益,已成为广大蚕桑工作者和蚕农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对东方镇苏宅、古楼、西山、清塘等村的调研,认为桑园冬套芥菜是一项省工、省本、效益好的增收模式。现将桑园冬套芥菜的主要技术、经济效益及对桑园的优化作用分析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园间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  丁文国  朱丹 《江苏蚕业》2010,32(2):29-31
桑园实行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多层次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间作,每667m^2可增加收入千元左右。指导和鼓励蚕农进行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效益主要指标是单位面积桑园的收入。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桑园管理上下功夫,科学地利用桑园土地,挖掘和发挥桑园生产潜力,才能真正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如何引导蚕农在桑园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规范的桑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桑园进行合理间作,可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增加蚕农的收入。尤其是蚕桑生产低潮时期,积极引导蚕农开展桑园合理间作,是“空中取钱”,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否,关键在于效益,主要看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收入。近年来蚕茧价格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蚕农生产信心严重受挫,为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我站在桑园综合开发上下功夫,发动蚕农积极开展桑园套种、套养和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等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7.
加强桑园科学管理是提高面积产叶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亮 《北方蚕业》2008,29(2):63-64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历史悠久、覆盖面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骨干项目,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据2006年统计,全市现有桑园面积4.8万hm2,养蚕50.04万张,产茧1680万kg,农民收入超过4亿元。与蚕桑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桑园面积养蚕量水平低下,桑园管理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在蚕茧行情跌入低谷,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大幅度下降的形势下,如何稳定桑园面积?实践证明,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是关键。原有的生产布局、桑田只采叶养蚕已不适应新形势。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桑田经济效益,稳定桑园面积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兹将所得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桑园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石泉县重点推广了桑园配方施肥、桑园轮伐、桑园病虫害防控和桑园复合经营四项生产管理技术,稳定了"十二五"石泉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当前桑园施肥概况2005年以来蚕桑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蚕茧收购价也逐渐提高。为了使蚕桑生产稳定地健康发展,更好地提高桑园的生产效益,对当前本地区的2000hm2桑园的施肥现状作了调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一是重春季施催芽肥,轻夏秋肥,这一类型约占调查面积的20%。二是重夏伐后谢桑肥,轻秋冬肥,这一类型约占调查面积的20%。三是只施尿素碳铵类化肥,轻有机肥和磷钾肥,这一类型约占调查面积的35%。四是四季施肥量及有机肥与化肥搭配施用,这一类型约占调查面积的25%。一般认为前3种类型对桑园生产是不合理的,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  相似文献   

11.
单位土地产出率的高低,决定着蚕桑生产的兴衰,特别是在目前我县工业快速发展,蚕桑比较效益低下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新桑园是摆在蚕桑科技人员面前难题。为此,睢宁县蚕桑站把发展桑园复合经营,开拓增收途径作为突破口,近年来推广的新植桑园间作大蒜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蚕农热烈欢迎,现将新植桑园间作大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东台市近几年的生产来看,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桑园效益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主要问题分析如下。1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桑园是蚕桑产业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个基础,在栽植、修剪、施肥、耕作等各方面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如何引导农民在桑园管理中,走出效益低下的困境,迈上一条规范、标准化管理的高效桑园发展轨道是做大做强我市蚕桑产业的关键。1全市桑园的基本现状晋城市是华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具有几千年传统的蚕桑产业,却很难在流转桑园面积、培育专业大户上跨出步伐。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生产风险大等造成的。但是在蚕区也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桑园托管"。  相似文献   

15.
涟水县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高峰时期桑园面积达到12万亩,蚕桑生产成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蚕桑生产水平持续下降,整体效益不高,据调查,目前,亩产茧不足50kg的桑园约占全县现有桑园的10%。加强这些桑园改造,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首选措施。与新拓桑园相比具有时间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义厚 《四川蚕业》2009,37(1):58-59
蚕桑是我县几个蚕桑基地乡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产业。去年以来,受自然灾害频发、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丝绸市场进一步持续低迷,蚕茧价格不高,比较效益优势不强,相当部分蚕农生产积极性十分消极,丝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对南溪这个蚕桑小县而言,蚕桑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困难局面。南溪县农业局面对严峻形势,积极组织蚕桑、蔬菜部门及丝绸企业,认真探索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种植模式,增加桑园立体效益,保住蚕农收益,保住蚕桑资源,稳定蚕桑企业。于去年9月中旬开始,以南溪镇大塘、东堂等四个村为重点,留宾、  相似文献   

17.
蚕桑生产要继续跃进,必须改变老桑园的面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将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浙江省老桑园占桑园总面积二分之一左右,近年来由于加强了肥培管理,产叶量逐年有着显著的增高。如加兴地区,肥增管理好的,已有大面积桑园实现了亩产千斤叶。  相似文献   

18.
陈贺  史慧英  王莉宁 《四川蚕业》2006,34(4):43-43,46
桑园间作有效利用了桑树和间作物之间的生长特性,充分提高了桑园复种指数,增加了桑园综合效益,对于蚕桑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山东宁阳地区经验,打破传统的桑园一股冬季间作露地菜的模式,于夏伐前在桑园内间作黄瓜,主要用于培育黄瓜种子,取得了初步成功。1方法1  相似文献   

19.
万成功 《四川蚕业》2010,38(4):39-40,45
提高桑园产出率,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是稳定行业、保持蚕桑发展长盛不衰的唯一出路,是蚕桑生产新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搞好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引进推广农桑品种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的骨干产业 ,但随着效益农业的突飞猛进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县原有的桑园基础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桑园立地条件差 ,树龄老化 ,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与茶叶相比 ,比较效益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蚕桑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从而进一步稳定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而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效益的途径一是要提高桑园的单位面积产茧量 ,二是要充分利用桑园冬闲进行套种其它经济作物 ,增加复种指数 ,从而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优良桑品种农桑12、14号单位面积产叶量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