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池杉黄化的情况调查我省丘陵和平原湖区都有池杉的栽植,但都有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我们于1974年9~10月,先后在宜昌、潜江、洪湖、江陵、东西湖农场进行了池杉黄化情况调查。这些地区的土壤、母质、水分状况不同,池杉黄化程度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是:①池杉的黄化程度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凡石灰性土壤PH值为7—8时,苗木都有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PH下降到5—6时,苗木生长正常,无黄化现象。PH5的一年生苗平均高、根径大于PH8的一倍或更多。②石灰性冲积土地区,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或施沟(湖)泥的地方,即使是石灰性冲积土,PH较高,黄化程度很轻或无黄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矿质营养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出现生理缺素,生长发育就会异常,毛白杨缺铁黄化就属其中一种。缺铁原因除与土壤有关外,还与育苗技术密切相关,该文归纳出五种导致苗木缺铁黄化的技术因素,并对黄化原因进行了试验认定。根据黄化机理分析,进行了根外、根部施用不同浓度有机铁溶液试验,结果表明用5%的有机铁溶液按每株2.5kg直接灌根,可从根本上解除黄化;而采用1%药液叶面喷雾效果虽好,但仅起局部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加仑适于扦插繁殖,也可压条、分根、绿树扦插、黄化处理扦插、水培生根等,本文介绍其扦插繁殖技术。1扦插育苗设施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营养快速育苗,可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杜鹃花不论是盆栽还是露地栽植,均容易出现黄化现象,即叶片狭长变小,叶色淡白,花蕾退化,花色不艳,开花期短,并逐渐枯萎死亡,降低和丧失观赏价值。一、杜鹃黄化发生的原因杜鹃喜酸性土壤,如果土壤呈碱性,土壤板结,杜鹃则无法萌发新根,不再长出新叶并出现黄化、缩叶、束顶和卷曲等现象,严重时会整株枯死。杜鹃只有在  相似文献   

5.
西峡县猕猴桃栽培面积5 667 hm2.据近年来调查,果园发生黄叶病面积占25.9%,其中严重的约占10%.黄叶病株从春季抽出的嫩芽开始叶片发黄,严重的从叶缘开始干枯,其症状与缺铁引起的黄化极为相似.幼树受害可引起整株死亡;成龄树发病后结果少,且易落果,结出黄化果实,品质很差.黄叶病现已成为制约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据对黄叶病果树挖根观察,病叶是症状,症结在根部.由于线虫危害造成了伤口,破坏了树体营养运输,根腐病菌趁虚而入,侵染毛细根,使根部腐烂,树体吸收不到营养.猕猴桃根结线虫是一种危险性有害生物,一年发生多代,雌虫体外产卵,卵产于猕猴桃根内或根外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6.
对樟树黄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成土母质(土壤)的pH值与其密切相关,黄化严重度随pH的升高而增大,黄化速度随pH值的升高而加快。而在酸性土壤上栽樟不发生黄化现象,提出选择适宜的栽植点(或造林地)是根治樟树黄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常规方法有叶面喷药、涂抹刷干、刮病斑病灶后涂药、灌根等等 ,这些方法对有些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不太理想。例如 :果树的黄化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其中地下水位高造成土壤中的碱性增大 ,土壤中铁元素被固定 ,不能被果树吸收是造成果树缺铁而黄化的原因之一 ,这时如果叶面喷施硫酸亚铁 ,对黄化严重的果树来说已不起作用了 ,因为其严重黄化的叶面已不能起到吸收作用。如果这时采用树体静滴输液或注射输液的办法 ,效果较理想。又如 :杨树的毒蛾 (毛毛虫 )及榆树的春尺蠖 (吊死鬼 )的防治 ,在机力可以喷施药物的地方喷施较省事…  相似文献   

8.
香榧枝条黄化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嵊州市香榧产区香榧枝条黄化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香榧黄化现象并不是由病虫原因引起的,而是香榧树对生长环境不适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理性反应,海拔200~800 m的山地上的香榧树枝条黄化程度轻,黄化株比例也低;当年生香榧枝条于6月下旬至9月初易发生黄化,症状也从较轻黄化转为强黄化,已黄化当年生新枝在第二年仍保持黄化,但症状稳定。提出在平原地区采取夏季遮阴的措施防治香榧枝条黄化,或将低海拔(海拔200 m)地区的香榧移植到高海拔(海拔200~800 m)区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桃树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位,有时也危害地上部的枝条和主干,尤以苗圃发病严重。受害部位产生肿瘤,多为球形或扁球形,小的核桃大小、大的5~6厘米,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每株肿瘤少则1~2个,多的可达几十个。癌瘤逐年增大,到3~4年时,可达拳头大小。感病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细根极少,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落,甚至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0.
池柏(池杉)苗期(1—3年生)在土壤条件不适应时,植株叶部自上而下发黄,严重时整株枯萎死亡,这种现象称为黄化现象。黄化现象严重地影响苗期生长,有些地区更因黄化严重,虽多次引种,未能成功。(一)苗期黄化现象调查1974年5—10月,先后对盐城、射阳、南通、江都、六合、丹阳、太仓、溧阳、宜兴等地进行了黄化现象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黄化程度、生长情况、土壤PH值等。对重碱地区测定了土壤的总盐量。为便于群体黄化程度的比较鉴定,调查中将黄化程度分为五级评定,其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苗木黄化、无黄化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对比分析,结合苗木生长状况,对该地区苗木营养缺乏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郁李叶片黄化的主要因素是Ca、Fe的缺失;青山杨黄化叶片的Ca、Mg、Zn含量明显低于无黄化叶片;银中杨黄化叶片的Ca、Mg、Fe、Zn含量均与无黄化叶片相当,甚至更高,造成叶片黄化现象的原因还须进一步试验分析;试验地块土壤的有效铁、有效锌皆随着植株生长表现为含量降低的现象,应适时补充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2.
五、杨苗根癌病根癌病在我国分布广,寄主多,除杨树外还危害柳树、板栗、核桃及多种果木。苗木受害后根颈部产生近圆形、表面粗糙的褐色肿瘤,苗木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枝叶黄化,严重时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3.
叶片黄化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片黄化现象,不仅树木生长不良,还影响景观的美观度。以张家港市4条城市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樟的立地土壤为研究材料,以叶片正常樟的立地土壤为对照,通过采集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样进行pH、HCO_3~-、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理化性质的测定,研究黄化樟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化樟土壤pH、HCO_3~-、有效磷和有效铜含量均比正常株的高,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比正常株的低;土壤有效铁与pH、HCO_3~-、有效磷、有效铜之间为负相关,而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锌之间为正相关。为预防和治理樟黄化,建议施无机铁盐时配合施用有机肥、低磷的复合肥及酸化介质如红壤或酸化剂;增施如腐殖酸和黄腐酸等土壤改良剂或对土壤有益的生长素如萘乙酸、吲哚丁酸和细胞分裂素如苄氨基腺嘌呤等;还可引入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蚯蚓;改进减少肥料被土壤固定的施肥方式和引入新型肥料品种等。  相似文献   

14.
碱性土壤中的樟树苗木,因缺铁而黄化,成活率低,叶面喷施铁混合液矫治结果并不好,使用铁混合液与腐烂猪粪混合根施,复绿效果最佳,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抗旱、抗寒性均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香樟黄化病对香樟树木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香樟的科学栽植与管护提供理论参考。选择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对其树木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长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樟新梢及树干生长量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香樟叶片含水量及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与黄化程度呈负相关;叶片、新梢及树皮电阻值与香樟黄化程度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黄化程度为I~V病害等级的香樟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350,0.550,0.240,0.150,0.148 mg/g;I~V病害等级的香樟过化物酶活性分别为12,11,8,3和2 U·g-1·min-1。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防止盆景东方百合产后叶片黄化 ,使用含BA的溶液可减少冷藏期间叶片黄化百分比 ,但GA3无此效。用含GA4 7(如Provide)或GA4 7 BA的商品药剂处理叶片 ,几乎可以防止叶片黄化发展 ,用量在2 5mg/L的低浓度均有效。在一些基部叶片褪绿时使用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溶液可阻止叶片黄化进一步发展 ,建议在基部叶片褪绿发生之前就使用生长调节剂。在这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不影响花芽的发展和开放防止东方百合产后叶片黄化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广玉兰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及POD、SOD、MDA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片黄化越严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就越少,叶绿素a、b的比值随着叶片的黄化加重而增大;POD、SOD酶活性随着叶片黄化程度降低,其抗氧化性降低;MDA的含量随黄化程度的加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8.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耐水湿等特点,为我省主要推广树种之一。但在推广以来,全省各地普遍发现黄化症(又称褪绿症),尤以江汉平原湖区特别严重。池杉罹受黄化症后,影响苗本生长,甚至枯萎死亡,严重地妨碍了我省池杉的发展。池杉黄化症,在南方十一省均有发现,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为了弄清池杉黄化状况,黄化原因,以便制定防治措施,我们在1974—1976年开展了一些调查和试验,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19.
油茶青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通油茶青枯病株的根部、茎干部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经鉴定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菌,即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菌体短杆状,极生鞭毛通常1—4根。其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油橄榄、蝴蝶果青枯病病原菌基本一致。感病油茶植株可呈急性萎蔫失水和慢性黄化落叶两个类型。每年4—5月病情逐渐加重,6—9月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20.
病虫害是直接造成城市植物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植被黄化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黄梢最初出现在植株顶部,春梢病状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出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夏梢症状则多在嫩叶期,叶片不转绿均匀黄化、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有的叶脉呈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似缺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