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山山地东西段白桦天然次生林直径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直径分布是林分结构的主要特征,合理的林分结构是充分发挥森林功效的基础。本试验以河北省孟滦林场、黑龙山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白桦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模型分别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白桦幼龄林直径分布均呈反"J"型曲线,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孟滦林场白桦中龄林直径结构呈单峰山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而黑龙山林场白桦中龄林直径分布呈反"J"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白桦近熟林在孟滦林场中其直径结构呈双峰山状分布,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而在黑龙山林场中,白桦近熟林直径分布呈多峰山状分布,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金涛  李永杰  车玉粉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119-122,142
分龄组阐述其适合的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并列出相应算式.认为幼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一般采用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数法;中龄林一般采用收获现值法、收益净现值法;近、成、过熟林一般采用市场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林地资产评估可采用现行市价法、期望价法、费用价法及年金资本化法.并给出了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3.
近自然经营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不同林龄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对林下灌草种类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近自然经营能够增加华北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林下草本的多样性和丰富度。3种经营方式下,林下草本植物种数排序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此外,与未经营相比,采用森林经营措施能够提高华北落叶松林林下的灌木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大岗山湿地松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论述在江西省大岗山山下林场清除灌丛和其它次生植被的迹地上栽植湿地松,发育至中龄林、近熟林时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植的土壤容重明显比湿地松澡龄林和近熟林的高,次生植被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则明显地低于中龄林和近熟林,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也明显要和近熟林土壤遥低;中龄林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少,真菌数量则随着树不断增大呈蛔的趋势;湿地松中龄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明显比次生植被和近熟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于土壤酶活性变化,无论是水解酶类、还是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在杉木幼龄林时期,均是根际土壤酶活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生长至近熟林,则逐渐出现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林阶段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多于非根际土壤,从幼龄林至中龄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均呈下降趋势,但放线菌数量在增多,由中龄林至近熟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数量趋于提高。在杉木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  相似文献   

6.
张天祥  潘帅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28-29,34
湾沟林业局乔木林地面积80645.75hm^2,蓄积12659376.3m^3。林业局乔木林地中,混交林的面积和蓄积所占的比例最高,整个林分以混交林为主,其龄组分布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主要以天然混交林中近熟林和中龄林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凤城市森林的碳储量,通过森林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变更数据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和碳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城市森林碳储量最大的树种是柞树,不同林龄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碳储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成熟林和幼龄林。  相似文献   

8.
集粹     
幼、中龄抚育间伐四项措拖 1.抚育间伐对象:①人工林:郁闭度在0.9以上的幼龄林;0.8以上的中龄林;0.7以上的近熟林。②天然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中龄林;0.6以上的近熟林,或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与珍贵树种较多的林分,以及立木分布均匀,郁闭度在0.5以上的林分。③飞机  相似文献   

9.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3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收获现值法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用)》中规定为林木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根据中龄林林分和木材生产、木材市场的特殊性,对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使之在评估测算中更为合理和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岫岩地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林龄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土壤物理性质反映出岫岩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通过土壤化学性质反映出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近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最差,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丘陵区杉木人工林不同林龄结构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对其人工中龄林及近熟林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用辛普森(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龄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人工近熟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中龄林林分其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工中龄林随年龄的逐渐增大其群落植物种类逐渐增多,林分进入近熟林后,其植物种类变化不很大;同时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普遍呈现出近熟林高于中龄林的趋势,较为明显的是灌木和草本;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应根据不同林龄合理调整种群结构,创造良好的林地生长条件,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7,(1):43-49
以5a(幼林)、12a(中龄林)、18a(近熟林)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抚育间伐与对照(不抚育)2种处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5年底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促进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44.4%、中龄林多25.0%、近熟林多14.3%,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59.3%、中龄林多31.0%、近熟林多19.9%,上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对照比,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抚育明显改善了杉木幼、中龄林的健康状况,健康等级抚育样地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一级;抚育提高了林下植被种类的丰度、高度和盖度,抚育样地植被的垂直结构明显;总体而言,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林下植物生长和林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林好于中龄林,好于近熟林。试验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济宁市林业资源现状,及森林价值评估相关标准,按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各龄组进行固碳释氧生态功能价值初步评估。经统计核算,济宁市257499.55hm~2,林木蓄积量14785456.54 m~3,森林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74.09亿元。根据林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森林固碳释氧生态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取样法与浸泡法,对湖南会同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叶和枝)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成熟林(2.72 t/hm~2)近熟林(2.36 t/hm~2)中龄林(1.26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成熟林(5.50 t/hm~2)近熟林(4.49 t/hm~2)中龄林(2.20 t/hm~2);枝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近熟林(1.20 t/hm~2)成熟林(1.09 t/hm~2)中龄林(0.27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241.37%)近熟林(224.80%)成熟林(208.17%);枝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成熟林(148.63%)近熟林(107.37%)中龄林(81.80%)。叶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中龄林(3.54 g·g~(-1)·h~(-1))近熟林(3.06 g·g~(-1)·h~(-1))成熟林(2.79 g·g~(-1)·h~(-1));枝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近熟林(1.92 g·g~(-1)·h~(-1))成熟林(1.74 g·g~(-1)·h~(-1))中龄林(1.44 g·g~(-1)·h~(-1))。叶、枝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叶凋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率均明显高于枝凋落物,其在持水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非毛管孔隙度为近熟龄(36.66%)>中林龄(28.61%)>幼龄林(18.55%);根据土壤蓄水能力的大小,可以得出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为近熟林(107.74t/hm2)>中龄林(81.24 t/hm2)>幼龄林(57.43 t/hm2);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水源涵养功能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松脂,是松树的树脂分泌物。松脂经加工处理制成松香,用途很广。松香还是我国大宗出口创汇产品。松脂开发是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更好发挥林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据近年森林资源调查建档统计,衡阳市有马尾松林130万亩,其中已进入中龄杯和近熟林面积共0.33万公顷,陆续营造的20万亩湿地松也进入了中龄林和近熟林。这样,全市有中龄林和近熟林共0.133万公顷。据衡阳市林化站抽样调查统计,平均有1/3中龄林和近熟林胸径达20厘米以上。按林业部松脂采集规程,胸径20厘米以上可采胀的松林有0.557万公顷。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的三段式序列林价表的编制方法是:区别幼龄林、中龄林(包括近熟林)、成熟林三个阶段,相应采用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场价倒算法进行序列林价表的编制。并应用该法编制了大田县梅林国有林场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活立木蓄积的序列林价表。  相似文献   

20.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则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近熟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低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过熟林乔木层碳储量最高。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至过熟林恢复至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氮储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的中龄林与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年变化量高于近熟林,近熟林年变化量呈净减少;在思茅松天然林中,人工更新与在常绿阔叶林中造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可以累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此外,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