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成恢177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成恢177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籼型恢复系绵恢502与美国光身稻Lemont杂交,后代通过花药培养和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水稻恢复系。成恢177已配组出川香优2号、冈优177、中优177和D优177等4个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也作为稻瘟病抗性资源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要从事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亲本材料创制、新品种培育、分子育种技术及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工作。现有科技人员17人。"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48"项目、水稻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等重大项目30余项。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Dale Bumpers国家水稻研究中心、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美国Clemson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育种研究的成效和经验郑九如,林文彬,叶新福(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1991~199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水稻育种攻关和省水稻育种攻关的研究任务。同时承担了院水稻育种重点课题。通过5年的研究,成果较突出,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积累了...  相似文献   

5.
改良稻瘟病抗性是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水稻材料的接种鉴定、抗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MR365的香味遗传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R365及其作香味供体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新香A、湘香2号S与V20B、V41B、珍汕97B、明恢63等非香亲本杂交,采用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1F1植株和F2米粒的香味表现,结果表明,MR365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MR365育成了几个香稻不育系,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香优63、新香优77、新香优80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认)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泸优911是由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泸香618A与恢复系R91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稻瘟病抗性较好等特点.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2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川香优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川香29A与成恢177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稻米品质优,抗稻瘟病力较强,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泸恢161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用中间材料抗18作母本与泸恢5240杂交,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抗稻瘟病籼型水稻恢复系。利用该恢复系已组配出宜优1611、玉龙优1611、川优1611、神优9611和川优8611等优质杂交稻组合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审定。  相似文献   

10.
MR365的香味遗传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R365及其作香味供体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新香A、湘香2号S与V20B、V41B、珍汕97B、明恢63等非香亲本杂交,采用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1F1植株和F2米粒的香味表现,结果表明,MR365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MR365育成了几个香稻不育系,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香优63、新香优77、新香优80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认)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90年代以来,湖北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在杂交水稻三系法育种的基础上,借鉴玉米三交种选育方法,采用“基础不育系/桥梁保持系(高抗稻瘟病)∥恢复系”的配组方式,将桥梁保持系中的主效抗性基因导入基础不育系,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稻瘟病抗性提高的三系三交中籼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新恢复系的使用年限,有效地推动了稻瘟病常发病区杂交水稻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简化,制种成本低,配组自由,杂种优势强等优点。198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0多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7,(5):86-87
内优683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083与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不育系内香6A配组育成的抗稻瘟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稻瘟病抗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6003)。  相似文献   

14.
《福建稻麦科技》2014,(2):35-35
正2014年5月6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湖南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等26家科研和教学单位共同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超级稻重点区域目标产量高效育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水稻所所长程式华指出,超级稻项目自1996年设立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育种理论、技术方法都有新的突破,特别在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培育出一批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项目凝聚了全国水稻育种的科研力量,建立了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农业部正式启动实施1000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超级稻四期目标)。该计划由袁隆平院士总牵头,组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协作攻关,选育出在我国水稻主产区(以长江中下游稻区为主),百亩方实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历经16年的联合协作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在超级稻育种理论、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育成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  相似文献   

16.
内6优5240系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泸恢5240与内江内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香型抗病不育系内香6A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剑叶直立、稳产性好、后期转色好、抗稻瘟病的特点。201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稻亲本的分子遗传改良与强优组合的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繁源A强优势组合的配制与利用"、"水稻区试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项目共育成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育成2个优质水稻不育系,改良育成1个抗稻瘟病恢复系,配制了30多个品种参加省级各级区域试验,建立了水稻研究所水稻苗头品种所区域试验平台。"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与父母本抗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9个水稻不育系与12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5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福建省将乐县黄潭、上杭县茶地的稻瘟病重病区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22个抗稻瘟病组合.对杂交组合与父母本的稻瘟病抗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杂交组合的叶瘟和穗瘟与母本叶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父本叶瘟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杂交水稻抗瘟性育种中,选用抗瘟性好的不育系作亲本配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武陵山区气候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武陵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以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米质和抗性选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抗稻瘟病和耐寒育种,达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有机统一.实现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强区内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建立多病圃对种质资源、亲本和组合进行联合鉴定筛选,通过病区胁迫选择、非病区选择与高海拔基地抗寒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组合.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鉴定或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病的恢复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并相继通过各级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沈超  林朝明 《杂交水稻》1999,14(3):44-44
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906是我所用自育的恢复系蓉恢906和外引不育系冈46A配制的中籼迟熟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稻瘟病强、易制种等特点,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得四川省六大作物攻关后补助。目前,成都市农牧局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