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日本正式开始研究和施用钾肥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研究钾肥的内容包括:钾肥在各种土类和作物上的肥效,钾在作物生理上的特性和功能,钾在土壤中的行为。 日本钾肥的施用水平从60年代起一直稳定在70万吨左右,田间作物氮、磷、钾肥配比在世界上也一直保持在1:1:1的较高水平。日本施用的钾肥品种主要为氯化钾和硫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浙江省糯稻品种的演变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1)50、60年代,代表品种为农家品种红壳糯;(2)70年代,代表品种为引入品种京引15;(3)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品种为杂交选育的双糯4号;(4)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代表品种为祥湖系列;(5)90年代末,代表品种为绍糯119等。近20年来浙江省育成的晚粳糯品种,其主要亲本来源为农虎6号、矮粳23、测21等3大晚粳品种,且全部是以农垦59为基础进行品种间杂交的衍生品种。超高产、多样化品质选育和早籼糯、早粳糯的开发研究是糯稻品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虹鳟鱼养殖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发展成年产鳟鱼700多吨,占全国虹鳟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广阔的冷水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我省虹鳟鱼养殖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成为养殖面积居全国首位。我省养殖虹鳟鱼类在全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到上个世纪末,虹鳟鱼的品质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及制种的管理不严格,出现了品质、品种的退化现象,品种单一,生长缓慢,肉质下降,特别是近亲繁殖,引起某些疾病的垂直传播,大量暴发鱼病。  相似文献   

4.
用丁二胶、精胺和亚精胺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的水溶液在初花期和末花期喷布花序,以研究两个自交不孕芒果品种菠萝香芒(Lan-gra,兰格拉)和椰香芒(Dusheri,达谢里)的座果和保果效果。丁二胺(10-4M)于初花期施用能提高椰香芒座果,而在末花期施用精胺(10-4M)对促进菠萝香芒座果最有效。多胺在末花期施用比初花期施用保果作用更好。精胺对两个品种增产比丁二胺或亚精胺更有效。初花期施用精胶(10-3M)和末花期施用丁二胺(10-4M)分别对增加椰香芒和菠萝香芒的最终保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芸豆的应用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芸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是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的总称.我国是一个品种资源丰富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保存普通菜种402635个,多花菜豆品种189份,其中不乏值得推广利用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资源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部存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库.我国已成为世界芸豆主要生产国,面积、产量皆超过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洋葱均为秋播,第二年5~6月间收获。因此冬季(12~2月)很少有鲜洋葱上市。国外在60年代初就开始了冬收洋葱的研究工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育成了专用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作为解决淡季蔬菜供应的途径之一。1987~1990年我们进行了冬收洋葱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需求多样。过去农民使用的农资商品品种有限,功能单一。而近年来农民对化肥的需求由以单纯施用氮肥变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化肥的平衡施用,因此复合肥开始受到农民欢迎。2.选择品牌。过去农民选购农资商品,主要要求经济实用,而近年来十分注重农资商品的质量和生产厂家的知名度、信誉度。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英国ICI有限公司70年代末推出的一个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我们1985~1987年试验表明,多效唑对大豆有矮化抗倒、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加产量的效果。1988年在国营农场示范推广证实,大豆施用多效唑,不仅解决了大豆倒伏问题,满足了机械化收割作业的要求,而且产量显著提高。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豆品种为N-75-1、N-33(中早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麦品种的大量调运,麦田生物种群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麦田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杂草群落演替较快,原来没有的或次要的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或顽固性杂草,原来容易防治的杂草演变为抗性杂草.而且目前市场上麦田除草剂品种多而杂乱,致使除草剂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有的还危及到下茬作物和邻近作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黄瓜(CucumissativusL.)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随着黄瓜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发生的日益严重开始了黄瓜的抗病育种。津研系统黄瓜品种的育成〔1〕,标志着我国黄瓜抗病育种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我国露地栽培黄瓜品种的第一次更新换代。在常规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于70年代开始进行黄瓜杂种一代优势利用与研究〔2〕。1979年组成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1983年抗病育种纳入了国家攻关计划,新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对黄瓜育种技术、方法及…  相似文献   

11.
自1840年开始,中国被迫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道路.开始,人们只知道西方的武器厉害,经过长期的教训发现,中国必须从各个方面向西方学习,包括农业等,而不仅仅是军事方面.因此许多农业书籍被翻译成中文,许多农业机械、农作物和畜禽品种被引进到中国.本文主要关注来自欧美的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作者指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1840年,至1895年左右;第二阶段从1896年到20世纪的20年代末;第三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使得本土化的过程到1949年仍然没有完成.大约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几个标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才完成了欧美猪品种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普及了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育种进展慢,至90年代中期,山区的当家品种恩单二号、郧单一号、宜单2号已种植了10至20余年未能更换,致使恩单二号等当家品种生产性能不高,制约了全省玉米单产水平,1995年全省玉米平均亩产仅为254 kg,与全国玉米平均亩产水平(327 kg)相差73kg.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后期,我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品种单一,没有适宜的中熟高产品种.主栽品种丹玉6号、沈单3号等生育期较长,在无霜期较短的高寒山区,高温年增产.低温年减产,造成了玉米产量不稳定的局面.为了选育适合我省高寒山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我们从80年代初开始以高产、抗病、中熟、优质为目标,进  相似文献   

14.
一、障碍因素(一)品种多、杂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农资市场上,杂交稻品种近100个,表现不一。(二)施肥单一大量施用化肥,农家肥施用减少,有机质含量降低,氮、磷、钾失调,影响了水稻产量的发挥。(三)管理手段落后在杂交稻生产上,农民在管水、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上缺乏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丸衣化技术在牧草种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种衣剂的研究,而且大部分为高毒低含量的化学型.到了80年代末,研究出生物种衣剂,到了90年代后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应用于棉花、蔬菜等种子.  相似文献   

16.
<正> 保护地黄瓜是我省冬、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约占保护地蔬菜面积的70%左右。近几年我省保护地蔬浆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仅就23个城市而言,目前蔬菜温室、大棚面积已达3000公顷,其中温室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多。保护地黄瓜品种,自30年代末开始一直利用“长春密刺”地方品种,而该品种在长期生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年平均无霜期115d,年平均降水量在548.8mm左右,年≥10℃有效积温为2293.1℃左右。红星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玉米品种孚尔拉开始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正>市场调查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3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产西洋参的产销趋势同市场上所有中药材一样跌宕起伏,潮起潮落,直到2009年才开始稳定下来,呈现销量明显增长、价格逐年上涨的良好态势,已由平销品种一跃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和"强势品种",引起药厂、饮片厂、药企、保健品厂、食品饮品厂、药市、药商、医疗单位和外贸出口等多个领域的密切关注。2013年国产西洋参产新后,尽管遇到全国药材  相似文献   

19.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在80年代末引进试种草莓,采用保护地(塑料大棚)栽培获得成功后,在该县鹤溪、渤海、标溪、沙湾等乡镇迅速发展。2003年,全县大棚草莓种植面积达到85亩,年产量70多吨,总产值超过4.5万元,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棚内湿度大,品种比较单一(主  相似文献   

20.
麦类作物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麦类作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蚜性,已被大量实验证明,而且利用品种的抗蚜性已逐渐成为麦蚜综合防治的一个基本手段。小麦抗蚜性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美国于1947年就有研究报道。我国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