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金针菇的母种分离,一般是采用常规袋栽的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因菇体小,菌肉薄,柄中空,出菇时要求相对湿度大污染杂菌机会多,分离时用酒精消毒又使组织块受伤,所以分离成功率很低。为提高成功率,笔者采用现蕾后在无菌条件下套瓶法培养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于1995年1月各试验15支试管,成功率为86.7%和93.3%。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平菇和凤尾菇组织分离的母种斜面上常会长出菇蕾,使营养菌丝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转管后也易发生变异。用这种菌种,出菇期往往提前,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为了预防斜面上出菇,我们选用不同时期形成的平菇和凤尾菇子实体作种菇,进行了不同处理的组织分离试验。材料和方法:菌种选用平菇“农大11号”菌株和凤尾菇“农科1号”菌株。从平菇和凤尾菇的棉籽皮  相似文献   

3.
杂菌污染是平菇生产中的大敌,它严重影响平菇栽培业的发展,对此本人就几年来防治污染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一、严格进行菇房消毒是夺取平菇丰收的基础。初学种平菇一般是成功的,可是从第二年开始,几乎都出现程度不同的污  相似文献   

4.
福建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香菇、黑木耳生产。但是由于高温多湿,杂菌非常活跃,对新接种的菇木、耳木危害极大。为控制杂菌孳生,力争菇、耳丰产,除加强管理,做好清洁、通风和控湿等工作外,在菇木上涂石灰水,也有一定效果。我们在沙县高桥公社官庄菇场进行了试验,经过石灰防治的菇木情况良好,而未经处理的霉菌污染率达5~10%。用石灰防治菇木杂菌,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先在木桶中溶好15~20%的石灰水,  相似文献   

5.
栽过平菇的旧菇房,因空间湿度大,床架及空间残存的杂菌孢子密度大,重复栽培病虫害猖獗.我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防杂措施,经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发菌成品率达95%以上.现将旧菇房栽平菇要点介绍如下:(一)菇房消毒要严格前批菇栽培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废料,并立即进行菇房的第一次消毒,将墙壁、地面及床架等用5~10%的石灰水喷洒一遍,再按每  相似文献   

6.
组织分离是生产食用菌母种常用的方法。为防止污染,一般都是把种菇置无菌箱中,用0.1%升汞水或70%酒精进行菇体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后进行分离,工序多,成功率也不很高,因为多一道工序就多一次污染的机会。为此,笔者对种菇消毒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杨自轩 《食用菌》1996,18(5):12-12
食用菌组织分离中,菇体表面通常采用75%酒精或0.1%升汞消毒,也有直接进行分离而不消毒的。前者较烦,条件差的地方药品也是个问题,且成功率大多只有70%;后者如菇生长环境脏,效果较差,甚至全失败。对此笔者经长时间试验表明,对平菇、草菇、香菇等较大型菇采用酒精灯、蜡烛、炉火等外焰进行瞬时表面消毒,不管在接种箱中还是在清洁静风环境中进行分离,效果都比前两者好,成功率达80%以上,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的母种(二级种)制种试验,在接种箱内分别使用500×10-6、1000×10-6、2000×10-6的强力安空间喷雾消毒处理,接种制作307瓶平菇母种,制种成功率依次为982%、100%、100%。试验在平菇的生料栽培中用杀菌剂拌料,生料栽培160袋,结果发现强力安未能抑制试验条件下的杂菌生长,结果表明,以强力安拌料的防污效果低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另外,试验还用3种浓度的强力安药液分别拌料200kg,然后发酵,再床式栽培草菇(Volvarielavolvacea),未发现杂菌生长。但是出菇以后仍然出现少量木霉,说明强力安的时效较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菇生产在我地发展很快,大多数菇农都是用中、低温型品种,冬播春收或春插春收,一般出完三潮菇后很难继续出菇,即使出菇,菇体小、产量低、菇质差。对于春播平菇,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加上害虫和杂菌相应增多,有些菌丝块还没有彻底出菇只好废弃,造成了原料的浪费。为此,我们从1994年夏~1997年夏季,在6个点上连续进行了废菌块越夏后再出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 菌块的选择及越夏管理 选择无杂菌无虫害的菌块,脱掉塑料袋,置于室内恒温下风干至含水量20%左右,用0.3%的石灰水和0.1%的多菌灵全面喷洒消毒,再搬到灭菌处理过的室内,以“井”字形或“人”字形堆放。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湿度控制在35%~40%,每天需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为2小时,每周需对菌块进行翻堆2~3次,控制堆心温度不得超过30℃,直到越夏结束。 2 二次出菇技术要点 ①室内出菇:我市气温在9月中下旬明显下降,这时废菌块越夏结束,将菌块置清凉水中浸泡2天吸足水分,同时追加2%的葡萄糖和0.1%的过磷酸钙营养液。然后转入菇房覆膜出菇管  相似文献   

10.
八、平菇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易感染青霉、木霉、霉孢霉、毛霉等。虫害有菇蚊、菇绳、瘿蚊、螨类、线虫等。危害严重的是木霉及菌蝇、瘿蚊等。病虫害及杂菌防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首先应搞好环境卫生,菇房进料前后应严格消毒。培养料的pH值调到8左右,以抑制偏酸性杂菌。熟料栽培杀菌应彻底,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要求进行。用塑料袋栽的塑料袋不宜过大,否则杀菌不易彻底。生料栽培应适当增加用种量,使达到10~15%,并加0.1~0.2%的多菌灵拌料。管理中料不  相似文献   

11.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杨淑荣  许广波 《食用菌》1996,18(6):12-12
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母种分离及扩繁是菌种制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母种分离方法的消毒处理需要将分离材料在0.1%~0.2%的升汞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用无菌水漂洗2次,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常在分离材料中留下残液,影响成活率。在母种扩繁过程中,左手拿2支试管,右手夹2个棉塞,还要拿一个接种铲,操作不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母种的分离及扩繁进行了改进。 一、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 种菇,菇木,解剖刀,接种耙,接种架,酒精灯,70%酒精,培养皿,玻璃铅笔,PDA培养基,原始母种。  相似文献   

13.
《浙江食用菌》2010,(2):40-40
采取两段出菇法培育平菇,可取得135%的生物转化率,具体做法如下。 1.菌种生产。在接种篷中接种,工作效率可提高3~5倍。篷内用1%来苏儿喷雾消毒后接种。接种时在袋口料面上铺一层菌种,可避免杂菌污染,菌丝生长时间可缩短3~7天。  相似文献   

14.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平菇出菇期高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产量、质量的高低受培养基质 (培养料 )、菌种 (品种、质量 )、培菌管理、出菇管理、环境(生态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菇期如不进行精心的科学管理 ,生产出的平菇不是产量低 ,就是质次。为了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扩大种菇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对菌种场地选择 ,高产出菇方式及管理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1 选好出菇场地平菇出菇期相对其它菇菌类较抗杂菌感染 ,但不能说明期间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不会造成感染。如果出菇场地选择不当 ,亦会大面积感染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或出菇失败。出菇场地应选择周围环境清洁 ,远离污染源 ,如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段木栽培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时,除了受绿色木霉、青霉、曲霉、毛霉等杂菌侵害外,还经常受到朱红栓菌、云芝、鸡毛菌、黑疔、牛皮箍等杂菌的严重危害。这些杂茵一旦侵入段木,就与菇耳争夺养料、水分和空间,甚至分泌一些毒素抑制菇、耳菌丝生长,使菌丝萎缩死亡,影响出耳、出菇,据调查,造成菇耳减产通常达20%~60%,有时甚至绝收。我们经过几年的段木栽培试验,总结出了杂菌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现介绍给同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香魏菇是本所1997年育成的食用菌有性远缘杂交新品种。该菇由阿魏蘑( pleurotus ferulae)与本所1994年选育的香平菇(杂交亲本为香菇和平菇)杂交而成。菌柄洁白、质地脆嫩,菌盖浅灰至深灰色,兼有阿魏蘑的甜美风味和香平菇的较强抗逆性。经1998~1999年年初多批次栽培试验和菌株筛选,现已获得两个遗传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的菌株,分别编号Lpk15和Lpk16。本文着重介绍香魏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菌种制作①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平菇产量、品质和抗性,我们从1984年起,以当地栽培表现较好的佛罗里达平菇为供试菌株,采用组织分离、尖端菌丝挑取提纯法进行纯化复壮,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了多点品比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初步结果表明以F—01比较理想,现简介如下:一、分离纯化供试菌株为佛罗里达平菇,从丹阳食用菌所引进。选择生长发育正常、菇形较大、无病虫害的七、八成熟子实体作分离种菇。母种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5%、糖1%、过磷酸钙2%、石膏2%,另加3%土豆汁液;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8%、糖1%、石膏1%。于秋末冬初或初春将种菇用无菌纱布包好,在无菌箱内用酒精行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9.
杨自轩  张敏 《食用菌》2002,24(1):16-17
在利用 PDA培养基进行母种分离、母种扩大、活化过程中 ,杂菌的污染在所难免。对此 ,我们经多次实验 ,在 PDA培养基中加入 1.2 5 m g/ L四环素 ,起到良好的防杂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培养基制作 在 PDA培养基分装前 ,把四环素磨成粉 ,每升加医用四环素 5片 ,然后搅拌均匀 ,分装试管。如常规灭菌即可。其颜色比 PDA深 ,呈黑褐色。2 母种分离结果 分离用平菇苏平一号 ,草菇 V96 6 ,茶树菇一号 (引自福建农科院 )。分别在平菇 2 0 0 0年 1月 ,9月 ,2 0 0 1年 3月进行。每种菇重复 3次 ,每重复 10支试管 ,分离后每天观察 ,凡…  相似文献   

20.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