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2.
代维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97-99,145
通过对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产量构成因素、生育进程、幼穗分化进程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千粒重则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7个播期的生育进程与幼穗分化进程在前期有显著差异,而在生育后期逐渐接近。半冬性品种以10月10-20日内播种、春性品种以10月10日-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小穗分化和小花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1994~1996年在天水地区观察了不同播种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适期播种期情况下,冬性品种在越冬前进入伸长期,半冬性品种进入单棱期,但二棱斯均在返青后出现;(2)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棱期持续时间不同;(3)不同播种期小麦的叶片数不同,播期每推迟10d,大约减少1个叶片(4)适期播种情况下,小麦幼穗分化时间早,前期分化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5.
低温在小麦春化过程中生理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不同品种小麦,在1—3℃下进行种子春化处理0—60天。结果表明:(1)春化中的低溫有两种效应,即启动幼穗分化和抑制生长。对于春性小麦,低温只有后一种效应。(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幼穗内ABA的含量,结果发现,春性小麦>偏春性>冬性>强冬性,而与各类小麦对低温的需要程度顺序相反。此外,种子经春化处理过的幼苗,其幼穗ABA含量均比对照高。所以,可初步认为:冬、春性或冬、春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在温度要求上的差异,是体内抑制型激素水平存在差异的反映,春化处理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于低温诱发体内产生ABA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条件下 ,播期对弱春性品种皖麦 44成熟期的影响最大限度将不超过 5d ,适期 ( 10 2 0~ 10 2 7)播种进入越冬期间 ( 0 1 17)的积温 5 2 0 .4~ 43 1.6℃ ,单株分蘖 3 .6~ 2 .8个 ,主茎叶龄 5 .1~ 5 .6,穗分化进入二棱初~二棱中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推迟而减少 ,以适期播种的居多 ,达到 160 15 .5~ 15 65 1.0kg/hm2 。叶面积系数随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以适期播种最大 ,抽穗期达到 7.13~ 6.88。随播期推迟 ,成熟期株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春季冻害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冻害程度因品种、播期、墒情、土质、苗情等不同而差异很大.2月中旬后,小麦进入返青阶段,幼穗分化进入护颖分化期,植株起身拔节,抗寒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个不同的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下小麦幼穗分化特点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4个播期下洛旱7号小麦幼稳分化进程表现明显不同,并且4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要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C播期(10月15日)下,小麦幼穗分化进程所用时间为155d,12月23日进入二棱期、4月8日进入四分体时期较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侏外部开矿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 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夏谷幼穗分化及叶龄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谷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各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之间的关联,为谷子生产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抗拿捕净除草剂夏谷品种济谷16和糯性新品种济谷18为材料,于2015年4月29日至7月8日设置8个播期处理,处理间隔为10 d。60万株/hm2大田生产条件下按播期顺序种植试验小区。在5叶期,每个小区内标记生长均匀一致的谷子植株120株,之后到抽穗每隔1—2 d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在OLYMPUS SZX16数显体视显微镜下剥去样品苞叶至露出完整幼穗,进行系统观察与拍照,并详细记载不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在各幼穗分化阶段的叶龄以及成熟期植株的总叶片数。【结果】播期和品种对夏谷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依据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刚毛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等5个幼穗分化阶段的特点,以济谷16的系列穗发育图片为例,清晰完整的描述了夏谷幼穗发育过程。播期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和持续天数的变化引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提前,由出苗后32 d变为22 d左右;幼穗分化过程的持续时间缩短,由28 d变为19 d左右;谷子生育期缩短,由109 d变为83 d左右。在不同的幼穗分化时期,叶龄和叶龄指数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不同,而叶龄指数与幼穗分化时期在不同播期间保持着更为稳定的对应关系。2个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均符合直线回归关系,R2值在0.977—0.997,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期Y依叶龄指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b X+a,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济谷16、济谷1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可以用共用的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结论】2个夏谷品种幼穗分化发育形态基本一致,但播期对2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有所不同。播期造成的幼穗分化时间的差异是影响谷子生育期的主要原因。根据植株外部叶龄状态判断谷子幼穗分化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4.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年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冻害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该年型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 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年型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光周期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泰山9818、J30等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于小麦返青后不同时期进行长日照转短日照、短日照转长日照的光周期处理,解剖镜观察小麦分化期的不同。[结果]随着短日照处理后延,短日延迟作用减弱。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小麦雌雄蕊后短日照延迟作用最小或无。二棱期转短日照后,光周期敏感型品种J30未能抽穗。短日延迟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期"。二棱期短日照转长日照后,各品种的穗分化进程明显加快,J30也能抽穗,再次表现出光周期反应的滞后。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的反应较小。[结论]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受光周期的影响小于光周期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比露地对照增产达44.4%。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和提高生育前期地温的作用,使覆膜小麦出苗早、整齐,促进营养生长,穗分化时间较长,灌浆充分,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8mgCO2/dm2.h、13.70mgCO2/dm2.h和11.62mgCO2/dm2.h,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最高可达13.01g/m2.d,平均为8.24g/m2.d,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光周期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泰山9818、泰山21、4133J、30等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不同时间日照的光周期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结果]J30是光周期敏感型品种,泰山9818、4133、泰山21是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光周期敏感型品种的生长短日照时受到抑制,护颖至小花分化期的天数最小,二棱期的出现、通过及雌雄蕊的出现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受8 h短日照的抑制程度要明显小于光周期敏感型品种,二棱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雄蕊-抽穗期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其次是二棱初期-护颖分化期。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受短日照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多穗品种泰山21、4133。[结论]穗分化的某一阶段不能作为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2010年和2011年春小麦生长季,选用宁春50号,研究高产条件下特殊气候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0年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水分利用效率、总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高于2011年;在不同生育阶段,播种至二棱的阶段耗水量、播种至二棱、拔节至开花的耗水模系数2011年显著高于2010年,二棱至拔节、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至成熟的耗水模系数2010年显著高于2011年;2011年春小麦的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2010年春小麦土壤耗水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土层,表明2010年春小麦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②2010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开花至成熟>拔节至开花>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2011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播种至二棱>二棱至拔节, 2个年份的耗水强度均为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二棱至拔节>播种至二棱,且2个年份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变化规律均与生育期基本吻合;③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为2011年>2010年,降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和土壤耗水量为2010年>2011年;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为2010年>2011年,降水利用效率为2011年>2010年,且差异显著。综合表明,2010年明显高于2011年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能由于2010年气候条件促进春小麦具有较高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以及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较多的降水和较高的土壤耗水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的发育特性,以4个春小麦品种(系)和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30、40 d六种春化处理,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时期、穗分化进程、株高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作用可促进小麦二棱期的出现和通过,缩短苗穗期,不同春化处理下,冬小麦苗穗期的变异系数较春小麦的高;适度延长低温春化时间能够限制小麦主茎的顶端优势,促进小麦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利于小麦穗长的增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