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永林 《农家致富》2007,(10):30-30
三、精心组织实施水稻科技项目,加强实用新型稻作技术组装集成 今年由江苏省种子站牵头实施的水稻重大科技项目有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超级稻示范推广等,项目重点安排在部分水稻主产县,各地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要求,认真开展有关技术集成与研究工作,组装集成适宜各稻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稳定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实现全省水稻单产跨越600公斤提供技术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水稻育种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米是福建省城乡居民的主粮.稻作科技进步与稻米生产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证明,稻作科技进步在推动稻作生产水平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台阶起着决定性作用.回顾历史,对探讨和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向,保持稻作科技、稻米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来型稻作及其扩展(续)日本京都大学田中耕司彭世奖林广信译Ⅲ.马来型稻作的扩展前面已经把马来型稻作的技术要素,从耕作到收获、加工方法都进行了叙述。但是具有这种技术要素的整套稻作体系,在东南亚岛屿部以外的地区能否看到呢?同时,那些个别独立的技术在岛屿部...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及其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2003年,国家平台建设以资源整合和共享为重点,以建设较完整的物质和信息支撑系统以及相应的服务平台为目标,主要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装备与实验基地建设,科技数据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网络科技环境建设,建立重大领域监测、预警、应急系统的技术支撑及科技基础标准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调动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改变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为政府包办的格局,构建新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主体一农业企业化技术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时期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可行模式,通过下派科技人员到闽北山区产粮大市建阳市挂职等实践,着力于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动植物十大类优良品种、五项综合技术、三个生产模式和一个体系建设。在实践中注意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促进“研”与“产”的结合;切实搞好“五个结合”,服务于大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水稻生产的科技对策发展水稻生产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稻田综合生产力。遵循改善稻作生产环境、扩大种植面积、主攻高产、稳收总产、优化结构、改良品质、提高效益的原则,实施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加大管...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入户的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目标 一是要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二是要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三是构建并逐步形成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优粮工程”实施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关于"十一五"湖南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农村、农业科技的现状主要是存在四大矛盾,即:农产品增产与增值的矛盾,农村经济短期效益与长期安全的矛盾,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与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矛盾。通过分析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选择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农产品集约化绿色健康生产技术体系,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公共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阐明了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进展,推荐了以机械旋耕埋草为基础,麦草全量还田利用为特征,实施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农田保育轻简稻作技术体系,展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疆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疆畜牧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与现状、新疆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新疆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超,男,1955年10月出生,江苏睢宁人。1982年2月毕业于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水稻育种栽培研究室主任。兼任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种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北方稻作协会常务  相似文献   

13.
施肥与水稻生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宜春地区稻作施肥情况分析,论述了稻作施肥的三个阶段,得出了施肥量与产量,有机肥、化肥与产量,氮磷钾肥与产量的回归相关关系,对今后稻作施肥提出了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性、福建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入手,提出农业科技发展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六方面工作着力点: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基础性研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为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在SRI技术体系创新,生产示范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形成了四川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并说明其技术体系要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烟台市的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数量少。二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速度慢。三是储备技术严重不足。四是农民对农业科技投入不够合理。为此,面向21世纪的科技兴农工作,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大力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科学进步的作用,逐步建立三大体系,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发展五项技术,即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降  相似文献   

17.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功能促进甘肃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农业科技对甘肃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根据甘肃省农业科技现状与省情,从产前信息,培训与宏观指导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与流通服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功能,促进甘肃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跨境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搭建、跨境农业技术培训服务、跨境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和跨境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模式特色鲜明并走向成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总结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成功经验与面临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健全跨境农业技术市场体系、促进跨境农业科技合作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健全跨境农业科技合作体系、构建跨境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协调机制以及提供跨境农业科技合作配套服务支撑体系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技术政策、科技管理和资源配置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要贯彻一个方略、拉长二个链条、发展三色科技产业带、组织四大科技行动、实现五个替代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构建起具有河北特色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吉林省水稻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吉林稻作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吉林省 2 1世纪水稻栽培是以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综合性与可持续性 ,以及良种与良法为基础的产业化研究为特点 ,指出稻作的发展是以研究物化成果、增加效益、发展效益农业为主要目标的稻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