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SR3522作母本,晋谷16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2006年在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试中,2a平均折合产量3891.0kg/hm^2,较对照品种晋谷34号增产13.3%.籽粒含粗蛋白12.32%、粗脂肪3.17%、赖氨酸0.21%、直链淀粉(脱脂样品)15.7...  相似文献   

3.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8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麦8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优质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08年山西省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171.9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594.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9%。通过分析晋麦85号的选育过程和遗传基础,介绍了其特征、产量表现、抗逆性能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5.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6.
临洮县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龙 《甘肃农业》2013,(19):23-24
在临洮县洮阳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比试验表明,中晚熟品种澳玉32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6591.5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28.7%,居第一位;中晚熟品种登海3622,折合平均产量13506kg/hm^2,较对照增产4.76%,居第二位:中晚熟品种沈单16号(cK)折合平均产量12892.5kg/hm^2,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2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沣油520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杂交油菜品种,由Pol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3R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515.0kg/hm^2,比对照增产6.67%。在长江中游区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01%。芥酸含量O.15%、硫苷含量24.63μmol/g(饼),含油量41.9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长江中游区及邻近各省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抗旱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抗旱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旱性突出。在2004-2006年青海省水地、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49.36t/hm^2,较对照下寨65平均增产27.9%;2005-2006年水地品种区试中平均单产达到55.63t/hm^2,比对照青薯2号平均增产10.3%;商品率为82.2%。品种根系发达,抗旱性强,品质优良,鲜薯淀粉含量19.76%,干物质25.72%,还原糖0.253%,维生素C23.03mg/100g。该品种生长适应性较广,尤其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比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崆峒区进行的旱地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锦玉2号株型紧凑,穗行数、行粒数及穗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9296.0kg/hm^2,较对照品种承单20号增产19.04%,可作为崆峒区旱地玉米推广首选品种;登海9号折合产量为9146.8kg/hm^2,较对照增产17.13%,可在崆峒区部分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云红三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云南省多点试验,该品种折合产花74.8~442.95kg/hm^2,平均249.75kg/hm^2,居参试材料第二位,对照弥渡红花折合产花40.50~416.40kg/hm^2,平均195.15kg/hm^2,该品种比对照平均增产27.98%,经方差分析,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示范中该品种平均产籽1610.4kg/hm^2,平均产花336.15kg/hm^2,产值达18274.50元/hm^2,较云南本地红花品种收益高27.49%,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的西南地区推广种植。并且在2005年通过云南省新品种登记.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