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香榧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但香榧多嫁接繁殖,生产周期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为解决香榧生产上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深化香榧繁殖方面的研究,从解剖学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研究,并且比较了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对香榧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一年生枝条内有厚壁组织但不连续,无潜伏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在扦插后约一个月能较快形成根原基,但是其发育并形成不定根突破愈伤组织所需时间较长。标典处理的香榧插穗生根率和愈伤率高于GGR6处理和对照。香榧插穗基部皮层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与插穗生根密切相关。扦插初期,POD、SOD活性上升,IAAO活性则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发生,POD、SOD活性逐渐下降,IAAO活性、PPO活性上升。扦插后期,POD和IAAO活性的上升促使不定根的伸长和生长,SOD活性又开始恢复,PPO活性趋于平缓。香榧扦插生根的诱导与生长过程中,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扦插初期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根原基的发生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又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香榧扦插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母树年龄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解析其可能成因,为栓皮栎扦插繁殖提供依据。  方法  以1年生、5年生和10年生栓皮栎母树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用200 mg·L?1 生根粉(ABT-1号)浸泡处理2 h。扦插60 d后,测定各插穗生根率、生根数量、根直径、根长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年龄插穗茎段的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  ①母树年龄越大,嫩枝扦插生根率越低。②栓皮栎不定根根原基在不定根形成后期被诱导;不同年龄插穗产生不定根时间存在差异,1年生为17 d,5年生为44 d,10年生未产生不定根。③1年生和5年生母树的插穗中IAAO、PPO和POD这3种酶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10年生母树的插穗P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PPO和IAAO活性变化不明显。  结论  母树年龄影响插穗不定根的生成,栓皮栎嫩枝扦插生根率和平均不定根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年生、5年生、10年生,1年生平均生根率为92.69%,5年生的平均生根率为10.79%,10年生的为0。栓皮栎的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其不定根原基类型为诱生根原基。高水平POD、PPO活性有助于不定根的诱导,IAAO活性升高有助于不定根的形成。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米槁插穗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米槁1年生嫩枝插穗,研究米槁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扦插初期,处理组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生根后,处理组插穗的氧化酶活性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各内源激素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同,高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根原基的诱导成正相关.在不定根产生时,IAA、脱落酸(ABA)、ZR质量分数减少,IAA与ABA、IAA与ZR质量分数比值高则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4.
秤锤树嫩枝扦插过程中几种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秤锤树嫩枝扦插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嫩枝插穗内IAAO、POD、PPO活性在扦插初期逐渐上升,第7 d上升到高峰,之后下降再上升,第21 d达到新高峰,然后下降.这些酶活性上升分别在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诱导阶段,但是上升幅度不一样.ABT6处理能抑制插穗IAAO活性,提高POD、PPO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美人梅半木质化茎段的中上部选取插穗,在2015年5月和8月采用2 500 mg·L-1 IBA处理插穗,研究不同扦插日期美人梅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美人梅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均可分为根的诱导期(0~10 d)、表达期(10~30 d)和伸长期(30~40 d)3个阶段。(2)IBA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扦插后,诱导期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POD活性升高,IAAO活性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诱导根原基的发育。表达期,IBA处理能加速淀粉的分解,使POD活性先下降后升高,IAAO活性持续升高,有利于不定根的表达。伸长期,IBA处理能使可溶性蛋白含量继续增加,POD活性下降,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3)扦插时间不同,其内源物质含量及变化存在差异。5月份插穗内可溶性糖含量及3种氧化酶活性在表达期均高于8月份;整个生根过程中,5月份插穗与8月份插穗的PPO活性变化呈现相反规律。该研究以5月份IBA处理插穗生根效果较好,可为北方抗寒梅花嫩枝扦插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硬枝为插穗,分别用清水浸泡(对照)和500 mg/L IBA溶液浸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扦插于黄土基质中,分析其生根特性,并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1年生嫩枝为材料,探寻短梗大参插穗生根的解剖学机理。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对照的扦插生根率高达97%;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69.18%,而在表达和生长阶段均比扦插前上升,最大增幅为55.51%;PP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增加,最大增幅达515.85%,在表达阶段下降至最低,在生长阶段又上升,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达590.24%;POD活性在根诱导阶段和生长阶段均增加,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为59.20%;IAA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逐渐升高,在表达阶段达到峰值,比扦插前增加了14.84%,生长阶段则下降至扦插前水平。与对照相比,IBA处理可提高插穗不定根数量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但PPO、POD和IAAO活性几乎不受外源IB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木通扦插繁殖及生根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 1年生枝条为材料,针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质量浓度、浸泡时间、扦插基质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扦插试验,研究山木通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木通属于皮部生根类型,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质量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对山木通插穗生根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以河沙扦插基质,100 mg·L~(-1)吲哚丁酸(IBA)浸泡2 h处理的山木通扦插的生根质量最佳,生根率达21.67%。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不定根诱导期和根系生长期下降,根系表达期和生长后期糖质量分数有所回升;淀粉质量分数持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扦插后逐渐下降,插穗大量生根期达到谷值,然后又逐渐上升。插穗内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均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初期达到峰值。经IBA处理的插穗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且酶活性到达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早10 d,说明外源生长调节物质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插穗生根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生理生化指标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头菜应用广泛,研究ABT-1处理对树头菜扦插生根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树头菜扦插生根机制,为其建立高效的扦插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树头菜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0,50,100,150 mg/L)溶液分别浸泡插穗3 h,探究其对扦插生根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树头菜扦插后30 d左右有愈伤组织产生,45 d左右开始有不定根形成,90 d生长稳定,生根类型既有愈伤组织生根型,又有皮部生根型,且多为愈伤组织生根型,ABT-1处理各水平在8个生根指标中基本均以150 mg/L浸泡3 h效果最佳,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根粗、最大根系直径、生根指数、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82.2%、12.11条/株、17.96 cm、40.55 cm、3.59 mm、7.97 mm、13.57和1.12,且均显著(P<0.05)高于清水处理(CK).ABT-1处理组和CK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整个过程中ABT-1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CK,而处理组和CK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ABT-1处理组含量始终高于CK;ABT-1处理组和清水处理(CK)POD活性总体上变化趋势相同,在根原基诱导期和和愈伤组织形成期,以及不定根伸长期出现1个峰值,且整个过程中处理组POD活性始终高于CK;ABT-1处理组前期SOD、CAT活性变化趋势与CK相反,后期处理组和对照组SOD活性总体上变化趋势相同,此外,处理组S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ABT-1处理组和对照组(CK)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趋势,且整个过程中处理组MDA含量始终小于对照组(CK).[结论]ABT-1处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改善根系质量,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通过调控插穗内抗氧化酶保护系统活性变化来抑制插穗体内毒害物质水平抑制MDA的产生,对插穗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提高北美香柏Green Giant扦插生根效果的方法及氧化酶活性对其生根的影响,以半木质化北美香柏Green Giant插穗为材料,使用激素ABT生根粉、K-IBA(3-吲哚丁酸钾盐)、K-NAA(萘乙酸钾盐)进行处理,激素质量浓度分别设置为2、6、10 g/L,处理时间分别为5、15、25 s,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求插穗最优生根组合。使用6 g/L K-IBA处理Green Giant插穗15 s,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不定根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动态变化。扦插繁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6 g/L K-IBA处理插穗5 s,其生根率高达91.67%,平均生根数为17.53条,平均根长达到5.01 cm;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6 g/L K-IBA处理插穗15 s为北美香柏扦插生根最优组合方案。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POD、PPO活性峰值和IAAO活性谷值时期,伴随不定根起始,说明高活性的POD、PPO和低活性的IAAO共同促进了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几种园艺植物扦插生根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扦插容易生根的月季、木槿、葡萄和不易生根的山楂、苹果、柿子、核桃等植物进行硬枝扦插生根试验.在生根过程中测定插穗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比较易生根植物和不易生根植物在生根过程的差异,揭示植物扦插生根的生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POD、IAAO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与插穗生根有一定的关系,在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IAAO活性降低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POD对生根起促进作用,酚类物质对插穗生根的作用还不明确;还原糖含量的高低与插穗是否生根关系不密切,其含量变化仅反映生根过程中插穗内营养代谢状况.在插穗生根过程中,POD活性、IAAO活性过高均对生根不利.  相似文献   

11.
刺槐无性系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生根关联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刺槐APP17-5和17-8硬枝的扦插生根成活率进行研究,从扦插生根过程中3个时期(愈伤组织形成期、根诱导期,根伸长期)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IAAO、PPO、POD)的动态活性分析生根率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试验表明,APP17-5比17-8有较高的生根率,扦插生根率与硬枝插穗中PPO活性呈正相关,与POD和IAAO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1990年7月5日在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了长白落叶松嫩枝扦插试验,在插穗基部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定根钻出体外前,定时切取穗条基部0.5cm长的材料固定于FAA液中,用石蜡制片法室内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从扦插到生根需要40d,插穗诱生根原基属内生源,它们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插条基部切口产生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维管形成层产生诱生根原基,而形成根。另外一种是皮部生根型,在插穗基部形成层与木射线的交界处产生分生组织细胞团,逐渐形成诱生根原基。两种生根类型在不定根突破外层组织时,均需经过挤压破碎和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油茶组培苗不定根发生过程中酶的变化规律,为油茶种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主栽油茶无性系岑软2号油茶、桂无1号油茶和桂普24号油茶组培苗为材料,测定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结果]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组培苗易生根,培养至50 d生根率大于84.0%,而桂普24号油茶组培苗培养至50 d生根率仅52.7%,属难生根无性系.在组培生根过程中,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的POD、PPO和IAAO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均呈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根原基形成约20 d达最高峰;桂普24号油茶的POD活性在整个生根期变化不明显,PPO活性明显低于岑软2号和桂无1号油茶,IAAO活性前期不断降低,有利于吲哚乙酸(IAA)的累积,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结论]油茶组培苗生根诱导前期提高其POD、PPO和IAAO活性,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生根诱导后期降低其POD、PPO和IAAO活性有利于不定根伸长.生产上培育油茶组培苗时在培养基中调整外源激素和外源酚等物质的用量可提高组培苗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 × altaclerensis ‘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结果  ①经1 000 mg·L?1 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②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③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④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⑤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  结论  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图4表3参34  相似文献   

15.
 对观赏羽扇豆尖塔和奖品离体培养生根过程中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3种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尖塔和奖品的POD活性均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致,在培养后第5天;第2个高峰,奖品出现在第15天,比尖塔早5d。IAAO活性和PPO活性发展趋势相反。培养后,两个品种的IAAO活性呈现“升高〖FY(*2〗〖FY)〗降低”的趋势;PPO活性呈现“降低〖FY(*2〗〖FY)〗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研究还认为观赏羽扇豆离体培养生根过程可分为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表达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时期。根原基诱导期,POD和IAAO活性升高有利于根原基诱导。不定根表达期和伸长期,POD和IAAO活性下降,PPO活性和可溶蛋白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硬枝扦插苗的生根机制,取降香黄檀4年生母树上当年生硬枝制穗,比较50、100、200 mg/L ABT1生根剂处理的插穗,观测降香黄檀硬枝扦插苗的生根特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等生根关联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100 mg/L的ABT1处理插穗,明显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在降香黄檀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相关联氧化酶活性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SOD、IAAO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POD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接着又逐渐升高,在根系伸长期达到另一个峰值,最后又逐渐下降,呈现双峰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素对绣球丁香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绣球丁香为材料,选用IBA、ABT、NAA 3种生长素分别于500、1 000、1 500、2 000 mg/L浓度下进行嫩枝扦插对比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IBA、ABT、NAA3种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 500、1 000、1 000 mg/L,其中以IBA 1 500 mg/L处理效果最佳.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处理组与对照组的POD与P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处理组的POD与PPO活性显著提高且变化幅度更大;扦插初期对照组与处理组的IAAO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缓慢升高而后者迅速下降,且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较高活性的POD与PPO利于不定根的诱导,较低活性的IAAO则利于不定根的发育与伸长.[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绣球丁香嫩枝扦插的生根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生长调节剂对垂珠花硬枝扦插生根及其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垂珠花(Styrax dasyanthus)1~2年生枝条为扦插材料,对其枝条上、中、下3部分插穗韧皮部内生根抑制物水浸提液进行化感活性的测定,并采用三因子正交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α-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垂珠花扦插生根及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珠花插穗上、中、下3部分韧皮部内存在某些物质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白菜籽萌发及其生长发育,且不同部位间的抑制程度亦呈现出显著差异.下部插穗中该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故可能对插穗生根起到抑制作用,故垂珠花扦插繁殖材料宜选用枝条中上部为佳.初步判定,垂珠花插穗生根类型属于皮部生根型.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合均能显著提高垂珠花插穗的各生根指标,其中,500mg/L IBA处理30min对垂珠花硬枝扦插生根率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插穗生根率最高,其生根率、生根数和最长根长分别为62.25%、7.53条和93.29mm;其次是IAA,NAA处理效果较差.经IBA处理后可提高垂珠花插穗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有效缩短垂珠花插穗生根时间,显著提高其生根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辐射剂量对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生根过程中生根性状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海州常山1 a生休眠枝条为材料,用不同辐射剂量(15、25、35、45 Gy)~(60)Co-γ射线处理并进行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辐射处理降低了插穗的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及生根率,以45 Gy辐射下生根率最低,生根高峰期较对照(CK)延迟60 d。在生根过程中,插穗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剂量辐射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含量高于CK水平;插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呈现出波动降低和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辐射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趋势;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POD、PPO活性总体高于CK,IAAO活性低于CK水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强,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不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PPO、IAAO活性先升后降。不同辐射剂量会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促进生根相关酶活性,但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生根进程被延缓。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扦插繁殖研究新疆野生樱桃李绿枝扦插的生根机制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扦插前,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茎中没有根原始体细胞,属于诱导型生根。其生根形式主要是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绿枝扦插生根包括切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根原基的形成和不定根的发育3个过程。愈伤组织由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并对不定根的形成起诱导和促进作用;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发生部位是形成层与韧皮部射线相交叉的区域。外源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硬枝扦插的成活率,其中IBA+NAA(1∶1)2 000mg/L蘸根处理插条成活率为30.2%,并且蘸根处理时间以20s为宜。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根径变化不大,但平均生根率与成活率的关系密切,说明生长调节剂主要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对根后期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