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试验以不同水平的黑水虻幼虫粉等量替代加州鲈基础饵料中的鱼粉,研究其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约为5.0g健康无病的加州鲈按照单因子随机试验原则,将其均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10%(10%组)、20%(15%组)、30%(20%组)、40%(30%组)的黑水虻幼虫粉的基础饵料。结果显示,在加州鲈生产中使用适量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加州鲈的试验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成活率未产生显著性的负面影响,但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的最佳比例应低于30%。  相似文献   

2.
对摄食不同饵料(冰鲜小杂鱼和配合饲料)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初始体重为(4.87±0.02)g)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体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喂冰鲜小杂鱼组的加州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肥满度、肌肉粗蛋白质和脂肪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饲料系数、肝体比和...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肌肉成分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约36.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植物甾醇添加量为0、10、20、30、40、50 mg/kg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蛋白质效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30、40和50 mg/kg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植物甾醇对加州鲈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肌肉的粗灰分和肥满度(P0.05),显著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P0.05)。(3)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甾醇能促进加州鲈生长,并降低饲料系数;增加其肥满度,提高加州鲈的抗氧化能力。根据该试验的结果,加州鲈饲料中植物甾醇添加量应在30 mg/kg以上。  相似文献   

4.
PPARs调控剂对加州鲈生长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PAR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控剂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调控剂罗格列酮0.3、1.5、7.5和37.5 mg/kg,饲喂初始体重为(3.90±0.04)g的加州鲈56 d后,测定了PPARs调控剂罗格列酮对加州鲈生长和糖脂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对加州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7.5 mg/kg罗格列酮试验组加州鲈鱼体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它试验组(P<0.05)。添加7.5 mg/kg和37.5 mg/kg罗格列酮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罗格列酮添加水平的增加,试验各组鱼体血糖和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试验各组鱼体血糖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罗格列酮可预防加州鲈糖脂代谢混乱,防止加州鲈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金鲈与伊犁鲈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及杂交鲈性腺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雌鱼与伊犁鲈(Perca schrenki)雄鱼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经过690 d的生长比较,杂交鲈体重为(446.94±32.14)g,黄金鲈体重为(314.16±31.20)g,伊犁鲈体重为(446.94±32.14)g;杂交鲈体重增长比黄金鲈快33.91%,二者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杂交鲈体重增长比伊犁鲈低6.24%,杂交鲈与伊犁鲈体重无显著差异。二龄杂交鲈雌、雄性腺系数分别为(10.05±0.05)%和(1.64±0.01)%,显著低于黄金鲈雌、雄性腺系数(13.67±0.05)%和(3.60±0.01)%(P<0.05)。黄金鲈和伊犁鲈的杂交鲈繁殖期比黄金鲈推迟一年。  相似文献   

6.
实验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用膨化浮性饲料养成商品鱼,对膨化浮性饲料养殖加州鲈生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14 d鱼种养殖期内,加州鲈从5 g长至112 g,比预定的出塘规格(100 g)高出12%,饵料系数为1.14,表明鱼种阶段,加州鲈对膨化饲料有良好的反应。在159 d商品鱼养殖期内,加州鲈从155 g长至354 g,生长缓慢,平均饵料系数为1.43。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安徽省青阳县农委召开加州鲈早繁技术研究项目总结汇报会。加州鲈早繁技术研究是该县皖江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同实施的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之一,旨在突破本地气候条件局限,通过亲本阳光温室强化培育、仔苗温室车间化培育等技术措施,实现提早20天以上繁育加州鲈苗种,满足当年放苗、当年养成的生产需求。该项目于2012年冬季开始选留亲本培育,2013年10月二次选择亲本进棚越冬管理,2014年3月下旬开始实施繁育试验。项目专家组共实施三批次催产,先后试产亲本100组,繁育水花鱼苗200万尾。  相似文献   

8.
分别给黄鳝亲本(初始体重75.26±2.46g)喂以在基础日量中添加鱼油水平为0%、1%、2%、4%和6%的等蛋白质颗粒饲料,探讨黄鳝亲本对鱼油的需求。池塘网箱40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2%时,黄鳝的终体重和相对增重率最大,均极显著高于0%组、1%组和6%组(p(0.01),也显著高于4组(0.01(p(0.05);2%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极显著低于1、2、4、5组(p(0.01);蛋白质效率最高,极显著高于1、2、5组,也显著高于4组;各试验组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的性成熟系数和绝对怀卵量极显著高于1、2和5组,但与4组无差异;第1组的相对怀卵量极显著低于2、3、4和5组。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13,(12):24-24
冰鲜喂养加州鲈,一直以来是加州鲈养殖的主要。投喂方式,随着饲料的配方技术不断提高和加州鲈亲本曾经吃过饲料习惯遗传,用饲料喂养加州鲈的人数递增,但没有彻底替代冰鲜养殖,目前加州鲈以半冰鲜半饲料的养殖模式居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61个家系为材料,开展了为期50 d的氯化物型盐碱水混合养殖测试,分析了各个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环境下的体重和存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家系间体重和存活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26%和46.82%;凡纳滨对虾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均值和特定增重率均值分别为0.09g/d和1.82%/d,绝对增重最快的家系比绝对增重率均值高7.54个百分点,比增重最慢家系高12.95个百分点;凡纳滨对虾家系存活率范围为1.00%~63.33%,家系平均存活率为26.61%,家系最高存活率比家系最低存活率高了62.33个百分点,比家系存活率均值高了36.72个百分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家系在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条件下生长、存活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和选育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凡纳滨对虾盐碱水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 d(越冬前)、325 d(越冬后)、385 d及445 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 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 d和325~385 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 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系)雌鱼和雄鱼在各测定时段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率与越冬前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越冬前相同体重范围个体的越冬体重损失率存在一定差别,可细分为低体重损失(LWL)和高体重损失(HWL)两个群体;LWL群体的越冬前体重显著低于HWL群体(P<0.05),但在越冬后各测定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LWL群体体长在各测定时段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越冬体重损失率同325~385 d及385~445 d的特定增重率无明显相关,但与385 d及445 d的体重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JL(体重)和YL(体长)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早期(1龄);3种鲤的生长性能均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但同一品种(系)雌雄个体在445 d前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不影响后期的生长速度,而通过决定越冬结束时的体重来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9,(1):50-50
<正>2018年12月6日,采用江苏省南京市水产研究所与江苏帅丰集团共同开发的加州鲈全季节繁育技术繁育的第一批加州鲈鱼苗在江苏帅丰集团的育苗车间内破膜出苗,标志着加州鲈全季节繁育调控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江苏地区,加州鲈正常繁育季节在每年的4至5月,以往通过在亲本培育池加盖大棚提高积温、采取营养强化等措施,最多能提前20 d左右出苗。南京市水产研究所与帅丰集团共同开发的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评价了蚕粉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体重为(3.13±0.04) 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以蚕粉替代0(对照组)、10%、20%、30%、40%和50%的鱼粉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实验饲料。由于后期养殖气温下降,不适合继续进行实验,本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显示,加州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均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其WGR、SGR和PER均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27.87%、1.98%/d和164.55%)(P0.05);饲料系数(FCR)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在蚕粉替代水平为30%时达到最低(为1.43)(P0.05);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则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0.05);实验期间各组实验鱼的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加州鲈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的蚕粉替代比例分别为19.90%、22.00%、18.11%和17.90%;加州鲈全鱼粗脂肪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粗蛋白含量随蚕粉替代水平的升高无明显变化(P0.05),水分除蚕粉替代水平为10%和40%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蚕粉替代水平大于20%时,全鱼灰分显著降低(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实验鱼的生长指标、饲料利用和体成分,饲料中蚕粉适宜的替代水平为17.90%~22.00%。  相似文献   

14.
对加州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性腺发育、胚胎发育、稚幼鱼发育及其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的研究、观察作了初步描述.研究表明:加州鲈1龄性成熟,当年苗在池塘中养殖150~180天,平均体重在250克左右.池塘单养一般每公顷产2250公斤,混养37.5公斤.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厂化养殖设施,人工调控水温在8~22℃范围内,通过冬季153天的人工养殖,金乌贼越冬养殖成活率达到86.8%。越冬期间,金乌贼仍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胴长总增长率达到151.5%,体重总增重率达到1137.3%。研究认为金乌贼偏爱摄食虾类,养殖饵料系数为2.91。在人工调控下,金乌贼生长不足10个月即达到性成熟,3月份即开始交配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将广西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引种入贵州开展驯养试验,对菲牛蛭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在体重小于1 g时摄食系数最大,为0.89±0.60,体重在1~4 g时为0.54±0.45,体重在4~10 g、11~17 g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37±0.26、0.24±0.18。(2)引种菲牛蛭平均快速代谢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体重小于1 g时平均快速代谢期最短,为(3.30±0.82)d,体重在1~17 g之间时快速代谢期相近,约为6~7 d。(3)引种菲牛蛭增重率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体重小于1 g时增重率最大,可达626.67%,1~4 g时增重率下降最快,增重率为263.96%,11~17 g增重率最小,仅有64.01%。(4)体重在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几个阶段的饲料系数分别为209.57%、225.59%、237.12%和294.65%。研究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引种菲牛蛭饲料系数有增加的趋势;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在体重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等几个生长阶段有明显差异,投喂周期存在差异,可以以此作为菲牛蛭分级饲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合的繁殖水温为18~25℃,广东地区加州鲈苗种生产季节集中在每年12月到次年4月,而在每年夏秋季(5—9月份)由于水温过高,无法在当地进行繁殖生产,苗种供应不足,市场缺口较大。因此,不少苗种生产企业从新疆、山东等冷水资源丰富地区采购加州鲈水花苗,空运到广东开展反季节育苗,但受长途运输和气候差异等影响,育苗存活率普遍较低,一般不足20%,导致生产效益较低。现于2022年6—8月,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     
991142 澳大利亚淡水鱼类银鲈的养殖=Culture of the Australian freshwater sliverperch[刊,英]/Rowland S J,Connor P F,Ogburn D M…//Aquac.Asia..—1998,3(4).—6~9银鲈是澳大利亚高值的淡水有鳍鱼类,生存水温2~38℃,杂食性,怀卵量高(15万粒/kg)。鱼种和成鱼养殖成活率90%以上,日生长3g。鱼种从50g养至500g需要5个月,适宜水温20℃以上。雄鱼Ⅱ龄性成熟,雌性Ⅲ龄性成熟。投喂蛋白质35%的颗粒饲料,饲料系数1.6~2.0。放养鱼种2.1~4.3万尾/hm~2,年产量10t/m~2。放养体重0.5g的鱼苗,密度2~15万尾/hm~2,养殖3~4个月,成活率95%以上,饲料系数1.0~1.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 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0 m×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  相似文献   

20.
加州鲈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均体重为0.5k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鱼雌雄各221尾(221对),人工催产3d后开始产卵,经40d共产卵988批,889.2万粒,出苗711.4万尾,孵化率80%,经20-30d的培育共获2-5cm的幼鱼370万尾,居活率52%,结果表明:加州鲈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其卵母细胞具有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习性;加州鲈亲鱼的产卵量与卵母细胞成熟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