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在江苏北部早播麦田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2019年8月22日于江苏北部东辛农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9月26日水稻田间零星见虫,10月22日在早播小麦上初次发现草地贪夜蛾造成危害,小麦被害率达52.60%,百株虫量20.4头。进一步研究发现5.7%甲维盐WG防治草地贪夜蛾药后7 d防效达96.45%,表现较好,可用于麦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根据当前草地贪夜蛾为害小麦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对麦田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早播小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截至8月25日全省16市全部见虫。2019年10月22日,淮南市寿县窑口镇早播小麦田发现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认为草地贪夜蛾。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调查提示,入侵安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可取食为害小麦,应加强其在麦田发生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草地贪夜蛾最嗜好的寄主,然而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后期的为害程度和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及虫龄结构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广西横县甜玉米抽雄期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后期被害株率达(90.60±3.57)%,有虫株率为(51.00±4.97)%,幼虫虫口密度为(68.80±8.85...  相似文献   

5.
<正>草地贪夜蛾5月24日在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六官坪村5组首次见5龄虫。5月下旬,相继在丹江口、竹溪、竹山、房县、郧阳区、张湾区、武当山特区发现危害。截至10月中旬,发生面积5 394.20hm2,波及93个乡镇。1发生特点草地贪夜蛾在十堰市玉米上发生特点有三点:一是发生范围广,十堰地区种植玉米的所有县市区都有发生,全市106个乡镇,93个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二是为害程度重,五月底、六月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寄主生物型,对该虫进行精准监测及防控,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对采集于13省(市)29市(区)的83个草地贪夜蛾样本分别进行了COⅠ和Tpi基因片段的扩增和序列比对,以鉴定其寄主种群分化。COⅠ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水稻型占82%,玉米型占18%;Tpi基因的e4_(183)位点仅北京顺义的1个样本为玉米水稻杂合型,其余均为玉米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是杂合群体,虫源为非单一性。目前以玉米型为主,但有进行水稻型分化的风险,可能对水稻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对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好的药剂,笔者选择球孢白僵菌等8种农药进行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玉米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俱佳;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C、10%虱螨脲SC和10%虫螨腈SC对玉米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都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速效性和持效性稍差。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虱螨脲、虫螨腈等农药轮换使用防治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8.
2019年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春夏季发生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1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发现以来, 截至6月24日, 全省已发生16个州(市)128个县(区、市), 累计发生面积达11.72万hm2, 总体呈现由滇西南、滇南、滇西向滇东南、滇中、滇东北和西北迁飞扩散的趋势。4-5月, 实地调查受害株率4.00%~97.00%, 平均单株虫量0.02~2.72头。同时, 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田间可见各种虫态。到6月下旬, 随着西南季风加强和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特征已经从初期的零星发生、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以境外虫源为主向全境普遍性发生、发生程度高及境外虫源与本地虫源混合发生为害转变。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云南玉米周年种植及播期的复杂化也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提供了连续不断的丰富食料, 成为其为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2019年缅甸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缅甸是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境外虫源区, 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在缅甸的发生与防控情况, 2019年5月19-25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缅甸农业研究司专家联合对缅甸南部、中部、中北部和东部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缅甸全境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 为害严重, 田间多种虫态并存。其中, 南部玉米大部分已经收获, 虫株率62.50%~97.50%; 中部区域种植少量的商品甜玉米, 防治到位, 虫株率6.00%~7.50%; 中北部曼德勒敏建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达8 000 hm2, 80%的地块已成熟收获, 处于吐丝-乳熟期的田块虫株率达100%, 受害严重; 东部掸邦虫株率59%, 虫口密度2.60头/株。玉米是缅甸第二大种植作物, 全年玉米种植面积达47万~52万hm2, 其中与我国云南接壤的东部掸邦是主要种植区。到5月前因无有效降雨, 全境玉米尚未大面积种植, 仅有零星种植, 随着雨季的来临, 玉米种植面积将全面增加, 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因此, 加强与缅甸相关部门合作, 密切掌握缅甸玉米种植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防控情况, 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验了5种杀虫剂对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最好,各次药后3d的防效均在94%以上,且田间危害症状也最轻;其次是14%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其在速效性方面表现较为优异,第一次药后1d防效就达到91.2%;18%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甲维.苏云金可湿性粉剂、5....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9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并为害冬玉米。本文基于我国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分布现状和田间为害特征,提出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系统介绍了田间调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区域性发生规律、推广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技术、制定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种群对5种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原分布于美洲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玉米害虫。在当地,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是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主要手段。该虫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为明确入侵我国云南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Bt蛋白的敏感性水平,本文通过饲料表面涂抹法测定了瑞丽草地贪夜蛾幼虫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以及Vip3A等5种Bt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几种常用Bt蛋白对瑞丽草地贪夜蛾致死作用顺序为Vip3A>Cry1Ab>Cry1F>Cry2Ab>Cry1Ac,对草地贪夜蛾抑制生长发育的顺序为Cry1Ab>Cry1F>Vip3A>Cry1Ac>Cry2Ab。此外,与美国相对敏感种群比较,云南瑞丽草地贪夜蛾种群对Cry1Ab、Cry1Ac、Cry1F、Cry2Ab和Vip3A的敏感性指标在0.28~3.76之间,表明该入侵种群对此5种Bt蛋白均未产生抗性。此研究可为将来建立以转Bt基因玉米作为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3种寄主植物饲养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Lepidoptera:Noctuidae)经研究目前均认为主要是玉米型,而该虫能否在甘蔗、水稻上完成其生活史并对我国甘蔗、水稻的种植构成威胁值得探讨。本研究对采自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自然种群用3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养,并分别构建草地贪夜蛾两性生命表,比较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甘蔗、水稻的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取食水稻的成虫前期最长(27.75 d±0.50 d),且雄蛹体重最轻(153.3 mg±9.1 mg);草地贪夜蛾取食甘蔗、水稻、玉米后其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平均世代周期依次为31.46 d、33.92 d和29.53 d,种群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9、0.14和0.16,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21、1.16和1.17,净增殖率(R_0)分别为367.01、135.44和101.25。总体而言,采自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在水稻上的适合度低于甘蔗和玉米上,但在甘蔗、水稻上该虫能够完成其生活史实现种群繁衍,本研究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侵害我国大豆的风险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危害性极强的害虫。2019年初突然侵入我国云南省并迅猛扩散迁移至国内大部分地区,对玉米等作物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我国大豆与玉米生产区重合较多,草地贪夜蛾是否会对大豆产生重大危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草地贪夜蛾的食性特点和迁移速度以及新生境3个方面评估了此类昆虫可能对我国大豆造成的危害,并对我国大豆生产中草地贪夜蛾的短期和长期预防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生产中潜在的风险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危害巨大的杂食性害虫,化学农药是其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明确不同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对该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探究7种化学杀虫剂对江西南昌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毒力。【结果】7种杀虫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辛硫磷、茚虫威、高效氟氯氰菊酯,其LC50分别为0.0231,1.1642,2.031 5,2.035 5,2.359 3,15.957 5,25.688 6 mg/L。【结论】推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作为江西地区草地贪夜蛾应急化学防控药剂,为江西地区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与抗药性区域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9年秋季河南新乡草地贪夜蛾发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秋季调查了河南省新乡市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严重为害白菜, 同时其还在夏玉米、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为害。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于9月初在夏玉米、白菜和甘蓝上达到高峰, 9月中旬在秋高粱和秋玉米上达到高峰, 在夏玉米、白菜、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高峰期时百株虫量分别为3、24、20、40头和88头。采用探照灯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 发现秋季成虫高峰期在9月13日, 当日诱集蛾量达95头, 且成虫上灯一直持续至11月中旬。最后对2019年秋季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讨论, 以期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2019年5月31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发现新传入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后,直至2021年6月22日又发现草地贪夜蛾,通过掌握汉中市草地贪夜蛾的迁入时间、发生情况、为害特点和规律,及时发现、处置,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在汉中市的危害.2021年累计发生面积271.47 hm2,同比降低48.16%;平均百株虫量同比降低...  相似文献   

18.
国外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适应性和迁徙能力很强的农业害虫,并具有暴发为害的特点。几十年来,化学防治一直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技术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洲国家防治草地贪夜蛾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主;随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得到了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洲特别是美国推广种植转基因Bt玉米后,防治草地贪夜蛾杀虫剂的用量显著减少;近年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除虫脲、虱螨脲、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等一系列新型杀虫剂品种在防治草地贪夜蛾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伴随着不同种类杀虫剂的使用,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抗性也相应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美洲的草地贪夜蛾先后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截至2017年,美洲地区的草地贪夜蛾至少对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及Bt杀虫蛋白等不同类型共29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2016年,采自北美洲波多黎各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最高分别达500倍和160倍。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机制主要是解毒代谢增强和靶标基因突变。种子处理可以预防作物苗期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并且有利于天敌保护。雾滴粒径不仅影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还影响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抗药性的发展,因此,防治田间草地贪夜蛾适宜采用细雾喷雾方式。使用得当,化学杀虫剂可以与天敌和生物杀虫剂协同增效防治草地贪夜蛾。航空施药要和地面施药联合使用才能对玉米田严重发生的草地贪夜蛾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卢辉  唐继洪  吕宝乾  何杏  陈琪  苏豪 《植物保护》2020,46(2):222-225
越南是草地贪夜蛾的重要虫源地,其发生情况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动态有明显影响。2019年9月15-21日,在越南山罗省安州县对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均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田间虫株率为50.7%,百株虫量为110.7头;不同玉米生长期(苗期和穗期)的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差异显著,苗期大喇叭口期虫株率和百株虫量(84.9%和201.1头),显著高于苗期小喇叭口初期(53.2%和114.7头)和抽雄期(14.2%和16.2头);田间虫株率和百株虫量之间的幂函数模型为y=0.842 8x~(1.212 5)。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越南相关部门的合作,掌握越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和为害动态,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到5月下旬,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入侵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预计6月和7月将到达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受威胁玉米面积1 300多万hm 2,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安全。我国玉米的种植布局随季节和纬度变化从南至北递次推移,时间和空间上互补,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其种群区域性迁移和周年繁殖为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为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防控草地贪夜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