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  相似文献   

2.
土壤农田养分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土壤性质,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的营养要求,肥料的性质、种类及利用率,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为了能比较系统地反映商丘县建国以来(1950~1997年)农田养分投入和产出状况,统计分析了1950、1953、1958、1960、1966、1970、1973、1979、1983、1985、1991、1997年12个年份的资料,从统计数字可大体看出商丘县农田养分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状况(见表1)及养分投入中肥料结构的变化(见表2)。1 农田养分收支平衡的变化1950年…  相似文献   

3.
麦盖提县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和施肥培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盖提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普查,并与1982年农田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总结分析全县农田土壤养分规律、变化特点和原因,结合麦盖提县农业生态条件和平衡施肥的原理,提出目前麦盖提县农业生产中培肥地力和作物施肥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增氮、稳磷、补钾,有针对性的补施微肥"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麦后免耕直播稻田的生态环境演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土壤基础肥力保持,农田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和水稻增产效果的土壤生态观点出发,选择了上海郊区四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水稻土作为麦后免耕与浅耕农田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定位试验的样点,通过土壤理化,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水稻植株养分吸收等项分析,3年的结果表明,麦后免耕土壤的基础肥力变化趋势同浅耕的基本一致;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酶活性,淹水期稻田Eh值免耕的土壤均明显比浅耕的差,水稻植株中N、P、K吸收量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荒漠绿洲农田盐渍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盐渍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干旱绿洲区紫花苜蓿和大麦2种作物不同盐渍化农田为对象,以未盐渍化农田为对照,研究农田盐渍化过程中土壤(0~40 cm)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在0~40 cm土层,随盐渍化程度的加剧,紫花苜蓿地土壤SOC和TN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全磷(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大麦地土壤SOC、TN和TP含量表现为波动式降低的变化。2种作物地,不同盐渍化阶段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2)在农田盐渍化过程中,随盐渍化的加剧,在紫花苜蓿地,C/N呈“V”型变化;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N比值最低;C/P和N/P值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中度盐渍化阶段C/P和N/P值比值最高;在大麦地,C/N值表现为波动式增加,C/P值和N/P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在紫花苜蓿地,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C/N在不同盐渍化阶段间无显著性差异;2种作物地,在各盐渍化阶段土壤C/N、C/P及N/P在不同土层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总结了常见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合理施用化肥、施用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和耐性作物品种、深耕深翻、控制土壤水分以及施用石灰等修复措施,并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改变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对淮南市农田土壤酸化的缓解程度,提出适于提高全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施肥结构调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综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础,该文特进行了不同化学改良剂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矿粉或草木灰措施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安全利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加强重视生态农业的宏观背景下,阐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的原因,介绍了当前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和重金属低富集品种筛选应用、种植结构调整、农艺措施调控等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我国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技术参考。最后,在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 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 kgN·hm-2和1472.7 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分别于2013、2014年8~10月对河北省廊坊市农田土壤进行初步调查,共选择该市23个农田样点,结合土壤理化分析的常规方法,通过分析p 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指标进而评价该市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廊坊市农田土壤为弱碱性(8.33),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64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99 g/kg,碳氮比均值为16.79,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88.47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9.37 mg/kg。从种植的植物来看,各种蔬菜的农田土壤养分均低于玉米农田。从区域分布特征看,廊坊西部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各项含量均略高于总体平均值,且差值较小,而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各项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近 2 0年来凤阳县农田养分变化和土壤养分含量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结果表明 :自 1984至 2 0 0 3年 ,凤阳县农田全氮含量略有升高 ,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较多 ,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降低。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 0~ 60cm ,60cm以下土层养分含量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孙树荣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97-1300,1303
在土壤养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忻府区土壤4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养分中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忻府区农田土壤养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仍有50%左右的土壤碱解氮和磷含量属于低水平,90.0%的土壤有机质属于低肥力水平;各乡镇的土壤肥力也有明显差异,特别是阳城乡和高城乡。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的研究资料,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的内涵、土壤退化和土壤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提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生物指示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细农业试验等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农场农田土壤质量的保育及农田可持续利用,通过对黑龙江八五四农场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含量的测定,同时对现有的历史数据和2009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农场大面积土壤各种元素丰缺特点,提出科学合理施肥措施,即平衡施肥,全面推广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科学指导叶面施肥、合理使用石灰和碱性肥料、深松整地、合理轮作等。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1.作物轮作轮作可有效地改善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消耗;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改善农田性状与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作用明显,同时提高了产量,保护了环境。2.生物覆盖覆盖技术近些年在美国发展较快,除应用塑料薄膜和秸秆覆盖外,重点发展活生物覆盖,利用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覆盖农田,一方面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提  相似文献   

16.
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85~340.34mg/kg,平均为63.9mg/kg,有效硅属于中度缺乏状态,各市县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差异较大,空间上呈以琼北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发射状分布,东方与乐东交界地区、白沙的西北地区和定安的局部地区是全岛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最低的地方;农田土壤全硅含量为135.52~572.26g/kg,平均为426.46g/kg;空间上与土壤有效硅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7.
资中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年相关农业统计资料和土壤养分分析数据,研究了资中县1985~1999年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田氮素大量盈余,盈余率超过50%;磷素盈余率超出80%;钾素1998年前一直处于亏缺30%以上的状态,1998、1999年已趋于平衡.同时,通过对1983年和2000年土壤养分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近20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3个生态亚区近20年(1981~1999)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生态亚区农田氮素平均盈余59 59%、39 75%、11 12%;磷素平均盈余40%以上;钾素平均亏缺38%以上。根据3个典型县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0 引言 农田土壤上垠养分状况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察布查尔县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规律,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耕层养分测定结果相比,26年间,土壤有机质减少了0.33%,碱解氮增加了30.41 mg/kg,速效磷增加了10.39 mg/kg,因此提出祭布查尔县农业生产中培肥地力措施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增氮、稳磷、富钾"的原则,做到合理施肥、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20.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土壤养分贮存和供应能力及养分动态,对土壤生态系统 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概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指示作用, 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内外因素,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