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自2005年来,水稻胡麻叶斑病在河北省冀东沿海稻区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该文分析了水稻品种、肥水管理、气象条件、土壤营养状况、耕地质量、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因素与水稻胡麻叶斑病发生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褐色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一种新病害,过去有人误认为稻瘟病、拟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稻条叶枯病。经江西农大、浙江农大鉴定,确定为褐色叶枯病。我地1972年起,就有另星发生;近几年在江西临川、东乡、进贤、崇仁等县均有发生,早稻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茭白胡麻叶斑病发生普遍且严重,已成为茭白的常见病害。为了明确病原菌,先后从茭白主产区采集胡麻叶斑病病叶,各产区分离纯化5~10株病原菌。通过对菌株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基因、延伸因子EF-1α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测定等方法对茭白胡麻叶斑病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茭白胡麻叶斑病病原菌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与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一致。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茭白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 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 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 最高可达100%; 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 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EC50为0.000 1 μg/mL; 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 EC50为0.017 1~2.027 0 μg/mL; 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 EC50为11.265 4~88.283 5 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 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 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 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 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顺庆区水稻稻瘟病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分析了顺庆区近几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及流行原因,预测今后几年内水稻稻瘟病的流行态势,提出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控制水稻稻瘟病流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其分生孢子呈褐色,直立或弯曲,脐部稍突出,表面光滑,纺锤形或圆柱形,有5~10个假隔膜;分生孢子梗褐色,弯曲,部分有分枝。分子鉴定得出病原菌ITS区序列与稻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miyabeanus)序列相似程度达到99%。确定该病原菌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生长最适条件为光暗交替、酸碱度中性、25℃、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甘氨酸。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我国水稻稻瘟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面向21世纪,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稻瘟病菌变异机制、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机理、持久抗瘟性及生物技术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从而促进防治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达到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贵阳市水稻的主要病害,而影响该病的关键因素是品种抗性。为摸清杂交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为今后生产上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稻瘟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贵阳市白云区植保站和贵阳市乌当区植保站选择13个水稻品种,在水田镇和新场乡两地开展了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谷城县是水稻稻瘟病的常发区、重发区,尤其山区发生较重,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药剂及用量防治水稻叶稻瘟病效果,筛选经济有效防治水稻叶稻瘟的药剂品种及用量,为水稻叶稻瘟应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佛罗里达州,水稻主要种植在亚热带气候下的有机土壤中.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而植物可利用硅(Si)含量低.1987和1988年分别用硅酸钙炉渣按0、5、10和15Mg/公顷用量撒施.1987年,使用硅酸钙炉渣后,稻瘟病比对照减少30.5%,胡麻斑病减少15.0%.1988年,稻瘟病和胡麻斑病分别比对照减少17.4%和32.4%.硅渣-病情和硅渣-产量关系可用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分别描述。且相关显著(P<0.05).在水稻秸秆样本中,只有硅(Si)含量随着硅渣使用量增加,而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钙(Ca)则不表现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硅含量是病害强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水稻稻瘟病诱导抗病性具有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系统性等而对未来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发挥巨大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水稻诱导抗瘟性的研究进展,对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现在一些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在房县呈偏重到大发生的趋势,常年造成产量损失在8%以上,特别是二高山稻区年年造成局部成灾甚至绝收。因此,研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嘧菌酯30%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本文对嘧菌酯30%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用此药剂进行防治,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水稻稻瘟病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0.1%一滴灵水剂、2%春雷霉素WP、75%稻艳三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比空白对照分区,全面探讨了上述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小宁  李广香 《广西植保》2021,34(1):14-16,19
混用丙环唑、咪鲜胺与单用丙环唑、咪鲜胺、三环唑进行防治水稻稻瘟病比较试验,探索2种及以上杀菌剂混合施用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混用丙环唑、咪鲜胺3种浓度与单用丙环唑、咪鲜胺、三环唑试验浓度均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含叶瘟与穗颈瘟),从降低农药使用量出发,推荐单用1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即可.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30%嘧菌环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供试药剂提供田间最佳使用剂量及使用技术的药效资料,特进行本试验。1试验条件1.1试验对象防治水稻稻瘟病1.2环境条件试验田设在谷城县紫金镇将军坪村四组进行,水稻品种为黄花占,水稻稻瘟病为该地区水  相似文献   

17.
杨珊  聂祖平 《植物医生》2009,22(1):38-39
水稻是平塘县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5%,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水稻生长期高温高湿,穗期易受阴雨、低温、秋风危害,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突发性强,来势猛。危害大,常年发生面积667hm^2,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了控制和减轻稻瘟病的危害,探索稻瘟病综合防治新措施。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水稻多品种混播栽植抗稻瘟病试验。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瘟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绥化市北林区稻瘟病发生造成水稻减产问题,通过多年田间多点跟踪调查,介绍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为害症状与发生时期,提出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源基数、把握关键防治时期、全田药剂防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明确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及机理,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稻瘟病菌常用致病菌株GUY11和ZB25,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过量表达菌株,并通过荧光显微观察菌株侵染寄主水稻过程中侵染结构的形成与发育,包括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染钉形成、侵染菌丝增殖、坏死斑形成及产孢。另外,通过比较过量表达菌株对稻瘟病高抗水稻和易感水稻的侵染过程,发现侵染过程的差异主要集中于侵染钉的穿透和侵染菌丝的定殖。本研究为分析稻瘟病菌对寄主水稻的定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以稻瘟病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报告王毓浔(桂林地区植保站)稻瘟病是桂北稻区的灾害性病害,近年重发频率增高,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我们于1994年在病区开展以稻瘟病为重点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年综防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