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2009—2018年恩施州茶产业和旅游业数据为研究对象,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产业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恩施州茶旅产业的耦合度较强且稳定,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协调等级从2009年的极度失调到2018年的优质协调.根据研究结论,从茶旅融合政策、基础设施、茶旅组合产品、茶旅品牌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维度推进恩施州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恩施州硒产业成为带动恩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综述了目前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硒科研支撑力度不足,产业发展同质化,缺乏龙头企业、核心产品及核心竞争力等,提出需要从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多个层面努力,加强硒科研力度以提升恩施州硒产业核心科技及恩施州硒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挖掘大数据资源以优化恩施州硒产业布局、监测预警产业发展,建立硒产业示范以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等多维度措施,保障恩施州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围绕湖北省恩施州硒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恩施州硒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362-4365
供给侧改革为我国特色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也为地区各类生产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带来了机遇。硒资源是恩施州的传统特色资源,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发硒产品、打造硒特色,是当前恩施州在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只有突出供给侧改革,加快硒产业的路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世界硒都"的建设,真正实现以硒产业发展带动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恩施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恩施州硒地标性产业集群概念,在新结构经济理论框架下探讨了恩施州硒产业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的恩施州富硒有机茶最佳种植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富硒有机茶的生长环境分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恩施州富硒地区茶叶种植区域进行研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ArcGIS的Mmodel Builder模型构造器进行优化,找到了富硒有机茶的最佳适宜种植区域,并对整个恩施州的富硒有机茶种植区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火棘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产于恩施州富硒地区和非富硒地区火棘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和部分酶活性 ,旨在为恩施州野生植物火棘的资源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世界硒都”恩施州烟草品牌化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湖北恩施州是烤烟、白肋烟、天然富硒烟草的重要产地。本文介绍了恩施州烟草资源与产业,分析其烟草品牌化与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硒产业的开发和硒资源的利用,州委、州政府将以硒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州七大产业链,提出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发展硒产业的热情。2016年恩施州政府和各部门联合成立了硒资源调查组,对全州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全州表层硒适中土壤分布面积2.3万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形成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全州硒产业总产值超330亿元,2016年达到382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组织了硒与人体健康高峰论坛、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等24场高端专题会议,恩施州"世界硒都"地位进一步彰显;客观提出了硒产业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研究提出了提升"硒+X",建构"布局+X",强化"杠杆+X",筑牢"基础+X",打造"服务+X"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确立以来,围绕硒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硒的营养功能、硒与疾病的关系、硒的形态与生物富集、环境硒的迁移与释放、含硒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富硒食品研发及产业链的延展等多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作为世界硒都的湖北恩施具有天时、地利的硒研究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商贸流通、政策扶持、产品研发、经融支持、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多经验,但作为新兴富硒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问题。对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八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恩施硒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恩施州富硒土壤区域10种常见药用植物进行硒含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药用植物之间含硒量差异明显,野棉花、醉鱼草等7种植物具有较好的聚硒能力。土壤硒含量的差异严重影响聚硒植物对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金玥  师学萍 《高原农业》2022,6(1):79-85,100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是传统产业在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与创新,茶旅融合对实现精准脱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旅资源共享、供需互补具有重大意义.以西藏为具体研究案例,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内容分析法等,对西藏茶旅融合进行探析,提出西藏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实现茶...  相似文献   

13.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茶旅融合将茶文化活动与旅游融合在一起,实现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茶业附加值与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助力茶旅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茶旅产业融合是资源、品牌、人才整合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茶旅融合实践是实现区域茶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资溪县为例,从分析其生态优势及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着力探索提升"资溪白茶"地位、助推经济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富硒矿粉指的是含硒量在50毫克/千克以上的石煤、页岩等矿物粉碎物。它主要出产于高硒地带,如湖北省恩施州和陕西省紫阳县的高硒区,其主要成分有硒、碳、硅等元素。硒矿粉在作物富硒栽培中,能够起到增加作物产品含硒量的效果。根据已有试验结果.现将硒矿粉应用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恩施州8县市72批土豆样品中硒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硒在0~2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7.40%~101.48%,相对标准差2.04%。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土豆中硒的含量测定。恩施州8县市所产土豆中均含有硒元素,但不同产地土豆中硒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拥有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被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世界硒都”的称号。由于地处南北区系生物交汇渗透中心地带,生境独特,境内中药资源丰富,因此还被誉为“华中天然药库”。虽然恩施州拥有丰富的富硒药用植物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鉴定体系,大多数的富硒药用植物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以药用植物的硒富集系数(SAC)为评价标准,利用正态分布原理,初步建立了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将药用植物的硒富集能力划分为5个水平,一级:SAC≥10,富硒能力极强;二级:2≤SAC<10,富硒能力较强;三级:0.5≤SAC<2,富硒能力一般;四级:0.1≤SAC<0.5,富硒能力较差;五级:SAC<0.1,富硒能力极差。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富硒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富硒中药材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新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01-1502
以杭州市余杭区大径山为例,从其生态优势、茶产业发展沿革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大径山茶旅融合产业已有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大径山和国内其他地区茶旅融合的模式,针对大径山茶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做优产地旅游环境、激发闲置资源活力、跟进精准招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的有益实践。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产业融合和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分析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的动力、过程、效果,分析广东农旅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8年《甘肃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在介绍甘肃省"农旅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农旅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困境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产业融合度不高。为此,甘肃省在加大改建农村公路,实施广电网络全覆盖工程,打造乡村旅游工程的同时,要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培养"农旅融合"的管理、服务人才,实现旅游特色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不断加强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增强文化活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以罗山县为例,分析罗山县文旅融合与旅游发展现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探讨文旅融合与当地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