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地处皖南山区、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的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立足石台县自然生态及天然富硒资源的优势,推出"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以下简称"一亩茶山")会员制销售模式,推进茶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石台县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天方一亩茶山概况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地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辖6镇2乡,人口11万,其中农业人口9.7万。现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35倍,土壤及农产品富含硒元素,97%的区  相似文献   

2.
颜送贵  王占伟 《作物研究》2013,(5):465-467,470
桃源发展富硒产业具有天然硒资源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重优势;经多年探索努力,依靠核心技术,开发成功18类52种富硒农产品,开创了富硒产业雏型。提出了强化“品牌”“规模”“质量”“链式”“服务”意识,通过推进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产业科学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确保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  相似文献   

3.
桃源县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境内硒资源分布广泛。运用“天然硒资源+生物转硒”综合技术生产的富硒茶,经检测,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硒产品标准。目前,桃源富硒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阐述了桃源富硒茶产业的现状与优势,展望了桃源富硒茶叶的前景及效益。  相似文献   

4.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支撑。桃源县经历17年的打拼,依靠科学技术,跃居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回顾总结了桃源县发展富硒产业的历程;阐述了富硒产业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功能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富硒产业是富硒土壤+科学补硒的农业;桃源县拥有富饶的天然硒资源;桃源县攻克了富硒农业的核心技术;桃源县研发成功居全国领先水平的富硒叶面肥等十大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富硒大米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72%的地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缺硒,严重制约着食物的硒营养状况,富硒大米为人们补硒提供了有效途径。阐述了微量元素硒对人体的作用和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了富硒大米的生产途径和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生产规程,汇总了中国富硒大米目前已有的众多品牌,并对黑龙江省宝清县天然富硒稻米开发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天然富硒大米的开发实践,揭示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速天然富硒大米开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宜宾天然硒资源丰富,但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问题,阻碍富硒农产品开发。通过施用专用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经综合分析和大面积示范验证后提出,对宜宾天然富硒水稻绿色种植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措施、质量指标、采收贮藏等技术进行规范,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富硒产业发展关键是营销,营销思维决定富硒产品出路。本文围绕富硒产品特定市场背景及富硒产品特性、特定市场营销思维,提出富硒产品市场销售模式及理念的倒逼思维,走特定富硒产品、特定市场的"订制营销"之路,选择适合富硒产品市场的销售模式,将富硒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回归到理性的市场中来。重点阐述了富硒农产品市场营销思维及营销策略,以促富硒农产品走出营销困境,做大做强富硒产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为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加快富硒产业发展,搞好富硒产品推介,引导富硒食品消费,2013年12月8日,湖南省作物学会、湖南省农学会在湖南常德召开了“全国富硒产业学术研讨暨富硒农产品畏示展销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湖北、江西、广西和湖南的代表共200多人,并有30多家企业参会,80多个富硒农产品参展。  相似文献   

10.
富硒农产品的功能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市场。为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富硒农产品,提出了"富硒土壤+"的概念,即利用天然的富硒土壤+科学补硒的途径生产富硒农产品。论述了"富硒土壤+"是标准化生产富硒农产品的唯一途径,简述了桃源县实施"富硒土壤+"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了推进富硒产品标准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牌发展阶段,政府重点加强品牌的监管与整合。研究结果对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索引     
以海南富硒地区产沙姜为原材料,通过实验室水培强化制备富硒沙姜芽,为海南开发高端富硒产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沙姜芽富集硒元素的能力较强,实验室制备出的富硒沙姜芽的总硒含量为1.581 mg/kg,可高达培养液硒浓度的54倍。  相似文献   

13.
邴静静  高红梅  王誌达 《作物研究》2019,(5):482-486,510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产品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综合质量不高.因此,中国农业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创新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业新的发展方式,使农民从互联网中受益.基于此背景,以天津"小站稻"为例,从微观角度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品牌价值来推广农产品.提出在电子商务视角下,推动天津"小站稻"品牌增值的建议,让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中国稻米》2021,27(4):117-121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9.
马雷 《北方水稻》2007,(3):163-169
越南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实现了从大米进口国到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的飞跃。越南现行的稻米标准不能满足目前大米出口贸易的需要,普通碎米质量标准的完善程度远不如品牌米标准。越南只有选择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稻米政策取向,通过修订大米标准从而提高出口大米质量,才能确保其大米出口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德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泉州市德化县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农业条件、旅游资源、客源保障等4个方面,分析了德化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开发、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旅游品牌等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当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