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保佳俊’是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桃新品系,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为探讨不同品种(系)桃果实间糖分积累差异及其与蔗糖代谢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保佳俊‘和‘大久保’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后期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山梨醇含量最低;‘保佳俊’果实的4种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均极显著高于‘大久保’。在果实成熟期,‘保佳俊’的SS、SPS、AI、NI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久保’。相关性分析表明,‘保佳俊’果实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AI、NI酶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久保’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间酶活性差异可能是‘保佳俊’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模型下评价桃新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关系,分析动力学模型在郑州地区的可行性。【方法】供试桃新品种23个,利用4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结合R studio中‘chill R’包分别估算新培育桃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结果】供试品种需冷量值差异明显,介于501.5~886.0 h(0~7.2℃模型)、631.5~1 162.0 h(≤7.2℃模型)、525.0~836.0 CU(犹他模型)、27.7~46.3 CP(动力学模型);需热量介于127.3~257.3 D℃(有效积温模型)、4 004.7~6 898.0 GDH℃(生长度时模型)。桃需冷量和需热量均与果实成熟期无必然联系,但无论以何种模型估算需冷量与有效积温模型下的需热量呈正相关;动力学模型估算的需冷量值与其它模型估算值相关性较高。【结论】在23个桃新品种中,需冷量品种占比65%,可在我国长江流域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等大部分桃适宜栽培区种植;动力学模型评价需冷量在郑州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北疆地区设施主栽桃品种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疆地区设施桃树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之间的关系,以7种主栽设施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的经典需冷量和需热量模型估算各品种叶芽、花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结果表明:北疆地区7种设施主栽桃品种中,金秋晚水蜜、春雪、春美和贵妃红的叶芽和花芽需冷量较低,犹他模型估算值在330~560CU;中油16叶芽和花芽的需冷量居中为428~560CU;中农金辉、映霜红叶芽和花芽的需冷量最高在684~828CU。春美、春雪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最低,有效积温模型估算的需热量值为256D℃;金秋晚水蜜、中贵妃红、中油16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居中,在279~369D℃;中农金辉、映霜红叶芽和花芽的需热量最高,在375~448D℃。需冷量低的品种需热量也低,萌芽和开花时间也早。北疆地区,选用低需冷量品种金秋晚水蜜、春雪、春美和贵妃红可以保证设施桃树早开花结果;不同桃品种叶芽和花芽需冷量和需热量存在差异,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硬肉桃新品种"双久红"和常规品种"川中岛白桃"(对照)果实为试材,分别对两品种果实成熟前后20d内的果实硬度、MDA、相对电导率及ABA、G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自成熟前15d开始,"双久红"果实的MDA、相对电导率、AB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川中岛白桃"的(P<0.01);而前者的GA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品种桃果实硬度与MDA、相对电导率、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GA含量与前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后者仅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以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新川中岛(P.persica cv.Atalasi Kawanakajima)为试材,连续3年(2012~2014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与果实缝合线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果实缝合线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日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施钾量与桃成熟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和果汁含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综合效果以株施0.45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最好,其次是株施0.60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效果。建议在桃生产上把不同钾肥施用量作为肥培管理和果实品质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桃在立地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早熟桃品种‘筑波84’ב早油118’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F1代果实形状中,卵圆形对椭圆和圆形占遗传优势;F1代果实成熟期集中分布在80~90 d和100~110 d 2个区域,而分布在90~100 d的杂种单株较少,只占9.6%;F1代平均果重与父母本和亲中值相比,呈现偏小趋势;在F1代群体中,大部分桃果实风味趋向于甜或酸甜,其中甜风味占40.35%,遗传性强;F1代果肉颜色、有无绒毛及核的粘离等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试验结果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果实重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桃品种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特性的主要矿质元素,为桃果实营养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14个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桃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桃果实中的糖酸含量及26种矿质元素含量,应用描述性分析、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对桃果实中矿质元素与主要品质指标(糖酸含量)的关系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栽培的不同品种桃果实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不同省份的桃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具有地方性,福建省桃果实大量元素中钾和稀土元素中铈的含量最高;湖北省桃果实大量元素中钙、微量元素中铁、铝含量最高;云南省桃果实微量元素锰、锌含量丰富,且稀土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省份。钾(K)显著影响桃果实的品质,其与桃果实中的奎宁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山梨醇均显著正相关;镁(Mg)能显著影响桃果实中有机酸的含量,其含量与抗坏血酸、柠檬酸、草酸显著正相关,但与糖类物质无相关性;钙(Ca)与葡萄糖、果糖呈极显著正相关;钼(Mo)与酸有较强的相关性;稀土元素铕(Eu)、铒(Er)、镱(Yb)与桃果实中的糖分含量显著正相关。桃果实中的不同矿质元素对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各异,降低果实中钙、钠含量,提高果实中钾、镁和稀土元素Eu、Er、Yb含量可能是提高桃果实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果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大小与果实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与果实带皮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总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大小与果实硬度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霞光油桃×NF油蟠桃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桃品种霞光和油蟠桃品系NF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进一步证实了果形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蟠桃对圆桃为完全显性;果实成熟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45.9%的单株成熟期早于双亲.由于在有性过程中非加性效应的解体,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但仍有9.4%的油蟠桃单株超过油蟠桃亲本.杂种后代果实风味呈现偏甜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低于双亲,超过双亲的油蟠桃单株仅占4.1%.果重与果形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成熟期、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超红珠等日光温室栽培桃品种,进行了人工低温胁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低温、短日照或弱光胁迫处理,温室桃能有效完成休眠,开花、结果正常,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桃果实的贮藏品质,利用生物力学、核磁共振影像、理化检测等分析手段,以北方晚熟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品种间和贮藏期间质地、水分和细胞壁组分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硬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蟠桃’‘青州蜜桃’‘中华寿桃’和‘肥城桃’,‘蟠桃’硬度大,T_(23)弛豫时间长,水溶性果胶质量分数高,但纤维素质量分数低,而‘肥城桃’硬度最小,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低,T_(23)弛豫时间短,自由水较多。相关性分析显示,桃果肉硬度与T_(23)、可溶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和半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而粘附性与离子结合型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T_(22)与T_(20)、T_(21)和T_(23)均呈显著正相关,T_(22)与可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显著正相关,T_(23)与可溶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和半纤维素均呈显著正相关,桃品种间硬度的差异是细胞壁组分和水分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并且,通过贮藏试验进一步表明,‘肥城桃’果实硬度下降伴随着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水溶性果胶显著增加,果实内紧密结合水(T_(20))逐渐消失,而自由水(T_(23)和M_(23))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桃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桃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13.
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桃为主要研究对象,黄肉桃、白肉桃为对照,分析了盛花后35 d至果实成熟期间相关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果实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叶绿素总量在盛花后35 d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最低,随果实发育不断上升;花色苷含量变化各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成熟时以红肉桃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高,达0.48 mg/g,白肉桃含量最低,仅为0.05 mg/g。红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b比值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说明,果实生长过程中各色素同时存在,只是不同生长阶段比例不同。在接近成熟时,黄肉桃中类胡萝卜素起主要作用,红肉桃中花色苷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对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油桃品种‘紫金红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后对不同时期桃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总酚,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DPPH法,FRAP法二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比较处理与对照果实抗氧化能力差别。结果表明,覆盖透湿性反光膜提高了成熟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提高了桃果实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总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TA含量与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反光膜处理下桃果实TSS升高主要是蔗糖含量增加所致,果实TA含量下降主要是降低了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含量所致。结果还表明,总酚含量与果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断覆膜提高了果实果糖含量且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了果实抗氧化活性。覆膜还提高了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促进了果实着色,提高了果实光亮度,表现为覆膜后果实L*值,a*值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郁南无核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N、P、K、Ca和Mg养分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物候期的叶片养分含量与果肉品质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在花芽分化期,叶片N、K含量与果实总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Mg含量与维生素C(VC)含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开花期,叶片Mg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幼果期,叶片养分含量与果实各品质指标未表现出相关性.在果实膨大期,叶片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果实成熟期,叶片N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叶片Ca、Mg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宝田雪桃”延迟成熟盆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地栽培可延迟果树极晚熟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从而丰富果品市场,提高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探索极晚熟桃品种延迟成熟栽培技术,我们于1997~2000年采用盆栽,春季在室温后墙设冰墙降温延迟开花期,果实生长后期扣棚保护等措施,使极晚熟桃在辽中县新年至春节成熟,果实成熟期延迟60~80天.试验在辽中县六间房乡马龙村宝田桃园进行.供试主栽品种为宝田雪桃(暂定名,筛选后扩繁),授粉品种为冬桃.2000年秋,在日光温室中摆放2、3、4年生盆栽桃苗400盆.由于盆栽桃苗树体矮化,2年盆栽桃苗间距为0.55米,每667平方米(亩)可摆放2000盆(包括作业道面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早红珠、早红霞2个桃品种和金太阳、凯特2个杏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V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桃、杏可溶性糖含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杏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桃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杏有机酸含量以幼果期较高,硬核期降低,之后有一次高峰,成熟时降至最低。桃、杏Vc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  相似文献   

18.
水稻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田试验与网袋法相结合,研究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10个典型水稻品种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及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质量在各生育期均与地上部质量、总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活力与分蘖期地上部各性状和成熟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冠比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616和-0.8890.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根冠比大的品种存在根系的生长冗余.  相似文献   

19.
桃树休眠特性与温室栽培升温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8年,采用盆栽桃树分批移入温室的方法,在河北省永年县研究了不同桃品种通过自然休眠的日期,需冷量和不同升温期对叶芽,花芽萌发进程的影响并确定了供试品种萌芽所需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20.
以早露蟠桃、雨花露、金山早红、红肉桃18、锦绣和中华寿桃6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6个桃品种秋季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相比,果实成熟期较早的品种早露蟠桃、雨花露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花青素含量较高;晚熟品种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含量高、花青素含量低;黄肉桃金山早红、锦绣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雨花露、早露蟠桃、锦绣、中华寿桃4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华寿桃、锦绣叶片叶绿素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