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北京鸭是我国优良的肉用鸭品种之一。1999年6月,通过招商引资,从北京引进雏鸭16000只,分送到全县各户饲养,3个月后回收肉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饲养情况报告如下。1 饲养情况1.1 育雏期1.1.1 场地 选室内,利用火炕或育雏室,上面放上漏板,距地面0.5~0.7m,便于粪便漏掉,每平方米放雏鸭50~70只。1.1.2 温、湿度 室温保持在32~35℃、湿度60%~70%,每天中午开窗或气孔通风换气1次,每次10min左右。以雏鸭不集堆,不喘,活动食欲正常为宜。1.1.3 饲料 育雏初期以半熟小米为好,5d以后可加入1/3配合的颗粒饲料。10d后加入适…  相似文献   

2.
正第三章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雏期为0~28日龄。关键控制点:掌握好舍内的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重要提示:育雏期的培育是为育成鸭和成年鸭打好基础。因此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雏。第一节饲养方式育雏期的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一般采用地面平养。第二节营养条件育雏期的雏鸭必须饲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3.
<正>育雏期的成活率与鸡群健康是养鸡的关键。通常1~3周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低于0.5%,但如果种蛋(卵黄囊)带菌、鸡群环境消毒和卫生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可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据统计,育雏期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在3%~8%,农家散养时死亡率可达10%,而大量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侵入雏鸡体内,可使育雏第1周的死亡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4.
<正>育雏期的成活率与鸡群健康是养鸡的关键。通常1~3周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低于0.5%,但如果种蛋(卵黄囊)带菌、鸡群环境消毒和卫生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可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据统计,育雏期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在3%~8%,农家散养时死亡率可达10%,而大量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侵入雏鸡体内,可使育雏第1周的死亡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5.
在蛋雏鸡育雏期添加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进行饲喂,观察育雏期每周鸡群采食量和雏鸡死亡数,并按2%比例抽样称重,计算鸡群均匀度。结果试验组雏鸡质量和鸡群均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采食量和雏鸡总死亡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在蛋鸡育雏期使用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可以提高育雏生产性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1育雏、育成期体重偏低原因:育雏育成期养殖密度太大,笔者建议双坡四阶梯四门笼(每单位笼5只)的饲养密度只有89只/米2;雏鸡料及育成期料营养偏低,各营养元素不均衡;育成期不做体重测量与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1育雏(1~21日龄)——争取高的育雏率此期的饲养目标是使各周龄体重适时达标。及早饮水:因为小鸡出壳后处于高温、高密度条件,体内水分消耗多,特别是雏鸡经过长途运输,容易发生脱水。入舍后20分钟左右饮水,在饮水中加入5%~10%葡萄糖或蔗糖,最好使用高效电解多  相似文献   

8.
怎样提高育雏期鸡的成活率,是决定育雏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清楚雏鸡死亡的原因,现就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育雏期的温度不适宜养殖户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抓鸡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火炕+煤炉保暖,室内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很难  相似文献   

9.
<正>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制造的 Nanloy 型自走式苜蓿颗粒饲料压制机,能压制含水量为20%的苜蓿颗粒,生产率达8~10吨/小时,适合于大面积苜蓿种植者使用,并在澳大利亚发展苜蓿饲料出口中起重要作用。该机压制的苜蓿颗粒饲料,含水均匀一致,且不影响苜蓿原有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2021年第6期第47页)3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关键控制点:执行给料程序,掌握好舍内的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重要提示:育雏期的培育是为育成鸭和成年鸭打好基础。因此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良的后备种鸭。3.1育雏准备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地面和网床育雏均可,0~8周饲喂初始料(全价颗粒饲料),也可分两段不同营养标准饲喂(0~28日龄,29~56日龄)。在进雏前1周,把育雏室舍内冲刷干净,把育雏所用的器具冲洗干净后放入舍内(图12),铺垫好稻壳,喷雾消毒一次,  相似文献   

11.
1育雏不过关育雏室大多为闲置杂屋,且为地面育雏,保温差,育雏期各日龄温度把握不好,忽高忽低,弱雏、病雏较多,降低了成活率。有的鹅农因饲养只数不多,饲养周期短等原因,甚至不育雏。建议鹅农不管养鹅规模大小,都要掌握育雏技术,最好采用网上育雏,密度以每平方米饲养15~20只为宜,并悬挂温度计、湿度计,便于随时调整,确保育雏期内温、湿度适宜。用网上育雏可避免雏鹅与粪便的直接接触,减少雏鹅发病率,提高育雏成活率。育雏期内一般第一天温度保持在30℃,以后每天降1℃,直降到18℃时逐步脱温。湿度一般为60%~70%,育雏时间长短视季节不同可适…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一氧化碳中毒育雏期雏鸡多发生,常见发病原因是育雏室内通风不良或供暖煤炉装置不适当而引起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急性中毒的雏鸡表现为不安、昏睡、呆立、呼吸困难、运  相似文献   

13.
确保蛋鸡育雏初期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状况直接影响产蛋成绩,衡量雏鸡和青年鸡发育程度的主要指标有体重和胫骨长度,五周龄体重和产蛋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雏鸡和育成鸡阶段体重差,还会导致免疫效果差,死亡率高,胫骨长度作为衡量鸡骨骼发育程度的指标之一,在养鸡业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现就育雏初期如何确保雏鸡发育良好提几点看法:1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在育雏4周龄内饲喂颗粒状饲料比粉状饲料效果要好。有些鸡场饲喂2周左右的肉雏鸡颗粒饲料(肉鸡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雏鸡阶段一般不限制饲养,自由采食。在饲喂技术上也有讲究:少喂勤添,每日至少喂6次,每次喂料后…  相似文献   

14.
<正>AA+种鸡提倡育雏使用颗粒饲料,能有效保证种雏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种公鸡的发育。AA+手册要求一周末母鸡体重为100克,公鸡体重为150克,在实际技术服务和观察中,有很多都无法达到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摸清雏鸡死亡的原因,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供读者参考。1育雏期温度养殖户育雏一般采取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在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的调整,因为温度过高或或低都会给雏鸡生  相似文献   

16.
1高温育雏育雏室的温度一般要保持在31~33℃,在适宜的温度下,雏鹅精神活泼身体舒展,不打堆,采食充分,增重迅速,成活率可达99%;而温度不适,雏鹅不愿活动和采食,时间一长,造成弱雏、脱水、衰竭、死亡。因为温度不到位,在1~2d内的雏鹅死亡率达到40%~50%的例子不少,损失严重。应引起饲养户高度重视。加温的方法可用地火龙、锯屑炉等。2使用全价饲料,分阶段饲养,供应充足饮水在饲养中应喂以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1~2周龄昼夜应喂6次,3~4周龄后喂5~4次。精青料的比例一般为1∶1…  相似文献   

17.
引进秀山土鸡1日龄雏鸡10 000只,育雏期(1~30日龄)采用叠层式育雏笼育雏,育成期(31~180日龄)采用放牧补料方式饲养,按常规免疫接种。经30天育雏和150天育成期饲养,均重为1.9 kg/只,料重比为6.8∶1,成活率为97.5%。经测算,每只可盈利12.7元。  相似文献   

18.
<正>1不能维持产蛋高峰的常见原因1.1开产前常见原因(1)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或衣原体感染,在育雏期发生肾型传支后产蛋鸡的卵泡发育正常而输卵管发育严重异常、缺失,导致无法排卵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育雏、育成期发生法氏囊病或内脏型痛风病,由此,导致尿酸蓄积和尿酸盐沉积,开产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太湖鹅生产性能的影响,将刚出壳太湖鹅雏鹅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半,每组饲喂不同粗蛋白水平的日粮。试验分为育雏期(0~4周龄)和育成期(5~11周龄)2个阶段,每个阶段将日粮粗蛋白分为3个水平,育雏期Ⅰa、Ⅱa、Ⅲa组为21%、19%和17%,育成期Ⅰb、Ⅱb、Ⅲb组为17.5%、16.5%和15.5%,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相同。观测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太湖鹅育雏和育成期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育雏期Ⅱa组增重显著大于其他组,Ⅰa组和Ⅲa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Ⅰa组饲料转化率显著小于Ⅲa组;育成期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但组间不同性别增重趋势不同,公鹅的增重随粗蛋白水平升高而变大,但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母鹅的增重随粗蛋白水平升高而变小,Ⅲb组增重显著大于Ⅰb组,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均显著,Ⅲb组最低,Ⅱb组最高。各组间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太湖鹅日粮粗蛋白水平育雏期以19%为宜,育成期公鹅以17.5%为宜,母鹅以15.5%为宜。  相似文献   

20.
<正>(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饲料的准备。进雏前根据育雏鸡数算出需要的饲料数量,在进雏前2~3天提前准备好,雏鸡的饲料最好选择营养全价的颗粒饲料,以便鸡群能够达到标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