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4菌株对桃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菌株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侵染致病力、生殖力及种群参数的影响,探讨了球孢白僵菌的侵染致病力及其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侵染致病力、生殖力及种群参数的影响在总体上基本一致,但3个指标在4菌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强弱依次为Bb7001>Bb7004≥Bb4014>Bb8001。桃蚜接种4菌株不同浓度孢子后在第3~5 d达到死亡高峰期;lgLC50分别为3.67,4.80,4.45,5.11。接种球孢白僵菌4菌株孢子浓度106个/mL后,桃蚜成蚜的生殖力在第3 d均与对照组桃蚜生殖力有显著差异,10 d内日均产仔与对照蚜相比下降43.71%~62.89%;球孢白僵菌4菌株对桃蚜净生殖力有极显著的降低作用,内禀增长率也有一定的降低,接种4菌株后的桃蚜,净生殖力下降了53.22%~73.36%,内禀增长力降低了21.78%~36.19%,但对世代历期几乎没有影响。综合3个方面来看,以菌株Bb7001显示了较高的杀蚜毒效,可考虑作为防治桃蚜的首选菌株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35 ℃范围内的7个恒温下测定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Takahashi)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5~30 ℃范围内,该蚜虫均能存活和产仔,成蚜产仔数以16 ℃时最高. 平均世代长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 ℃时为54 d,30 ℃时为9 d. 成虫寿命10 ℃时最长(33 d),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缩短. 在25 ℃下,若蚜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内禀增长力最大. 但在35 ℃下,若蚜不能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蚜科Aphididae专化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在3个温度和光周期处理(20~28℃,光照12~15 h)下对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 bambusisucta和竹色蚜Melanaphis bambusae等4种竹蚜的种群动态的影响,来探究控蚜作用。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在不同温光处理和竹蚜种类间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菌组竹蚜种群动态趋势拟合Log-logistic模型,对照组拟合Logistic方程。健康组竹蚜种群动态呈现爆发特性,模型参数计算显示竹蚜种群密度最高值是起始虫口密度的18.4~139.2倍,显示其对竹林的潜在危害性。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发育初期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寄主种群密度倍增天数比对照组多延长10.0倍以上,显示该生防菌对竹蚜种群发生具有调控作用,抑制竹蚜种群高峰的出现,达到控制竹林蚜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竹梢凸唇斑芽在浙江临安1a繁殖50余代,无越冬阶段,月月危害竹子,若蚜有红色和绿色2种颜色,有翅孤雌蚜绿色为多,有翅孤雌蚜和若蚜常成堆也聚集在嫩竹叶背面,笋尖和未伸展的幼竹叶上刺吸危害。气温是影响竹梢凸唇斑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烟熏,喷雾和刮干涂药等多种方法,防治效果达97%以上。参6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采集的罹病桃蚜(Myzus persicae)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虫尸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分别为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JL-006)]和蜡蚧轮枝菌[Akanthomyces lecanii(JL-007)].为了评估其生防潜能,采用浸渍法比较研究了其与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JL-003)]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JL-005)]4种病原真菌对桃蚜和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 表明:菌液孢子浓度1.0× 108/mL致病力要明显高于1.0× 105/mL.当孢子浓度为1.0× 108/mL时,球孢白僵菌JL-005和长孢蜡蚧菌JL-006对桃蚜具有较强致病性,10 d死亡率分别为71.8%和74,5%,LT5o分别为5.6d和5.5d;而球孢白僵菌JL-005和蜡蚧轮枝菌JL-007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强致病性,10d死亡率分别为82.3%和80.5%,LT50分别为5.4d和5.1d.研究结果可为桃蚜和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提供候选菌种资源,并为后续温室害虫"一菌多防"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以4%阿维啶虫脒乳油1∶16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3000倍液喷雾防治竹梢凸唇斑蚜效果较好。根据森林健康和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管理理论,竹梢凸唇斑蚜防治,应以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保护天敌,提高竹林持续抵御病虫能力为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选择具有内吸性、渗透力较强的药剂进行防治,以及时降低虫口,防止成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丽蚜小蜂和球孢白僵菌在鲁中地区设施大棚中防治温室粉虱的效果,本研究进行了丽蚜小蜂和球孢白僵菌防治温室粉虱的试验。结果表明,丽蚜小蜂释放棚和球孢白僵菌喷施棚处理后50d的校正防效分别可达到98.14%和98.26%,证明释放丽蚜小蜂和喷施球孢白僵菌对温室粉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测试了6个温度对球孢白僵菌一菌株(分离自小猿叶成虫)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26℃温度范围内,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扩展)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6℃条件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到最高,即产孢量为6.40×107mL-1、孢子萌发率为93.19%、菌落直径为22.80mm.在23℃条件下,虽然产孢量(5.95×107mL-1)与26℃的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91.32%)和菌落直径扩展(22.50mm)无明显差异.当温度升高到29℃时,各指标值均下降,在32℃条件下球孢白僵菌不能生长.同时还测定了田间常用的6种杀菌剂和8种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完全抑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而杀虫剂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部分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作用,说明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对甘蔗蛴螬的防效,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单一施用与8%毒辛颗粒剂菌药混合施用,甘蔗蛴螬的田间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甘蔗蛴螬的防效为54.29%~78.57%,对蔗根保护的防效为73.36%~82.77%;球孢白僵菌粉剂+8%毒辛颗粒剂、绿僵菌粉剂+8%毒辛颗粒剂菌药混合施用的防效明显高于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单一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况,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处理牛蒡种子,种植后每隔7d取牛蒡苗采用组织研磨涂布法检测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况,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与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灌根和浸种法均能将球孢白僵菌成功定殖于牛蒡苗中,但浸种法优于灌根法.灌根处理7 d时,牛蒡苗中未检测出球孢白僵菌,14 d时牛蒡苗根、茎、叶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达最大值,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定殖量逐渐降低;浸种处理组在出苗第7天时即有球孢白僵菌定殖,随后定殖量下降,在第28天时定殖量又升高;牛蒡种子浸种72 h处理后种植,球孢白僵菌定殖效果优于浸种48 h处理,第28天时72 h浸种组牛蒡苗根、茎、叶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较48 h浸种组分别高34.18%、51.79%和29.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球孢白僵菌的侵染致病力及其开发潜力,为禾谷缢管蚜的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培养球孢白僵菌(Beauveryia bassiana)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将其最佳防效的浓度分别与稀释10倍和100倍的36%阿希米、30%胜蚜、10%比其乐、10%赛比4种化学农药混配,测定其增效作用。[结果]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4.2×107个/m l浓度下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效果较好,其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0.87%;浓度为4.2×107个/m l分生孢子液与4种农药混配,10%比其乐的稀释液增效高达4%,30%胜蚜稀释100倍液最低达到-25%,10%塞比稀释100倍液增效达6%,而与其他混用则表现为拮抗。[结论]10%比其乐可湿性粉剂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混用可以达到互补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刚  徐明勇  钱凤英  张西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8-20529
[目的]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烟蚜的致病性。[方法]以4株球孢白僵菌(B-1、B-2、B-3和B-4)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烟草蚜虫的致病性。[结果]受测的4株白僵菌菌株对烟草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B-3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B-1、B-2菌株的分生孢子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超过80%,其菌丝对蚜虫也有较高的致病率;4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烟草蚜虫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施用48 h后其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结论]为烟草蚜虫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进入下树化蛹过程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侵染效果。研究表明,接种144 h后,白僵菌校正致死率92.4%,LT50为87.06 h;粉拟青霉校正致死率94.9%,LT50为92.34h;受感染的老熟幼虫多在预蛹阶段死亡。同时,对生产出的白僵菌和粉拟青霉的固体菌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施菌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和83.5%,对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7.0%。表明针对美国白蛾下树化蛹进行防治是用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毁灭性害虫葱蝇(Delia antiqua)的防治上具有重大潜力。研究旨在明确球孢白僵菌侵染葱蝇成虫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其致病的关系,揭示球孢白僵菌对葱蝇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球孢白僵菌对葱蝇成虫的室内生物测定的研究基础,使用菌株GZGY-1-3,采用点滴法,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初羽化成虫,采用BCA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球孢白僵菌侵染不同时间(12、24、36、48、60和72 h)后,侵染组与对照组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总量及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时间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球孢白僵菌侵染12—36 h,侵染组与对照组血淋巴蛋白浓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呈先下降后小幅度上升趋势。但侵染组血淋巴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侵染24 h后,侵染组血淋巴内蛋白质是对照组的1.20倍;侵染48 h后,侵染组中蛋白含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83倍。侵染60—72 h,血淋巴蛋白含量升高。葱蝇成虫血淋巴中共检测出20种游离氨基酸。侵染12—36 h,葱蝇成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36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63倍;侵染48—60 h,游离氨基酸总量持续上升;侵染60 h后,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到最高,为对照组的2.01倍;感染72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后,血淋巴内游离氨基酸种类没有变化,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波动差异较大。球孢白僵菌对血淋巴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孢白僵菌的侵染引起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一系列变化,严重阻碍了葱蝇成虫的正常生理活动,在葱蝇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接蜂时机、蜂蚜比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繁蜂效率及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以优化接蜂条件,形成整齐一致的僵蚜,为僵蚜的高效收集和长效冷藏打下基础.[方法]在玻璃温室内,比较不同蜂蚜比(1:5、1:10、1:15和1:20)、接蜂时机(蚜量为100、200、300、400和500头/株时接蜂)和烟苗密度(15、25和50株/盘)对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结果]以蜂蚜比1:10接蜂后15~18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6934.66头/盘,占总量的95.73%;以蚜量300头/株接蜂后16~19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6966.48头/盘,占总量的97.01%;以烟苗密度25株/盘接蜂后14~17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9837.51头/盘,占总量的97.97%.[结论]烟蚜茧蜂繁蜂工作中,以蜂蚜比1:10、蚜量300头/株和烟苗密度25株/盘时接蜂的僵蚜形成最整齐、繁蜂量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僵蚜量可高达20000.00头/盘以上.  相似文献   

16.
哈茨木霉T2-16代谢产物诱导豇豆幼苗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OD活性与玉米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菌盘接种法将不同致病性的玉米大斑病菌YC和01-23T接种玉米叶片,并测定被侵染后玉米的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后,在1~5 d内玉米叶片SOD活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3 d逐渐降低,3~4 d逐渐回升,4~5 d又下降;但在1~4 d内,接种处理的玉米叶片SOD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第5天才显著降低。病菌致病性不同,引起的玉米叶片SOD活性变化不同,其中弱毒菌株01-23T侵染第1天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强毒菌株YC侵染,但2~3 d时与强毒菌株YC无显著差异。[结论]SOD活性对于玉米的抗病菌初始侵染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发病后抗病菌扩展方面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漂浮烟苗规模繁育烟蚜茧蜂僵蚜的最佳收集时机及收集和包装方式,为僵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低密度(25株/盘)漂浮烟苗繁蜂方法,在僵蚜大量形成期,逐日调查统计僵蚜及其羽化数量,分析总僵蚜与有效僵蚜间的关系;在有效僵蚜形成高峰期,采取不同的僵蚜收集(毛笔、试管刷和电动僵蚜刷)和包装(僵蚜盒、僵蚜卡和僵蚜叶片盒)方式,测试不同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及其对僵蚜的损伤率、不同包装方式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的影响.[结果]接蜂后第11 d僵蚜快速形成,第18 d达最大值(23800.34头/盘),其羽化率也达33.49%,有效僵蚜只有15830.17头/盘;而接蜂后15~17 d羽化率在10.00%以下,有效僵蚜保持在20000.00头/盘以上;采用电动僵蚜刷每人每天(8 h)可收集僵蚜40700.00头,其羽化率为86.67%;采用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方式包装僵蚜,其羽化率分别为93.92%和83.3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僵蚜卡包装僵蚜,其羽化率为66.72%,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0~30℃条件下以25株/盘的漂浮烟苗繁蜂,接蜂后第15~17 d的僵蚜利用率较高,为僵蚜最佳收集时机;采用电动僵蚜刷收集僵蚜的效率高、损伤低,能更好地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僵蚜包装成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均无显著影响,是僵蚜适宜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相似文献   

20.
榛实象甲是目前我国榛园中导致产量损失的首要害虫,生产中以化学防治为主,易导致果品化学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榛实象甲的高毒力菌株,以期为其生物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2株绿僵菌(CGMCC No.3.7986、3.4607)、1株白僵菌(CGMCC No. 12108)接种榛实象甲成虫,检测其侵染榛实象甲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并用解剖镜与扫描电镜观察了白僵菌侵染榛实象甲成虫的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12108侵染榛实象甲后,在处理后的第4天与第6天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91.67%和100%,远高于同期绿僵菌3.7986的6.67%和17.5%及绿僵菌3.4607的10.0%和22.5%;白僵菌菌株12108的LT50和LT90值分别为2.56和4.42d,远小于绿僵菌3.7986的11.40和17.70d及绿僵菌3.4607的8.80和12.80d;在侵染开始时,白僵菌菌株12108一般从口器、触角、胸足基部、胸足关节等有缝隙的部位开始生长,接种后10d时,该虫表面被浓密的菌丝所覆盖,胸腔内部也充满菌丝,体表开始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以上研究结果确认白僵菌菌株12108对榛实象甲有强致病力,这为榛实象甲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