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张起信  张积伟 《海洋渔业》1995,17(2):80-81,75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潮间带蓄水养鲍及海底养鲍等形式相比,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易发病等问题。优点是可以人为调节控制鲍的生态环境、生长好、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存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是总结了荣成市多年工厂化养鲍的基本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养鲍模式大致归纳为六种:海上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坑道养殖、底播养殖、潮间带养殖以及海底沉箱养殖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全  相似文献   

4.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起信 《海洋渔业》1997,19(4):176-177
<正> 浮筏式养鲍简称筏式养鲍,这是目前人工养鲍的主要生产形式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投资成本不大,生产费用较低,易被群众接受。现将浮筏式养鲍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海区选择 筏式养鲍的海区选择,虽然不受海区底质状况限制,但也并不是所有海区都适于养鲍。只有那些海流畅通、水质清澈无污染、海水透明度在200~250cm、平均流速35~55cm/s、水深8~15m、年水温变化范围2~26℃、年盐度变化范围30~32‰、无大风浪侵袭、最大波高小于1.5m的海区为筏式养鲍的理想海区。 2.器材选择 筏式养鲍的器材选择原则:一是安全可靠,二是使用合理。所使用的物资器材一定要绝对坚固,且不可用废旧物资代替。具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6.
筏式养鲍是目前人工养鲍的主要生产形式之一。它应用范围较广,投资数额不大、生产费用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开展筏式养鲍只要注意以下问题,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一、海区选择问题。 筏式养鲍对海区的选择一般不必考虑海底状况。但必须附合以下条件:、1.水流畅通、水质清澈而无污染;2.年平均透明度在200—250cm;3.平均流速为35—55cm/s;4.年平均水温变化范围不大于2—27℃;5.海区水深不小8m,最好在10—15m;6.年平均盐度变化范围30—32‰;7.不受10级以上大风浪袭击,最大波高不大于1.5m;8.海水的PH值,溶氧和各种营养盐处于正常水平即可。  相似文献   

7.
莆田市1993年开展鲍工厂化育苗与养殖工作,养殖规模达到50万粒,年育苗种100万粒,由于工厂化养殖投资高,养殖周期长,生产单位出现亏损,鲍养殖生产随后滑坡。1998年在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取得了83.53%高的成活率,从而又推动鲍养殖的发展。但从2000年至今,鲍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死亡现象,有的成活率仅为25%,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损失。作者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正>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坚持把发展鲍鱼增养殖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先后攻克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两大难关,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工厂化、筏式、底播一齐上的养鲍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量达到3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9.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东湾沿海刺参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目前几种主要的刺参养殖模式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这里简要介绍生产中较常见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鲍的养殖技术之四潮间带围塘网箱鲍、海参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鲍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其主要养殖形式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海底底播增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三种养殖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风险性大、回捕率低的缺点,因而发展较慢。而潮间带网箱养殖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回捕率高等优势,发展速度较快,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但这一养殖方式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物资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根据这一情况,作者依据鲍、海参生活习性和特点,将鲍和海参进行混养,通过两年的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一、海区条件 海区选择在山东荣成宁津…  相似文献   

12.
鲍海上筏式养殖是目前我省推广的一种养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鲍海上筏式养殖的海区、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与投苗时间的选择,养成管理中的养鲍密度调整,饵料投喂、清污除害、养殖水层调整等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鲍病害、赤潮灾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筏式养鲍是目前北方鲍鱼养殖的主要形式。本文从苗、饵、水、管等方面,对影响筏式养鲍生长、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采用远缘杂交苗种、保持适当水层、利用秋苗养二茬海带保证鲍鱼鲜饵需求,能有效提高鲍鱼生长及成活。依照本经验北方筏式养鲍养成期缩短半年左右,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鲍养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当前养鲍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鲍的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海上成活率低,极大影响养鲍的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鲍鱼人工养殖约需3年,海上养成成活率仅70%左右。我市鲍养殖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筏式养鲍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其他地区相比,养成周期缩短半年左右,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 40000多元。现就我们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影响的生长及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 环境条件对鲍生长及成活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把鲍鱼增养殖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攻克人工育苗和养成商品鲍两大难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筏式、底播一齐上的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达到300多万个。1974年,长岛县就取得了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试  相似文献   

16.
南方海区筏式养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属海产珍品,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笔者近年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我国南方筏式养鲍起到了示范作用。现把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供海区筏式养鲍参考。一、海区选择  相似文献   

17.
鲍鱼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列海八珍之首。目前鲍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筏养、池养、室内工厂化养殖、底播增养殖、沉箱养殖等,但以上几种养鲍方式存在投资大、管理困难等缺点。在沉箱养鲍的基础上,目前一种全新的养鲍方式--笼养正在得到发展和推广,该技术具有投资额可多可少、易操作、回报率高等优点。由于笼养鲍完全在低潮线以上进行,养鲍者不必潜水即可进行养殖生产,操作的容易性显而易见,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和应用。现将该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一、 海区选择1.海区要求水流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温适宜。2.低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鲍鱼养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当前养鲍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鲍鱼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海上成活低,极大影响养跑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鲍鱼人工养殖约需三年,海上养成成活率仅70%左右。山东省荣成市鲍鱼养殖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筏式养鲍经验典型,效益显著,与其他地区养鲍效果相比,养成周期缩短半年左右。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现就我们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影响鲍鱼生长及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一、环境条件对鲍鱼生长及…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浮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跑(Haliotisdiscushannai)为找国北方鲍类养殖的主要种类。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有陆地养殖、海上浮筏养殖和底播放流增殖三种。浮筏养殖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养鲍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对浮筏养殖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观介绍如下。1海域选择浮筏养鲍海域应选择泥砂、砂泥或泥质底质。水深10-20m,水流畅通,水质清洁,沿岸水域大量生长野生藻类,无工业污染,无大量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冬季无结冰或浮冰现象,夏季水温在27℃以下,不受或很少受台风影响。2养殖器材浮筏养鲍器材主要包括浮筏、吊绳、网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养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一定的水平。但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筏式养殖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操作技术规程。荣成市俚岛镇经多年的养殖实践,基本摸清了皱纹盘鲍的生态习性以及在筏养条件下鲍的生长规律,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筏养10万头幼鲍,经3年养成,成活率达 80%以上,规格 6~8 cm,产量 3~4吨,产值150万元左右,纯益120万元,年亩纯益4万元以上,在我国北方筏式养鲍生产性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初步效果,为我国北方筏式养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